齐庄公意外上位,重燃了晏婴心中将要熄灭的希望之光。齐庄公为齐太子多年,诸侯对他很熟悉,他当上齐侯,的确有利于齐国在诸侯间地位的恢复和提升。这时,晋、楚矛盾上升至主导地位,齐、晋之间的矛盾降低,使齐国缓了口气。齐庄公继位,崔杼最得势,他和楚国关系很好,齐国的外部环境开始好转。
齐庄公知道晏婴的忠诚和能力,所以一开始对他也格外敬重,向他请教治国之策。齐庄公问晏婴:“扬威当代,让天下人顺服,依靠什么?”
应该说,这个问题问得实在不怎么样,反映出齐庄公内心的浮躁,可毕竟也能看出来齐庄公一心振兴齐国的渴望,所以晏婴耐心回答道:“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如果挑首要的说,那就是爱护百姓。只有爱护百姓,才能使外部那些对齐国不亲善的国家不敢轻易挑起争端;能看到百姓的生死劳苦,才能发现并阻止危害国家的叛逆行为;施仁政,多为百姓办好事,才能让天下臣服。”
“除此之外呢?”
“那就是听取忠言、任用贤良,这样做可以震慑诸侯,也可以壮大国威,把国家的事交给贤良之人去办,他就会尽心尽力地办好,如果是奸佞之徒,不仅会把事情办糟,而且会无端地生出奸邪,作乱内政,危害百姓和国家。一个国家,不能保护他的百姓,百姓就不会支持它,邻国自然轻视它,邪恶的叛逆行为无法提前发现,也不可能及时阻止。一个国君,如果身边没有忠臣贤良,而是被那些背离仁义准则贪求虚名实利的人包围,百姓不满,诸侯轻视,无法扬威天下。”
齐庄公想了想,晏婴的话他虽然听懂了,却不是他想要的:“先生能否告诉我,现在欲重振齐国霸业,应该最先做哪些事?”
“就是我上面说的呀,从保护百姓做起,重用贤良之臣,贬斥奸佞之徒,恢复国力,富民强军,齐国霸业定可再兴!”
“除了这些呢?”
晏婴没明白齐庄公的意思,他想这些难道还不重要吗?晏婴说:“有些东西看着简单容易,但道理就是这些,只要扎实去做,就会收到成效,桓公在世,天下熙熙攘攘,桓公重用管仲等贤臣,就是从爱民护民做起,通过长时间努力,壮大了国力,霸主的名号不求自得。”
“先生说得当然也没错,不过寡人以为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天下群龙无首,大家的力量都有限,谁的国力强盛谁就抢占先机,现在不同,强国、大国已在那里,你发展它们也在发展,如果没有特殊办法,你永远落在后面。寡人想向先生讨教的,是有没有一些特殊办法。”
这难住了晏婴,他感到齐庄公又是一个急于求成的君主,在这一点上,跟他的父亲齐灵公没有太大区别。
“主君,打个比方,齐国就像一个病人,病得还不轻,想强身先得袪病,欲袪病就得吃药,吃什么药呢?猛药固然力大,但更容易伤身,旧病未除又添新病,所以急不得,要认真诊断,对症下药,还得静心调养,不能急于求成。”
“是啊是啊,先生说得也对。”
这次谈话结束,齐庄公和晏婴都很失望。
齐庄公一心恢复霸业,他认为只有凭借勇力才可完成。为此,齐庄公把心思都用在招募聚集那些勇力之人上,不问出身,无论职业,只要有力气、能打仗,他全都要。
一次,齐庄公出游,半路上休息,有些无聊,就蹲着看地上的小虫。他发现车子前方的地上有个小虫,就在车轮的前面,在那里气宇轩昂的样子,不知道害怕,也不打算让路。这让齐庄公十分好奇,他不认识这种小虫,就问车夫这是什么虫,车夫告诉他这叫螳螂。
齐庄公不解:“这么一个小虫,横在车前,不肯让道,就不怕被轧死吗?”
车夫回答:“螳螂生性如此,它只知道进不知道退,在敌人面前从不考虑自己的力量如何。”
齐庄公大为感慨:“螳螂如果是人的话,一定是好勇士,是勇士就值得尊重啊!”齐庄公下令车辆绕行,不要伤害这只螳螂,这就是“螳臂当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应该说,齐庄公不是矫情的人,也不是作秀,他感慨螳螂的精神是发自内心和对现实的思考,作为弱国,他想奋起,渴望他手下的勇士们都具备螳螂这样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件事传了出去,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家知道了齐庄公对勇士的渴望和敬重,所以天下的勇士和那些自以为是勇士的人都纷纷来到齐国效力。
晏婴看了直摇头,崇武尚勇没有错,但不去发展国力、打牢基础,一味凭勇恃武,对救治本已十分虚弱的齐国来说,根本不是良药,而是一服毒药。
为了更多地集聚勇士,齐庄公下令创设了一个新的爵位,叫勇爵,禄比大夫。齐庄公为此张榜求贤,条件是能力举千斤、箭射七札。“七札”即七件薄甲,叠穿在一起而能射透,臂力当十分惊人。榜文贴出,即有许多勇士来应征。经过筛选,得勇士九人,他们个个都能力举千斤、箭射七札。被晋军俘虏的殖绰、郭最二将也设法逃了回来,由于他们最勇猛,齐庄公便让他们做了勇士的头领。
看到齐庄公将这件事越闹越大,晏婴觉得不妥,进谏道:“所谓勇力,维护礼仪而不惜牺牲叫作勇,诛伐暴虐不怕强敌叫作力,有能力的人立于人世间,靠的是行为合乎礼仪。商汤、周武讨伐暴君不算叛逆,兼并别的国家统一天下也不算贪婪,这都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礼仪,诛伐暴虐不怕敌人力量强大,惩治罪臣不怕他们人多势众,这才是勇气和力量的表现。古代有勇力的人都是那些被人们认为行为合乎礼仪的人,殖绰、郭最等人只有力气,还不具备除恶伐暴的品德,如果以此横行于世,臣担心国家会灭亡!”
齐庄公正在以武力重振齐国的兴头上,被晏婴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心里很不快,对晏婴的一片苦口婆心,干脆置之不理。
齐庄公的举动让崔杼、庆封十分警惕。二人不仅是扶持齐庄公上位的功臣,而且实力雄厚,在诸侯间也有很多关系,是齐国目前事实上的控制者,在他们眼中齐庄公只是傀儡。现在齐庄公突然热衷于招募勇士,显然是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怎能不让二人起疑心?二人又怎能不设法加以防范?
齐庄公的冒失举动惊动了两位权臣,如此看来他的做法有些不明智。历史上君王的身边时常会出现权臣,将君王架空,但聪明的君王往往先隐忍不发,悄悄准备,待时机成熟、有足够把握时再突然出手,即使以小博大,也是在有充分胜算的情况下再行动,而没有直接跟权臣硬碰硬的。
晏婴劝谏,真正想说的恐怕也是这一点,他不想齐庄公飞蛾扑火,自取灭亡,那样一来齐国又将陷入新的动荡,遭殃的是齐国百姓。可齐庄公似乎很自信,并没有把权臣的威胁放在眼中,他心里想的全是振兴齐国的大业,所以眼中只盯着老对手晋国,而不是身边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