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 (精彩动词) 出来,嫩嫩的 (叠词) ,绿绿的 (叠词)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叠词) ,草软绵绵的 (叠词) 。 (由近及远。)
(节选自《春》,朱自清)
这个文段中,动词、叠词的使用是值得仿写的。“钻”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4个叠词不仅写出了事物的色泽、质地、状态,还呈现了画面,增加了亲切感。运用“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让景物描写更具层次感。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 (拟人)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联想)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精彩动词) 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 。
(节选自《春》,朱自清)
“闹”字,不仅写出了群蜂飞舞的声音,也呈现了画面。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开得茂盛和漂亮,以及在微风吹拂下的不同样态。通过花联想果实,不仅写出了花的甜,也通过虚实结合的写法,增强了层次感。
“吹面不寒杨柳风” (引用)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嗅觉)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听觉、侧面描写) 。
(节选自《春》,朱自清)
引用诗句描写景物,不仅可以写出景物的特点,还可增加文章的文气。通过嗅觉、触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写景,可以写得更具体。侧面描写渲染,可以更生动地写出春风的温暖、和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写出景物的不平常)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三个不同的喻体比喻同一事物)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后补短语)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后补短语)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侧面 描写) 。
(节选自《春》,朱自清)
模仿“可别恼”,运用转折写出景物的不平常。通过从不同角度选择喻体丰富比喻句,写出景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运用精彩形容词直接描写景物特点。以及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景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