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婚姻的敌人是抱怨

1·3(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养的,亲近她(他),她(他)就会无礼,疏远她(他),她(他)就会抱怨。”

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女子”是指什么?第二,孔子歧视妇女吗?

这一章的字面非常简单,历来翻译也没有什么区别。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女子”是指什么?钱穆和李泽厚认为“专指家里的仆妾”;南怀瑾和李零、鲍鹏山都认为是指“女人”。

仆妾的说法我不赞同。

据我所知,孔子没有纳妾。如果是指仆妇丫鬟的话,怎么孔子还有近之远之的问题了?怎么还不逊还怨呢?钱穆和李泽厚的初衷是为孔子辩解,实际反而有点“高级黑”。

那么,是指女人吗?当然。但是,要先搞清楚背景再说。实际上,大师们都忽略了“养”字,而这个字很重要。“养”是什么意思?是养活?还是相处?没人提出这个问题。

孔子十六岁丧母,所以老娘没有让他养,他养的就是老婆丌官氏和女儿孔雀而已,那个年代女儿不存在无礼和抱怨的问题,因此孔子所说的这个难养的女子,就是特指老婆丌官氏了。或者退一步,孔子说女子难养,就是从老婆丌官氏身上总结出来的。

丌官氏不是鲁国人,是孔子的哥哥帮他从宋国娶过来的。不知道是生活习惯的问题,还是生活条件的问题,又或是个性的问题,还是丌官氏原本在宋国有相爱的人,总之,两口子的关系很不好。再加上孔子从季孙家辞职之后,创业办学校在一开始不太顺利,生活比较拮据,丌官氏的怨言更多,夫妻关系更加恶化。最终,孔子无法忍受,不得不在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将丌官氏送回了宋国娘家。

这件事情对孔子的打击非常大,有两点可以证明。第一,孔子此后再也没有娶妻;第二,丌官氏去世之后,儿子孔鲤显得很伤心,孔子斥责他伤心过度。

所以,这段话是孔子无奈的感慨,还带着愤怒。一不小心伤及无辜,并非他的本意。

实际上,孔子的这段话展示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婚姻生活中,抱怨是导致夫妻关系恶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其实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大多数的夫妻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就是平时互相抱怨,最后积小怨为大怨,看见对方就讨厌。

所以,大凡和谐的夫妻关系和家庭,一定是夫妻之间互相理解、包容和扶持的。

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孔子歧视妇女吗?钱穆和李泽厚认为不歧视。李零和鲍鹏山则持相反观点。南怀瑾:“这不是孔子歧视妇女,因为这里骂完女人,随后不是还骂小人吗?小人不就是男人吗?所以,孔子眼里,男人还不如女人。”

大师们打架了。南怀瑾还用他的“禅”术说明孔子不歧视女人,歧视男人。

其实,孔子真的不歧视妇女。如果孔子歧视妇女的话,总该有别的证据,问题是,没有。

还有,什么是歧视妇女?孔子是一个一切按照周礼行事的人,所以,对于妇女的态度,一定是按照周礼的原则来进行的。而在周礼中,夫妻一体,是互相尊敬的关系。有人说周武王有能臣十人,其中包括了周武王的夫人,孔子还特地摘出来说只有九人,因为夫人不是他的臣,他们是一体的。而且周礼规定,国君不能把夫人的父亲当作自己的臣子。

没错,周朝妇女的地位还比较低,但是是受尊重、有尊严的。这一点,比后来要好得多。所以没理由说孔子歧视妇女。为什么这里要说女子难养呢?

唉,提起伤心事,顺口抱怨了一句而已。

如今,常听女人说“臭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难道是歧视男人?其实不是,就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

这一章其实告诉我们很多道理。第一,夫妻间不要互相抱怨,要互相包容。第二,有的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抱怨可能成为对你不利的证词。第三,要做到不抱怨真的很难,孔子有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来两句。不过呢,说过了就算了,自己也别当真。

不抱怨,夫妻间不抱怨,朋友间不抱怨,同事间不抱怨。 jdrIvvtaribDenvznE7Ilo1jEok+LlLI3pM01Twf4CGK/igFldT0qSu2CLITrC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