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四章
求婚的规矩

4·15(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南容三次执白圭求亲,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周礼涵盖了从周王到士所有阶层婚丧嫁娶的规则,都有很具体的规定。这一章,我们就来看看求婚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这一章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三复白圭”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二,真的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一章的正确解读吗?

以上是我的译文,传统译文是:南容一天念了三次“白圭之诗”,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圭是什么?是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

什么是白圭之诗?是指《诗经·大雅·抑》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句诗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不要信口雌黄。

大师们全部采用了传统译文,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解读。为什么孔子会把侄女嫁给南容?大师们的共同说法是:南容念了三遍这个诗,孔子认为他很谨慎,所以,把侄女嫁给了他。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三复白圭”。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三复白圭”?

周公在制定《周礼》的时候,制定了婚礼的程序,这在《仪礼》中的“士婚礼”一章中有详细介绍。实际上,诸侯的婚礼也是类似的程序。

从求婚到成婚,这个过程一共是六种礼节,或者说六道程序,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采就是送礼求婚,亲迎就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

六个程序中,除了问名,其余五个都需要送礼。

士一级的,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怎样送礼呢?

纳采、纳吉、请期都是送大雁;纳征则是送黑、红两色的五匹帛和鹿皮两张作为礼物,这还真是价值不菲。到了亲迎的时候,反而不需要送昂贵的礼物。

请注意,三次送大雁。但是,如果是诸侯求婚,大雁就要改成圭玉,也就是白圭。所以,这里不是念了三遍白圭之诗,而是三次送上白圭作为礼物。之后,把孔子的侄女亲迎回去,结婚了。

有人说了,南容不是诸侯,怎么用诸侯的礼呢?

按照周朝的规定,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因此,鲁国国君可以用天子之礼。到了孔子的时期,诸侯和卿大夫越级用礼实在是见多不怪了。在鲁国,国君被架空,三桓分割了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家祭祖就用天子之礼,我们随后就会讲到。那么,南容是三桓之一孟孙家的次子,求婚的时候用诸侯之礼就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这段话想要说明的是什么?是孔子按照周礼规定的程序嫁了自己的侄女。

现在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真的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一章的正确解读吗?

其实我相信,一定有人知道的。为什么明白了却不说呢?因为用白圭是不符合周礼要求的,孔子明知道礼物用错了,还把侄女嫁了,这岂不是影响孔夫子的形象?所以,为圣人讳,历代研究者便篡改了这句话的原意。

这一章,还是在讲周礼,讲规则。 2+gPgVQWboMrzNkKMGY89SfFiTqLYG5K7Ba9d1BXKLXREdttSzdTLxQfA457hw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