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章
宁要规矩不要排场

4·13(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压抑自己的悲伤,不如让悲伤自然流露。”

这一章还是关于周礼。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易”究竟是什么意思?第二,孔子想要表达什么?

这一章看似简单,实际上有些难度,来看看大师们的翻译。

钱穆:丧礼与其过于治办,宁过在哀戚上。

南怀瑾:办丧事太轻率了也不好,宁可取悲戚的态度。

李零:与其平淡处之,不如悲悲切切。

李泽厚:与其形式隆重,不如真正悲伤。

鲍鹏山:与其形式周到,不如悲伤哀恸。

在“与其……宁可……”这样的句式中,应当使用一对意义相反的词,二者不能共存,譬如奢和俭。可是我们注意到,按照大师们的译文,“易”和“戚”并不是一对相反的词。

所以,大师们的翻译在逻辑上都有问题。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易”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戚”是悲伤的样子。那么结合到“易”的本意是平,我们很容易得出“易”在这里的意思:压抑自己的悲伤,使自己平静。或者,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易”在这里就是“抑”的意思。

之后,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孔子想要表达什么?

林放问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的回答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应当因为形式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

孔子最早是注重礼的仪式,后来是仪式和内容并重,之后更重视精神层面。

制定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规则本身,理解了规则就能掌握好守规则的度。

那么,为什么宁可节俭而不是奢侈呢?很多人会以为这是孔子想要节约。其实重点并非如此,而是孔子认为奢侈了会越礼。下一章,就是表达这个意思了。

4·14(7·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大师们的翻译解读大致相同,但都没有提到“礼”。我们以钱穆的为例:

奢了便不逊让,俭了便固陋,但与其不逊让,还是宁固陋。

其实,奢也好,俭也罢,参照是什么?都是礼。

相对于排场,孔子更在乎礼,所以宁可寒酸也不能越礼。钱少还可以挣,等有钱了就不会寒酸;可是,不守规则成为习惯,就会给自己或者后人带来麻烦。 hQuP9CFefRXVhCiFUTia4F5jkbsqRcGiVyF1rP39xWTjQvThwB9c3EFpoCAXQo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