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规则和美德

4·5(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懂得礼,就会觉得很累;只是谨慎而不懂得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懂得礼,就会制造祸乱;只是直率而不懂得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规则是美德的载体,只有美德而不懂得规则,美德将无处安放,无法体现。所以,不要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要做一个懂规则守规则的人。这一章,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为什么说“恭而无礼则劳”?第二,这是孔子任人唯亲的思想吗?

看看大师们怎么说(钱穆没有解读)。

南怀瑾:孔子所说的恭而无礼,这个礼不是指礼貌,是指礼的精神、思想文化的内涵。所以不要认为态度上恭敬就是道德,如果有恭敬态度而没有礼的内涵则“劳”。换句话说,外在礼貌固然重要,如果内在没有礼的精神,碰到人一味地礼貌,则很辛苦、很不安详。

李零:这段话是讲礼的重要性,礼是行为规范,有中和、节制的作用。孔子认为,如果没有礼的节制,再好的美德也会变味。

李厚泽: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规矩准则,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

鲍鹏山:这章说“礼”的不可或缺,“礼”是强化外部约束力。

南怀瑾把这段话里的“礼”说成是礼的精神、礼的内涵,其实恰好反了。躬、慎、勇、直这些才是礼的精神,礼是指礼的具体规定。李零、李泽厚和鲍鹏山都说得对,李零的说法最确切,说到了要点。

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恭而无礼则劳”?

任何事情、任何美德,都需要规则,也就是礼。只有掌握了礼,才能让美德真正体现为美德。

所有大师中,只有李零解释了为什么只有恭敬而不懂得礼就会感觉到累。因为掌握不好尺度。

为什么说只是谨慎而不懂得礼,就会畏缩拘谨?因为掌握不好分寸,不明白你的权利,可以去做的你就不敢做,显得畏缩拘谨。为什么说只是勇猛而不懂得礼,就会制造祸乱呢?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见义勇为,你就会滥用武力。为什么说只是直率而不懂得礼,就会说话尖刻呢?因为掌握不好用词。

还记得之前说到的礼义廉耻吗?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实际上就是义和礼的关系。义是礼的基础,礼是义的体现。这里所说的躬、慎、勇、直等,都是义,他们都需要礼来体现。

所以,如果你理解了礼义廉耻的真实含义和递进关系,要理解这段话还有什么难度呢?

之后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是孔子任人唯亲的思想吗?不是的。

“君子笃于亲”的原意是在经济上厚待自己的亲属,而不是任人唯亲。

子产和晏婴都是孔子敬佩的人,他们就都是“君子笃于亲”的典范。

他们分别身为郑国和齐国的相国,薪俸可以说都很丰厚了,可是他们却很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薪俸都用来帮助家族里的穷人了。子产穷到什么地步?死后没有钱下葬。晏婴穷到什么地步?衣服上都是补丁,家就住在菜市场旁边的小院子里。

不论是“君子笃于亲”还是“故旧不遗”,其本质都是人性的体现。孔子的意思是,只有当你尊重人性的时候,人们的美德才会发挥出来。

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礼和义的关系,也就是规则对于美德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讲人性与美德。首先遵守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上讲人性,人们的美德就能够充分发挥了,这就是贵族社会。 ui28Fo76pYBVA2Ksi5ruoZBUiG5WtNu96o6L9YN2kisfS2BMPgdxsvj2Sy6Vd8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