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结
知耻,要从小抓起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知耻”。

对于知耻,孔子所说的并不多。并不是因为这一点不重要,而是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尽管礼崩乐坏,但知耻还是一种自觉,并不需要特别强调。因此,孔子只是在说其他主题的时候顺带说一下。在孔子生活过的地方,鲁国民风淳朴,齐国和卫国文明富足,人民都是知耻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能够让我们体会到春秋时期人们的知耻程度。

齐国有三个勇士,分别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相国晏婴认为应该除掉他们,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

晏婴找来了两个非常好看的大桃子,然后把这三个人叫来,对他们说:“念你们劳苦功高,这两个大桃就给你们,你们自己来说说自己的功劳,谁要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就自己拿一个吃。”

公孙接第一个说,他保卫齐国国君,打死了一只老虎。“嗯,你的功劳最大,该吃一个。”晏婴给他发了一个桃子。

然后田开疆说他当年也帮助齐国国君突围,保护了国君。“这么大功劳,该吃一个。”晏婴给他发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是个结巴,嘴不利索,轮到最后一个说。他说那年齐国国君过河,结果整辆车被神龟拖到水里去了,他在水下杀了神龟,救了国君。“哎哟,原来你的功劳最大啊。”晏婴说,其他两个人也都这么认为。问题是,桃子已经分完了。古冶子很愤怒,感觉非常羞耻。

“我们功劳没有你大,本事没有你高,可是竟然吃了桃子,真是不要脸啊。”田开疆和公孙接感到羞耻,拔剑自杀了。古冶子大惊之余,也自刎而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他们因为感到羞耻而付出生命的代价。类似的例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中还有很多。

比之于不抱怨和反省,从不知耻到知耻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过程。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丧失了知耻的能力,要重拾知耻,需要领导阶层的清醒认识和全力推进,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重新设计,需要从一个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因此,这需要的是不止一代人的持续努力。

而一切的一切,要从知耻开始。 6KCIvUDuKK5sP2XaeYxxi1JMY+Xg2B6ONDrxL0hQWy+aoxIqyInIeDEvZWIukL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