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贫富与羞耻

3·2(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仁善之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在孔子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知耻的。但是,君子的羞耻和小人的羞耻是有区别的。因此,孔子提到了一些君子应当引为羞耻的例子,本章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李泽厚的断句是正确的吗?第二,孔子自己做到了吗?

对于这一章的翻译,大师们基本上与上述相同,唯一有区别的是李泽厚,他对“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重新进行了断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翻译过来就是:信仰坚定,喜爱学习,重视死亡,履行正道。是正确的吗?

从文字上看,李泽厚的断句更符合《论语》的风格。如果再联系到后面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更加有道理了。所以我认为是正确的。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是品德的一部分。

看见世道有危险,躲得远远的,先保护自己。世道好了,出来争取做官,提高生活水平。这也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是能力的部分,是知进退的部分。

如果世道好了还是穷,那说明自己学习不努力,有机会也抓不住,这就是耻辱;如果世道不好,贪官当道,自己还很富贵,说明自己跟坏人沆瀣一气了,这也是耻辱。这也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是知耻的部分。

现在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孔子自己做到了吗?很显然,并没有。

世上的很多道理,明白了不等于能做到。

譬如像陈国、蔡国这样的危邦乱邦,孔子都去了。如果说卫国是危邦乱邦吧,孔子可是住了不短时间;如果说卫国是有道之邦吧,孔子也没有混出个样儿来,不是就很耻辱?

但是老夫子的道理是没有问题的,譬如国家发展了,经济提升了,而你没有抓住机会让自己富足,那确是一种耻辱。如果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而你却很富足,那你一定是发国难财,发死人财,你当然应该感到羞耻。

所以,贫贱是可耻的,以卑劣的手段获得富贵也是可耻的。以正当的方式去追求富贵、获取富贵,这才是君子应当做的。 vSHA0SoOJYGdQ9QJrR31hObsHrJK2L7N+ui20PkfIkr4NWXJ2v5hKNO5ydXKbs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