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君子求诸己

2·8(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追究自己的原因,小人追究别人的原因。”

这一章只有一个问题:“求诸”是什么意思?

历来的译文和以上的译文都不一样,且看大师们怎样翻译(南怀瑾没有翻译)。

钱穆: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李零:君子求己,小人求人。还得靠自己。

李泽厚: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君子依靠自己努力,小人依靠他人帮助。

鲍鹏山:君子总是磨砺自己,小人总是算计别人。

除了鲍鹏山,其余大师们对“求诸”的解释都是“求帮忙”“依赖”的意思。而在鲍鹏山这里,君子的“求诸”是磨砺,小人的“求诸”是算计,感觉上有点天外飞仙的意思。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求诸”是什么意思?

按照大师们的翻译,就是:君子万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小人什么也不干,都要靠别人。如果孔子真是这个意思,那这句话就是绝对错误的。

谁能不求人呢?谁又能事事求人呢?孔子不求人吗?大师们不求人吗?

所以,孔子绝不可能以这个标准来作为君子和小人的分野。

事实上,“求”这个字在春秋时期主要的意思并不是请求,而是追求、追究,譬如我们现在还用的“求是”,就是追求的意思,“求责”就是追究责任的意思。

而这里的“求诸”,就是追究原因,追究责任。

孔子的这段话,是说遇到问题、挫折,君子是从自己身上求原因,让自己来承担责任。小人是在别人身上找理由,把责任推卸出去。

换句话说:君子不抱怨,自省;小人抱怨,不自省。这才是君子与小人的分野。

《论语》提示我们的十八条贵族精神中,第一条是不抱怨,第二条是自省。孔子这段话,就是在总结这两点。

所以,一个判断是君子还是小人的方法就是看出了问题之后他们的态度。敢于反省自己,这人就是君子。相反,把责任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正确,这种人就是小人。

顺便要说的是,把“求”理解为要求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求和追究是不同的,要求是事前,追究是事后。二者的境界是有区别的,后者更高,因为后者可能连带着承担责任的勇气。

当然,如果事先有要求,事后有追究,那就更好。 doAizddgbrUy/kKhH+eJDNYKgamYP6IkDRAzs5XeZg9Le8vEvOI3Gw2SDTo73M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