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管仲知礼吗?

2·1(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境界真是很差啊!”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官邸和封邑,并且不用缴税赋和服杂役,他怎么可能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位置,管仲也有这样的位置。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这一章,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管子到底节俭不节俭?第二,管子到底知礼不知礼?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的传统译法是“他有三处官邸,每处都有一套管理人马”。大师们的翻译与传统的区别不大,来看看他们怎样解说这句话。

钱穆、李零:管仲有三处家,各处各项职事,都设有专人,不兼摄。

南怀瑾:孔子在这里说管仲的器局太小,这话也是对的。因为管仲不过帮助齐桓公完成霸业而已,但未能走入王道,这样的器局就嫌小了。三归堂是建筑物的名称,就是管仲的宰相府,还是相当讲究漂亮的,可见他还不够俭朴。

李泽厚:管仲收取大量的租税,专职人员很多。

鲍鹏山:(前部分同钱穆)“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译为:如果说管仲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先来分析大师们的解说。

什么是霸,什么是王?在周朝来说,所谓王道,就是周王与诸侯之间订立契约,由周王来协调诸侯之间的关系,统筹天下的治理。所谓霸道,就是由有实力的诸侯来帮助周王恢复与诸侯的契约,帮助周王管理天下。齐国不过是个诸侯,他们能做到的最好就是霸道,王道不是他们所能做的,并且也是违背周礼的。

南怀瑾所说的三归堂,是一种几乎没有人采纳的臆测,这一点钱穆和李零都指出了。李泽厚所说的“管仲收取大量的租税”以及鲍鹏山所说的“管仲不懂得礼节”也同样不够准确。李泽厚所说的“租税”,当然是指管仲在自己封邑所收的。我现在用两点来证明这个说法的错误。

首先,管仲在齐国实行的是低税收制度,农业税非常低,灾年还免除。所以,他不可能收取大量的租税。

其次,什么是租税?租税专指土地税,国君把土地封给自己的子弟以及卿大夫,他们再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收获之后农民上缴一定比例的粮食,这部分粮食就是租税。租税又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上缴国君;一部分分给封邑里的士,作为他们的俸禄;一部分卿大夫自己留下。

再来说说鲍鹏山的解读。孔子所说的礼是指周礼,基本上可以分为礼制、礼仪和礼节三个部分,所以,把“礼”译成礼节是错误的。事实上,孔子在这里所举的例子,基本是礼制部分的,和礼仪有些关系,跟礼节恰恰没什么关系。

那么,为什么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的传统译法是错误的呢?很简单。孔子显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说管子不节俭,所以只能说管子超有钱,肯定不节俭。

那么,“三归”是什么?大师们避而不谈,其实很简单。

管子在齐国首都临淄有自己的上卿官邸,这是一处;在齐国有自己的封邑,这是一处;另外,鲁国在齐鲁边境为他修建了小谷城,这是一处。这三处相隔都不近,三套管理人马是很正常的。这些能说明管子很有钱吗?不能啊。

所以,“官事不摄”当然不是各有各的管理团队的意思,“摄”只有“代理”的意思,没有“兼任”的意思。“摄”最常用的意思是“取”。“官事不摄”的正确解释是国家不收取管仲封邑的税赋,免除杂役。孔子的意思,就是管仲有三处家,其中的两处封邑被免掉了税赋,因此非常有钱。什么是赋?赋就是政府所征用的器具和武器,譬如牛马、战车、盔甲。杂役是什么?就是被征参加政府工程,譬如修建宫室、城墙、水利工程。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管子到底节俭不节俭?

按照孔子所说,管子超级有钱,但是怎么个不节俭法,其实孔子也不知道,所以他只能推断说:“他怎么可能节俭?”

不过,根据各种记载可以看到,管子是个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也追求财富,同时也认为应该享受生活。再加上他的富民政策以及齐国人享受生活的民风,所以我认同孔子的推断,管仲确实不节俭。

紧接着,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管子到底知不知礼?

大师们都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他们似乎默认孔子说的是对的。但是,孔子错了,管子不仅知礼,而且比他还要知礼。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孔子说的是错的。

首先,孔子捏造事实了吗?没有。他所讲的关于管子的事情都是事实,管子也确实很奢侈。但是他越礼了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懂管子的级别。

管子在成为齐国的上卿之前,曾经和齐桓公进行过一次谈判。管子提出来:我很穷,地位也不高,所以呢,我很担心自己当了总理之后会贪污受贿,也怕别人说我坏话,而您呢就听信了。齐桓公当即表态:第一,封邑会很大;第二,拿一年的国税给你;第三,让你的地位高于世袭的上卿国家和高家;第四,从今天开始,您就是我的仲父。

前两条好说,说说三、四两条。

齐国有两家是世袭上卿的,也就是国家和高家。这两家为什么可以世袭上卿呢?因为他们的祖上当初担任齐国的上卿是由周王直接任命的,所以他们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大夫,国君也不能动他们,他们比齐国国君仅仅低半级。现在,管子比他们地位高,比齐桓公大概也就低一些吧。

管仲第一次见齐桓公,是齐桓公亲自给他驾车。管仲临终,是齐桓公守在他的病榻旁。他们之间,绝不仅仅是君臣关系,还是师生关系、父子关系。

这样的级别,这样的关系,管仲使用几样国君才能使用的东西,过分吗?越礼吗?齐桓公和齐国人民都没说什么,孔老夫子急什么?

事实上,管仲不仅知礼,而且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不越礼。举两个简单例子。

管仲前往周王室出使,周王为了表达感激,下令以上卿的规格接待。按照周礼,诸侯的级别等于王室的卿。也就是说,周王要以接待诸侯的规格接待管仲。管仲坚决拒绝,坚持以上大夫的规格接受接待。

齐桓公称霸之后,一度很膨胀,有取代周王的想法,也就是南怀瑾所说的要行王道。齐桓公因此想要封禅泰山。历史上,只有帝王才能封禅泰山,这是惯例。管仲劝齐桓公放弃,齐桓公不肯。最终,管仲想了一套说辞,举了一堆例子,说什么历来都要天降吉祥才能上泰山,而现在啥也没有,就别去了。结果,齐桓公取消了封禅泰山的行动。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管仲治理国家的理念就是以礼治国。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比孔子、比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政治家都强许多。

我们都听过“礼义廉耻”这样一句话吧?很多人以为这是孔子说的,其实这句话出自《管子》。

一个把礼放在治理国家第一位的人,你说他能不知礼吗? UmMznnfNNjElrHpsg+AIPDKeq+wlaa9qUFqUm4V+frOeFxWWzo3Nu2qehR3Ip6h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