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不怨天,不尤人

1·10(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这是有趣的一章,字面意思简单易懂,但是有些自相矛盾之处。这一章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对话的背景;第二,孔子在抱怨吗?

大师们的译文几乎都与上述相同,来看看解读。

钱穆:孔子之学先由于知人,此即下学。渐达而至于知天,此谓上达。学至于知天,乃叹惟天为知我。

南怀瑾:孔子从基层的学识,艰苦的人生经验起步,但不为现实所困,能够升华,走入形而上的境界。这是孔子的自我描述,因为孔子出身穷苦,在艰难困苦环境下,体会到人生哲理,成就智慧的德业,升华上达,超越世俗,因此对人世间也不要求别人的了解,存心自有天知。

李零:孔子经常说,别在乎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但这段话却透露出,他对自己不为人知还是很在乎的,而且有点酸酸的无奈。他虽说“不怨天,不尤人”,可还是感慨,知他者只有老天。

李泽厚:孔子也有不被人知的埋怨,与前面所讲岂不矛盾?这正好描述出一个真实的孔子面目。怀才不遇而抑郁感叹,是人之常情,虽孔子亦何能免。孔子虽然没有怨天尤人,确实也是满腹牢骚。

鲍鹏山:孔子一再告诉人们“不患人之不己知”,但他自己在不被人了解时,也难免有不平之叹。可见,知易,行难。圣人也难免。但这并不减少圣人的尊严,倒更增加圣人的亲切:他也与我们常人一样,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而“不怨天,不尤人”,又是多高的境界啊。

基本上,钱穆和南怀瑾肯定孔子唯有天知,而其余三位大师都指出孔子在这里有抱怨的意思。

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对话的背景是什么?

孔子老年,前两批能够谈得来的学生都走了,只有子贡在齐鲁之间做生意,常常来看望他。因此,孔子老年之后对话最多的就是子贡。从对话的内容来看,基本可以断定是孔子老年时期。

人老了,都喜欢回忆过去,喜欢发牢骚抱怨,说话不连贯,有时自相矛盾,这是人性的规律,孔子也不例外。在《论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孔子的几句话之间的逻辑性很差。

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孔子在抱怨吗?

要是说孔子没有抱怨吧,可是他说没人了解他,这不是抱怨是什么?要说孔子在抱怨呢,可是他又说了“不怨天,不尤人”。孔子是反对抱怨的,可是岁数大了,自然规律无法违背,话不说憋得慌,怎么办呢?只好一边抱怨,一边说不怨天,不尤人。

估计,子贡一边听一边忍不住笑。不过,这绝对不影响老夫子在他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我们能从这一章领会到什么?首先自然是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其次是可以自我安慰说“我实在太高明了,他们不能理解是因为他们太蠢了”。

但是,最有价值的其实还是对话背景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人老了,像孔子这样的人都忍不住要发发牢骚。所以啊,长辈们发牢骚时就理解万岁吧,谁老了都这样。 IZBzvyE3py+HHEQ5Y4cdwl3O34J0AH/k8ooL5fuvWNV/2rfotvSePq+EbZEvYC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