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知足者常乐

1·6(5·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

孔子评论宓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这一章非常简单,但是,在貌似简单的一段话背后,却有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一章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这一章的背景是什么?第二,孔子欣赏宓子贱的什么品质?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师们是怎样翻译和解读的。

钱穆:与上面翻译基本相同。斯,此也。上斯字指子贱。下斯字指其品德。取,取法义,亦获取义。

南怀瑾:假使现在有人认为鲁国没有一个君子,那么子贱这个人不就是君子吗?如果说这人不是君子,还有什么人可以说是君子呢?

大师们的翻译基本一致,只有南怀瑾不同。很显然,南怀瑾是错的。

解读各自不同,李泽厚认为“这是说,美好品德的取得来自环境”;鲍鹏山认为“孔子不是在夸宓子贱,而是在夸鲁国”。李零没有解读。

那么,这一章就真的如此没有意义?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一章的背景是什么?

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孔子对宓子贱相当看好,评价也相当高。

孔子为什么说宓子贱是君子呢?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君子,李零其实解释过,我在这里再说一遍。

君子对应小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其实有两种。第一种是基于出身的,贵族为君子,贱民为小人。那么,士农工商算什么?就算群众吧。第二种是基于品行的,具有贵族精神的人为君子,没有贵族精神的是小人,跟出身没有任何关系。

孔子所说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都是第二种。在《论语》中,君子,就是具有贵族精神的人。

那么,孔子为什么说宓子贱真是个君子呢?因为宓子贱的身上洋溢出贵族精神来了。是什么事情让孔子发出如此感慨呢?故事是这样的。

孔子的侄子孔蔑和宓子贱同时做官,一次孔子去看望他们。孔子问孔蔑:“自从当官以来,有什么得失啊?”孔蔑开始抱怨,一边说话一边掰指头:“叔啊,要说得到了什么,还真不知道。不过要说失去了什么,那至少有三样。第一呢,公务繁忙,没时间学习了;第二呢,工资太少,喝粥都不够,不能照顾亲戚们,因此亲戚们都疏远我了;第三呢,还是公务繁忙,没时间参加朋友们的婚礼葬礼之类的,朋友们也疏远我了。唉,当官真不是人干的活。”

孔子用同样的问题问宓子贱,宓子贱说:“失去的嘛,好像没有,得到的挺多,至少有三样。第一呢,当初读的书呢,现在都可以实践了,所以学问更明白了;第二呢,工资虽然不多,可是能够让亲戚们有口粥喝了,所以亲戚们更亲近了;第三呢,公事虽然繁忙,还是能抽出时间参加朋友们的活动,看望生病的人,所以朋友们更亲近了。”孔子完全没有想到二人的态度竟然截然相反。

因为宓子贱对当官一直没有兴趣,是孔子极力推荐、勉励才去的,孔子以为他会抱怨。而孔蔑本身素质一般,一直想当官,孔子看在哥哥的面子上推荐他去,所以以为他一定很满足。

结果恰恰相反。宓子贱尽管不愿意当官,可是一旦当了,就全力以赴并且让自己享受其中的快乐。这样的人,孔子能不喜欢吗?能不由衷地称赞吗?

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孔子欣赏宓子贱的什么品质?

宓子贱和孔蔑的区别在哪里?不抱怨和抱怨。

为什么孔蔑抱怨?因为期望值太高,不懂得反思和感恩。为什么宓子贱不抱怨而且很满足?首先期望值定位合理,其次善于反思,再者懂得感恩,他知道老师推荐了自己,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所以,宓子贱一到任所就任用贤人,听从好的建议,遇到挫折就想办法。这不是君子是什么?

当一个人没有过高的期望,他往往就能够做到不抱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当一个人懂得感恩,他也能做到不抱怨。 +byxgWAknhMLK2/HpujrB7yl41/xiMihUX9STCIEZfJbEFT1hHuRrbeBMs9fhu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