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无力改变别抱怨

1·4(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

孔子说:“若是没有祝鮀的口才,就要有宋朝的美色,这不是太难了吗?我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算是没戏了。”

这一章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并且很多断句是错误的。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孔子究竟在表扬祝鮀和宋朝,还是在讽刺他们?第二,孔子这段话的主语是什么?

以上是我的断句和译文,传统的断句是这样的—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大师们都是按照传统断句进行翻译的。

钱穆:没有祝鮀的口才,反而有宋朝的美色,定难免害于如今之世。

南怀瑾:假使一个人没有祝鮀的口才,虽然长得像宋公子朝那么帅,可是在这个社会上,还是吃不开、行不通的。

李零、李泽厚、鲍鹏山:没有祝鮀的口才,又没有宋朝的美色,就什么也做不成,就难以免遭祸害。

前两人都是肯定口才,否定美貌。后三人是肯定口才,也肯定美貌。不过南怀瑾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说宋朝是宋国的公子,公子是世袭的官名。实际上,公子就是国君的儿子,既不是世袭,更不是官名,这是常识。按照钱穆的译法,所有长得美的人,只要没有口才,就一定会遭到灾害。按照李泽厚、李零和鲍鹏山的译法,要么口才好,要么长得帅,否则就难免祸害。按照他们的说法,至少百分之八十的人要遭受灾祸了。

孔子会说这样的话吗?

现在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孔子究竟在表扬祝鮀和宋朝,还是在讽刺他们?

我们还是先交代一下背景。

祝鮀是卫国的太祝,字子鱼,孔子多次赞扬他。祝鮀口才非同一般,受卫灵公的重用;宋朝是宋国的公子,长得很帅。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也是宋国人,早年就与宋朝混在一起,他们应该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后来南子嫁到卫国,把宋朝推荐给卫灵公,宋朝得以在卫国吃香喝辣。

为什么卫灵公这么喜欢宋朝呢?一来是卫灵公很宠爱南子,对她言听计从;二来,卫灵公喜欢男色。除了宋朝,还有一个叫弥子瑕的美男也深受他的宠爱。基本上,卫灵公每天就在后宫里跟他们这几个人混在一起。

宋朝这人很牛,牛到什么程度呢?

卫国的太后叫宣姜。说是太后,实际上可能比卫灵公岁数还小,只不过因为她是卫灵公父亲的夫人,所以就是太后。宋朝在后宫混的时间长了,竟然跟太后混成了一对。后来宋朝跟着太后一帮人谋反,被卫灵公赶到了晋国。结果呢,南子不干了,在南子的坚决要求下,卫灵公又把宋朝请回来了。

当时宋国人把这当成一个笑话,所以有一首民歌唱道:卫国人啊,你们的母猪已经下崽了,就把我们配种的公猪还给我们吧。母猪指的是南子,公猪指的就是宋朝。

这么两个人,一个靠口才,一个靠美色,都混得不错。可是孔子看自己呢,口才和美色都没有,只有学问,结果混得四六不靠。所以,孔子感慨:要混得好,要么有口才,要么有美色。孔子是在肯定他们。至于有没有讽刺的意味,不好说。

现在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孔子这段话的主语是什么?

历来很多解说,常常都是忽略主语的。而一段话如果不说明主语,就只能含糊其辞了。为什么他们要忽略主语呢?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不了解背景,不知道孔子想说的是谁。几位大师不约而同地把这段话当成了无主语句,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一个人”。但实际上,这段话的主语是孔子本人。孔子是在感慨自己既没有口才也没有美色,这辈子没戏了。

所以,这段话的传统断句是错误的。按照传统断句,“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应该是“难免于今之世矣”,其中的“乎”是多余的。

孔子这是在抱怨吗?有点。

这一章和上一章一样,都是在表达要做到不抱怨的困难程度。孔子明知道不应该抱怨,偶尔还是忍不住来两句。所以,人无完人。一个人懂得道理,却未必就能够做到。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不要抱怨,抱怨也没用。 sH/g/zwt4G7NPraqov1/rXoA6cKjKlGoZOGfqXlly/eAuJWTKKWyQ7zalimpZF4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