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日课毕,苗子兮女史嘱我帮她新书作序。感谢这个时代,可以令两个素昧平生的灵魂,不用像古人一样鱼传尺素、驿寄梅花,而是通过微信,无问东西,须臾可达。

最初读到苗子兮的文章,是关于西王母的一篇网文,也是本书首章。西王母在汉代美术考古中的地位崇高,研究者甚众。我很吃惊,一篇自媒体的文章,可以将这位言人人殊、形象多变的女神,以文学化的口吻置于世界艺术史的洪流中,同时兼顾了最新的艺术史研究成果,让我感觉到一种久违的酣畅。透过苗子兮,我似乎看到了在长信宫中正襟危坐、白发皓首的王政君,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塔比提、伊南娜女神的身姿逐渐重合在一起。在西王母的光晕中,我产生了一些好奇,开始希望了解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约半年之后,在一个微信群中,我看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一闪而过,于是果断加了好友。后来才知道,苗子兮女史深造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做自媒体之后,开始关注图像史,尤其是近年颇受关注的墓葬图像。

本书凝结了作者两年多的心血,重点关注了十四个墓葬美术个案,其年代跨越了千年,从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两宋,所遴选的素材均为美术史中的杰作。我注意到,十四个案例中,近半数与华夏文明“边境”的族群有关,这就为突破时空、民族的界限,为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的互融互鉴提供了依据。

本书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大胆为主角“立传”,勾勒其人生剪影。这些墓葬艺术杰作的主人,或为王公贵胄、达官显宦,或是地方显要、里仁乡贤,也有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墓葬图像就是他们留给世间的人生叙述。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文学化的视角和文学的优美语言,勾勒出其人生故事、心灵世界,并融会到历史大脉络中,不由得让人产生阅读黄仁宇“大历史”的通透之感。

墓葬图像也好,美术考古也罢,其本质都是一种可供阅读的历史与图像素材,其关键在于深入发掘墓葬艺术背后的逻辑和观念。作者受过历史学的学术训练,文献功底扎实,学术观点保持了相当的前沿性。难能可贵的是,她以一种细腻的女性视角,采用散文化的叙事和优美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图像志描述化作涓涓细流,并最终汇入中国历史的大海。苗子兮的文章,更让我坚信艺术史、历史与文学并非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可以被一个有趣的灵魂融会贯通,进而构建一个知识与经验、理性与感性、真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墓葬图像“元宇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漠孤烟”的梦想。与苗子兮一样,我年少时也曾行走在丝绸之路的黄沙故道上,踏着古墓苔痕,轻抚冰冷石壁,去感受那种静谧中的壮美。古人把自己的信仰,一生的荣耀,对理想的追求以一种近乎永恒的方式固化在这方圆之地。在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大江东去”“铁马金戈”,读到“几处吹笳”“何人倚剑”,读到“春闺梦里”“泪湿罗巾”;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些艺术杰作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那里,如炬绽放。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美术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
朱浒
2022年1月22日 pvqGSHaxC/w6DP1FIpB30Zgy1YstFvNZDlBgQm5sDROtSkgh887RvPIGZQ1Ytn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