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要著述评述

《体育历程十四年》评述

一、内容简介

1919—1920年,马约翰利用公假到美国春田学院进修,《体育历程十四年》 是他进修学习的毕业论文,也是他最早系统谈体育的文章。文中将中国的体育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尤其是对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地位、发展情况作了详细描述。文章还对中国人的身体素质进行了分析,对中国人在体育方面的特征作了描述,对西方国家和组织援助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帮助。

关于写作目的,马约翰在论文中开篇明义“首先是就西方体育在中国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工作状况做个大致的回顾,其次是试图根据典型的中国人在训练方面所具备的素质和特性做些有价值的指导,以便对那些愿以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的外国朋友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 马约翰认为自己作为中国体育人的职责“不仅仅是为发展和促进自己国家的体育事业而竭尽微博之力,而且还要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争取得到外力的援助”

《体育历程十四年》主要以当时西方体育在中国起源、发展的状况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影响为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和梳理中国体育现状,按照马约翰在圣约翰大学的7年、与基督教青年会相联系的2年以及在清华执教的5年3个时间段来分别记述;第二部分是综合答复,主要是为计划去中国工作的朋友介绍中国体育工作的现状,以问答形式呈现。

(一)在校7年

1.1904年以前和1904年间,西方体育引进中国的范围和程度

马约翰认为,中国的西方体育是由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并且由教会举办的学校逐步推广。教士们发现,儿童们的健康和体格都离最低标准还相差很远,孩子们所担负的劳动绝对地繁重,于是就想起引进一些体育比赛和游戏,以用于休息和娱乐。

受当时中国的传统观念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影响,比赛和体育游戏尚处于缓慢和简单的状态,最流行的比赛项目只有美式的槌球、英式足球、草地网球以及其他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而且活动开展的学校和范围都比较小,只是在少数著名沿海城市才能看到。虽然当时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依然展现出了南北差异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西方不同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影响。在南方,主要是英国、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比赛和游戏是英国体系。流行英式足球、板球和曲棍球。在华中,许多学院和学校都是美国人办的,他们的运动风格是以速度和精度见长,棒球是典型的代表。在北方学校普遍流行的则是篮球、英式足球和草地网球。

关于当时西方体育的特点,马约翰总结为:比赛和游戏具有数量少、多变的特点,形式也比较简单,表演和练习都处于温和而低级的阶段。纯属为了达到娱乐的目的。

2.学生对西方体育的一般态度

作为学生,其责任就是在学校里循规蹈矩,到学校来学习就是为了成为一位文雅的人,由于校方的要求,他们也会参与一些体操或比赛,但是带有很强的冷淡性和勉强性。

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马约翰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对西方体育的态度是受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的,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由于恐惧人们保持了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另一方面,影响还来自儒家教义。儒家教义总的特点是消极,提倡只有安分守己才能保证安全。长久以来,中国处于一种恐惧和被动的道德教育的钳制和影响之下,人民则处于保守、和平、博爱、文雅、排外和守旧。

3.公众对体育的一般态度

当时公众几乎全体群众从来不知体育为何物,学者和雅士居于社会的首位,做父母的最高目标,就是把他们的子弟培养成为“士”,通过科举而成为高官显爵。父母不仅不鼓励自己的子女去发展一个适当的体育运动,而且还起阻碍作用。

4.学校的管理方法

马约翰以上海圣约翰大学的体育管理为例,介绍中国学校体育的管理方式,圣约翰大学有两个大运动场和一座小的体育馆。学校有运动专长的人被委托担任指导每天的体育活动和军操。圣约翰大学的体育训练内容和强度具有其独特性。首要的形式是军操,辅以徒手操,是必修课,除星期天外,每天早晨7:15都要做半小时的柔软体操,军操是每星期三次(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军操的管理制度不折不扣采取的是美国陆军条例,有过失就必须受到惩罚而不容许辩解,一年如有50次过失就必须离校。学生每犯一次过失,都要被命令在星期六下午到教室去坐半小时的禁闭。

体育比赛和竞赛运动则不是强制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每年两次,秋季和春季各一次,前三名有奖,冠军还有金质奖章,但参加比赛和运动的仅是少数学生。改为班际竞赛后,每一位班长都想尽办法去组织代表队参加训练,为夺班际冠军而准备。所有的训练都是全体教员参与的,并被请来作裁判。以后出现了选拔优秀者代表学校参加校际之间的竞赛,这就是校代表队的由来。

在一些正式的大学,网球运动最受学生欢迎。学生可以从学校借来球网、球拍和球,并分配到一个场地,从事网球练习。校代表队则被给予特殊照顾和优待,每天能够得到场地和器材的保障作日常练习。

5.校际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

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之初,运动会非常少,苏州书院、南洋书院、南京书院和圣约翰大学四个学校成立了一个校际体育联合会,四校轮流,每年春季举行田径运动会,秋季举行足球冠军赛。圣约翰大学和南洋书院的实力比较强,在马约翰就读的7年中,圣约翰大学连续7次夺得冠军旗帜。

在校级运动会带动下,第一次全国运动会顺利举行了。

6.总的效果和影响

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影响非常巨大,是促进全国体育开展的直接原因,马约翰对它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1)培养学校精神。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比赛,学生们知道了自己对母校的责任和利益所承担的义务,体育比赛能激发学生对母校真实而巨大的爱。

(2)普及校誉。通过体育比赛,可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一个拥有优秀运动员而享有盛誉的学校在公众眼里是受到欢迎和称赞的,并因此获得生源和资源。

(3)提高兴趣的兴奋剂。为了准备全国运动会,当时的五大地区都会举行地区运动会,以选出一个代表本地区的代表队。通过比赛,增进了学校之间的了解,学生之间开始乐于交往。

(4)唤起全民对体育的关心。全国运动会在一个体育尚处于“幼年期”的国家中举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借助全国博览会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体育、了解体育。这次盛会让人们看到体育训练的成果,而且认识到体育教育的巨大价值,并逐步掀起一片全国性的体育竞赛热潮。

(5)统一标准。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重大成果之一,统一了体育标准。运动会之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殊的标准和各不相同的形式。成立全国运动会委员会后,制定了全国的统一标准,下达到全国每一个大中学校。

(6)动摇了对教会的偏见。在运动会之前绝大多数人对基督教徒都采取冷漠的态度。在体育比赛和活动中,信基督教的学生和教会学校的学生往往表现了很好的礼貌和运动家道德,对于比赛中的胜负往往抱雍和态度。短时期内,他们赢得了其他学校学生们的好感,一些学校很乐于同教会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交往。

(二)与基督教青年会相联系的2年

20世纪初,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发展,体育组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马约翰认为基督教青年会和体育协进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1.基督教青年会的作用

青年会购置运动场地并开设正规的室内和室外课供体育会员使用,推动、促进和培养了体育。中国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华北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部分要归功于基督教青年会。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每年赞助举行的运动会,对优秀青年学生运动员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05年,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共田径运动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督理下进行的,邀请了上海所有的大中院校,所有公众都有机会参加这次公开运动会,现场观众达到了5000人之多。这次大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基督教青年会还促进了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召开。

基督教青年会的一些实践性的工作,推动、促进和培养了中国体育的发展。

2.体育协进会的组织

学校之间的校际体育联合会促进了学校的共同发展,协进会还监督本地区内的学校运动会、选拔参加各种级别运动会代表队。如华北体育协会对本地区施加了巨大的影响,在每年的运动会上对体育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体育协进会的发展是在各种赛会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最初的体育协进会形式是校际体育联合会,规章只在联合会的成员中适用,除了自己的联合会外不能支配任何运动会。后来,地方体育协进会发展起来,可以监督每年一次的由本地区内所有学校参加的运动会,如华北运动会、华中运动会和华南运动会等。这类协进会设置了正式的机关负责所有体育协进会的规章和活动。体育协进会的最高形式是远东奥林匹克联合会,具有正式的官方资质,可以授权一个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联的运动会,即全国运动会。

3.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影响

第一次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13年2月在菲律宾岛的马尼拉举行,菲律宾、日本和中国参赛。日本派出20名运动员;中国选派40名运动员;菲律宾有80名运动员参赛。有田赛和径赛,包括五项全能运动、十项全能运动和经过改革的马拉松运动项目,其他还有垒球、英式足球、篮球、排球、自行车、游泳和网球。比赛共进行10天。这次大会对于促进中国体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对菲律宾的体育工作来说,它们受到极大鼓舞,青少年自此之后非常热衷体育运动和比赛。

简而言之,第一次奥运会被证明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同时,它带来再次开会并取得更大成功的希望,每个国家的代表队都带着巨大的热情回到自己的国家并为参加下次比赛做准备。

4.公众的态度

公众对中国第一次参加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给予金钱上的支援和精神上巨大的鼓励。商业组织、媒体和食品公司等都来提供服务。出发这一天,三四千市民在市乐队的陪伴下为运动队送行,甚至还有以往不允许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女同学。比赛期间,每个人都焦急地盼着比赛结果。当中国队获得总分第二的消息传回,巨大的欢乐传遍全国。

运动员回国后,受到更大的欢迎,人们以极丰盛的宴席招待他们。袁世凯赏赠一只银质牌楼(原文为A large Pai Lau of Silver,见春田学院馆藏本)给员工十项全能运动比赛冠军获得者。公众的鼓励和支持确实是发展体育的巨大影响力。

(三)任教5年

1.清华学校——中国最早设正规西式体育的学校

对清华大学的早期体育工作进行总结,从硬件设施、规章体制、师生资源等方面归纳出如下7个特点。

(1)中国最早设正规西式体育的学校。清华学校有700名学生,却有可为2000名学生做运动的场地。包括1个400米跑道,21个网球场,10个室外篮球场和1个射箭场。

(2)最早成立强大的体育部。清华有一个由4人组成的体育部,毕业于美国春田学院的休梅克博士是清华体育工作基础的创建人,是体育部主任。另外还有3名助教。

(3)优良的现代化体育训练体系。清华建立了优良的现代化体育训练体系:每天早晨要求学生做15分钟的自由体操,下午要有1小时的比赛或其他体育活动。

(4)运行良好的学生体育协会。清华学生体育协会的干事由每班出2名代表组成,这些干事们代表全体同学。每个月体育干事要同体育指导开一次讨论会,并与体育指导经常取得联系。学生体育协会在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上发挥了良好作用。

(5)专用的校代表队训练场地。清华为了让校代表队更好地训练,特地保留了专门的球场、跑道和场地。

(6)严谨规范的体育部工作。每天早晨8:00—9:30在体育部办公室安排校际比赛、班级比赛以及每天体操活动一览表,与学生们讨论体育锻炼问题;9:50—11:15分别带领中、高等科学生做体操以及检查运动场地和设备;下午1点进行学生体格检查和测验;3点归档和为需要矫正的学生检查;4点巡视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5点指导代表队训练至6点结束。

(7)正规的医学体格检查和测验。每名学生每年要有一次医学检查、两次体格检查和测验,一次是在学期开始,一次是在期终。这是中国最早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科学体育处方指导。

由于学生受到正规的体育训练和系统的体育指导,清华代表队可以容易地夺得冠军,学生总体健康水平和体育比赛中所取得的惊人成果,可以证明清华的体育训练体系的科学性。

2.华北体育的发展

发展北方体育的突出因素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校际体育协会和华北运动会。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每年要举行三种形式的运动会,中学新生运动会、正式的中学生运动会和大专院校运动会;校际体育协会有许多,由三四个学校组成的俱乐部,主办方提供食宿等招待,奖品费用均摊。既是校际比赛,也增进友谊;华北体育协会下辖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五省,负责激发这些地区民众的体育兴趣。

3.第一次远东奥运会产生的组织

中国代表队在第一次远东奥运会上取得巨大成绩,激发各地组建了许多体育协会,1913—1915年,这类协会增加了60%,1914年出现了要求体育教练和指导的高潮,为1915年的大会做准备。

4.1919年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此次奥运会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举行,在选拔运动员时,采取预选赛选拔制,组建由最好成绩保持者组成的代表队。马约翰是这次选拔委员会成员之一。中国共派出150多名运动员。运动会是成功的,菲律宾获得总分第一,中国队第二,日本队获得第三。其中获得“十项全能”和“五项全能”的中国运动员表示,他的胜利是受到马约翰1英里赛跑的影响。

(四)总结

1.管理上遇到的困难

体育在学校系统中尚没有获得牢固的领域和充分的支持,不同的学校里没有用法定形式确定下来,处于次要地位。预算少,权威性差,教师可以随意地停止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和比赛。结果造成了体育工作声望低,学生们不要求从事锻炼,轻视体育,因为毕业不受影响,因而对体育表示出很大的冷漠。学校应该在做任何其他事情以前,首先为学生们带来普通的健康条件。让学生们和家长们改变传统的身体观念和怕受伤的过度胆怯,是体育工作者们最大的挑战。

2.关于和中国学生相处的几点实际提示

为了在学校中开展好体育工作,要让学校明确给予学生们体育训练方面的声誉,这是管理好学生的重要步骤。中国学生过多地被要求服从和模仿,而缺少锻炼如何去领导别人,体育可以让学生们成为充满自信的领导者。

3.中国是体育工作的广阔天地

中国需要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身体羸弱,健康状况低下,中国更需要体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历史意义

20世纪初,我国正处于新旧社会转型初期,世界各强国的侵略、主权的丧失、内部斗争使中国社会处于严重的动荡时期。沿海城市的开放,各种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潮的涌入,使人们的思想陷入深切的彷徨之中。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无底线地搜刮民脂民膏,使人们的生活饥寒交迫。青少年时期的马约翰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社会之中。

多少世纪以来,中国处于一种恐惧和被动的道德教育的钳制和影响之下,致使她的发展停滞而缓慢。结果,人民则过于保守、和平、博爱、文雅、排外和守旧。他们不去试图从事任何带有危险和冒风险的事,而是“安全行事”。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没有可能做什么伟大的事。就是由于这种极度的胆怯和无益的精神状态,妨碍着整个民族的进步。

面对这种局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强国学习,寻求救国真理的浪潮,坚持在各个领域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理念和技术。在体育领域,体育被赋予要承担复兴种族、解救民族危机的重任。在这个时期,西方体育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例如,德国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户外运动,这三项内容被并称为“近代欧洲体育的三大基石”。

马约翰青少年时期的教育主要来自美国的教会学校,因此他关于体育的思想更多受到美国体育教育理念的影响。美国体育思想虽然于19世纪初起源于欧洲,但其后的发展使美国独自创立了新的体系。美国体育体系的建立,得益于近代体育的先驱沃伦博士(Dr. J. C. Warren)、凯瑟琳·比彻(Catherine Beecher)等唤醒了人们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哈佛医学院的沃伦博士强调了运动对个体发展的必要性,分析总结了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并且帮助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建立体育馆,为广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女子学院的凯瑟琳·比彻首次提出了将体育引入教育中,并构造出一种可以满足女性教育发展要求的方式。

南北战争后,美国体育进入蓬勃的发展期。首先,19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各种体育活动逐渐由大学向社会扩展传播的趋势,这种传播以体操和身体锻炼为手段和方式,将焦点集中在维持、增强体力和健康上。其次,体育活动逐渐成为教育体系内主要的授课教育手段,并最终成为必修科目。主导这种变化的是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YMCA)。1885年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即春田学院)成立,在这个学院的教育体系中开始了体育教育,并使之扩散到校园和社会,提出了应该将所有的身体性、娱乐性活动引入基督教青年会的教育宗旨。1885年到1917年间,公立学校的体育设施开始逐步完善,到1898年,美国31个州把体育设为必修科目。最后,随着体育活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美国建立了体育组织和体育协会,创办了各种体育刊物。1896年,《体育·娱乐·舞蹈》杂志创刊;1897年,大学体育主任协议会结成。

马约翰赴春田学院学习期间,正值美国体育教育全面普及和完善时期,美国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引发了马约翰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考。马约翰在《体育历程十四年》中梳理了自己之前的运动经历和体育教育的14年生涯,并对现代体育在中国社会中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体育对中国社会发展在个体以及群体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解析和反思。马约翰深知中国公众对体育的态度,因此提出了要开展校际运动会和发展学校精神,唤起全民对于体育的关心。

《体育历程十四年》让我们看到,在那样早的年代,马约翰就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鼓励作用,他看到经过体育训练培养出来的运动冠军,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拼搏精神,可以对周围同学产生巨大的激励和带动作用,而这种影响和鼓舞比任何教练或指导所能做到的多得多。《体育历程十四年》一文处处闪烁着马约翰体育思想的光辉,它不仅对中国体育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总结,还为后来的中国体育研究者留下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在此文中,马约翰描绘出一幅较为清晰完整的清华体育工作脉络,未来中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初见端倪。 cJlhhzbrIQRD8Ec8zsQVifB8Chooo9HZcWXPTuJ/MmuQMv0Pr0l5fQYn3K8L9f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