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悟性、爱恋、理性与贪欲之间的对话

§1 爱恋:兄弟啊,我看到,我的存在和我的完善完全依靠于你的完善;你所认识的对象的完善是你的完善,而我的完善又来自你的完善,因此我请你告诉我,你曾否认识一个东西,它是至高无上地完善的,也就是说,它不可能为任何别的东西所限制,并且我也包含在它以内?

§2 悟性:就我来说,我总是就自然的整全来看自然,看到它是无限的,至高无上地完善的;你,如果你对这点怀疑,不妨问理性,她会告诉你。

§3 理性:这一点之为真理,我毫无怀疑,因为如果我们要去限制自然,我们就必得用——这是荒谬的事——一个乌有去限制它。我们避免了这个荒谬,肯定它是一个永恒的一体,是由它自身而存在的、无限的、全能的,等等,也就是说那无限的自然和它所包含的一切;而它的否定我们则称为乌有。 (1)

§4 贪欲:这诚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谈!一体和殊别竟能合而为一,我在自然中随处见到这个殊别。因为:这是怎么回事?我看到思想的和广袤的实体毫无共同之处,一个限制另一个 (2)

§5 如果在这两个实体之外你又设置第三个实体,后者是在一切方面完善的,那你就使你自己陷入显明的矛盾。因为如果你把这第三个实体设置在那两个之外,它就缺少那两个实体所固有的一切属性,但是这,在一个在它之外别无任何东西的全体,是不能有的。 (3)

§6 其次,如果这个东西是全能的,完善的,那末它之所以如此,将是因为它自己产生了它自己,而不是因为它产生了别的东西。但是一个既能产生自己,并且此外又能产生别的东西的东西将是更全能的东西。

§7 最后,如果你称它为全知的,必然它认识它自己;但同时你该知道,仅仅对自己的认识少于既对自己又对别的实体的认识。 (4)

所有这些都是显明的矛盾。因此我奉劝爱恋,莫如安于我所揭示给她的,而不必再汲汲于追求别的东西。

§8 爱恋:那末你曾揭示给我什么,你这无耻的,除去那立刻将陷我于毁灭的东西?因为如果我曾和你那告诉我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我就早已被人类的那两个主要敌人,憎恨和懊悔所迫害,并且不时地受到遗忘的迫害。因此我再一次请求理性,请你继续你的说法,并堵住这些敌人的嘴吧。

§9 理性:贪欲啊,你说你见到有不同的实体,这,我告诉你,是错误的。因为我清楚地见到只有一个唯一的实体,它是由它自身而存在的,并且是其他一切属性的支撑者。如果你把那物体的和思想的东西,就依靠于它们的那些式态说,称为两个实体,那么,就它们所依靠的那个实体 (5) 说,你就该把它们称为式态,因为它们并没有被你看成是由它们自身而存在的东西。而正如意志、感觉、认识、爱恋等等是那个被你称为思想的实体的不同式态,你把这一切归纳到一个、并且从这一切只得出一个东西 (6) ,同样,根据你自己的证明方法,我得出:无限的广袤和无限的思想,和其他无限的属性(或用你的话说:其他实体)一起,不是别的,只是那一个唯一的、永恒的、由它自身而存在的东西的式态;我们从这一切,如上面所说,只得出一个唯一的、或一个一体,在这个一体之外不能设想任何东西。 (7)

§10 贪欲:在你的这种说法里,我想,我看到一种极大的混乱。因为你似乎认为全体是什么在它的部分之外、或不具有它的部分的东西,而这,真实地说,是荒谬的。因为所有的哲学家一致地说,全体是第二手的概念,而不是,在人的思想以外,什么在自然里的真实的东西 (8)

§11 并且,从你的例子可以看到,你把全体和原因混淆在一起;因为,正如我所说,全体是由于它的部分的存在、或通过它的部分的存在而存在。现在,你把思想的力量看作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认识、爱恋等等所依靠的。这个东西你不能称为全体,而只能说是你刚才列举的这些后果的原因。

§12 理性:我可以看到,为了反对我,你如何纠集了你的一切伙伴,因此凡是你用错误的推理达不到的,像一切真理的敌人惯常的那样,你就想用文字上的歧义来达到它。但是用这个办法你不会成功地把爱恋争取到你那一边。你的用意,因此,是想要使人相信:原因,就它产生它的后果说,必须存在在这些后果之外;你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只认识超越的、而不认识内存的原因 (9) ,后者绝不在它自身以外产生什么东西;例如,悟性就是它的观念的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我把悟性,就它的这些观念依靠于它说 (10) ,称为原因,而就它是由这些观念合成的说,称为全体。同样,上帝,对于它的后果或创造物说,是一个内存的原因,而就第二个意义说,它又是一个全体。

注释

(1) “一个乌有去限制它。我们避免了这个荒谬,……它的否定我们则称为乌有。”A、B两稿可能都是混乱的。

据Gebhardt,B稿的原来内容是:“……一个乌有去限制它,并且是在这些固有性之下,就是它〔自然——译者〕是一体的、永恒的、由它自身的、无限的,我们避免了这个错误,肯定它是一个永恒的一体、无限的、全能的,等等。”Sigwart以上文“就是它……”的“它”译作“乌有”,而Kuno Fischer(Spinozas Leben,Werke und Lehre,5 Aufl.,S.234)则据此以释本节。

据Ch.Appuhn,所见各版荷兰文,除W.Meizer外,“一个乌有去限制它”以下均有以下一节,内容与Gebhardt上述基本相同而略有出入。“……一个乌有去限制它,并且是在这些固有性之下,就是它〔乌有——译者〕是一体的、永恒的、由它自身而无限的;我们避免了这个荒谬,肯定它〔自然——译者〕是一个永恒的一体、无限的、全能的,等等,也就是说,自然和它所包含的一切。”

Freudenthal(Spinozastudien,Zeitschrift fuer Philosophie 108,Bd.,S.275)首先在A稿的基础上作了校正。

Ch.Appuhn和C.Gebhardt同据Freudenthal校订译出,但似乎取舍不同,两译仍有出入。我们在正文采取Gebhardt的译文,另将Appuhn的译文附下:

“……我们避免了这个荒谬,肯定它是一体的、永恒的、无限的、由它自身而全能的,它包含一切,而它的否定我们则称为乌有。”

(2) “一个限制另一个”,Ch.Appuhn依Freudenthal作“一个并不限制另一个”。

据C.Gebhardt: Freudenthal(Spinozastudien,Zeitschrift fuer Philosophie 108 Bd.,S.271)认为Spinoza应该曾从他本人的观念出发,驳斥“贪欲”一个实体限制另一个实体的说法,但是他未曾这样做,证明这一句原文脱误,应读作“并不”限制另一个。Gebhardt以为Spinoza不当以他的一个基本论点随便由“贪欲”说出;且两个毫无共同之点的实体“互相限制”是一般人的通常看法,这里正用作反对自然一体的一个论证。

(3) “但是这,在一个在它之外别无任何东西的全体,是不能有的。”由于和上、下文的关系,各家注释意见不一。如按Ch.Appuhn,中文更恰当地应译作:“但是这,……,是不会有的。”

Ch.Appuhn依Busse(eitrage zur Entwicklungsgeschichte Spinozas,S.239),Freudenthal(Spinozastudien,Zeitschrift fuer Philosophie,108,Bd.,S. 275),指出上文正是“贪欲”辩诘笛卡尔的自然神论,但在自然神论,上帝并不是“一个在它之外别无任何东西的全体”,相反,这是斯宾诺莎本人泛神论的理论。Ch.Appuhn依Freudenthal认为,这是某一读者的附注,依斯宾诺莎本人泛神论的观点回答“贪欲”的辩难,而为后来传写者所误会,窜入本文。Freudenthal认为,如果要保存此句,应把它和以下§6、§7连读(Freudenthal认为这两节是“贪欲”对泛神论的辩难,参看以下注(4)),而改读为:“不错,这在一个在它之外别无任何东西的全体,是不会有的,但是这种理论同样不可能,因为如果这个东西是完善的,等等。”但Freudenthal更偏于认为§6、§7直至“这是为什么”以前,一并为后人窜入。

Gebhardt反对Freudenthal的看法,认为:i. 在纯粹文字结构上,§5第2行提出矛盾,§7第4行总结矛盾,中间§5、6、7各叙一个矛盾;而每一个矛盾的叙说,都是用“如果”开始(§5,第2行;§6,第1行;§7,第1行),并且作出一个相应的矛盾结论(§5,第4—5行;§6,第3—4行;§7,第1—3行),如果取消§5,第4—5行这一句,就会使这一节的叙述和以下两节脱节。ii. 在内容上这一句既不牴牾,并且不可缺少。Gebhardt认为这一句的意义是:“贪欲”认为这是一个矛盾,即在思想的、广袤的实体之上设置一个第三个包含一切的实体——自然,这个实体不能具有思想的、广袤的实体所固有的一切属性,但是它,作为一个包含一切的全体,却必须对一切属性负责。

可以看到,Ch.Appuhn和Freudenthal是对这一句的文字作严格的理解,把它解释为斯宾诺莎泛神论中上帝以外别无存在的学说。Gebhardt则把它解释为笛卡尔上帝优越存在的理论(Eminenzlehre der Gottheit)的一部分,即一切被创造的实体“以更优越的方式”存在于上帝内,从而把这一句看作和上文§5,第1—2行“在一切方面完善”同义。(关于笛卡尔上帝优越存在的理论,参看斯宾诺莎本人所著:《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录:《形上学名义通释》卷一,第二章,斯宾诺莎在那里面对这个学说作了一个概括的说明。)

(4) Freudenthal(据Gebhardt,a,a,O.S.6f)认为§6,§7,第1—3行“所有这些都是显明的矛盾”以前,和§5,第4—5行一并为后人窜入。

据Gebhardt,Freudenthal提出两点理由:

i. Freudenthal既认为§5,第4—5行至此是对斯宾诺莎本人泛神论的辩诘,因此提出,自然一体性的理论本篇中§9才由“理性”提出,这里不应在未提出命题前先加辩诘。

ii. §6,§7两节的辩难,对话通篇未作答复。

关于i. Gebhardt认为自然一体性的原则在§2,§3已由“悟性”提出而由“理性”肯定了。关于ii. Gebhardt指出斯宾诺莎可能认为他在本书处所已对这些辩难作了充分答复。Gebhardt列举本书某一章节(10,4—11,11),可惜按页行所指系书前原附摘要中无关部分,想系页行印误。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Gebhardt本人并不同意Freudenthal以§5,第4—5行以至§7,第1—3行这三节是对斯宾诺莎泛神论的辩难,但是在这里却正是根据这一假定而回答Freudenthal的疑辩。

(5) “那个实体”Ch.Appuhn,C.Gebhardt并依B稿。

A稿作“那些实体”。

(6) “……是那个被你称为思想的实体的不同式态,你把这一切归纳到一个,并且从这一切只得出一个东西,……”,Ch.Appuhn,C.Gebhardt均依A稿。

B稿作:“是那个被你称为思想的实体的不同式态,你把这一切式态归纳到这个实体并把这些式态结合为一。”

(7) “……由它自身而存在的东西的式态;我们从这一切,如上面所说,只得出一个唯一的、或一个一体,在这个一体之外不能设想任何东西。”Ch.Appuhn,C.Gebhardt均依A稿。

B稿作:“由它自身而存在的东西的式态,在这个东西中一切都是一个和唯一的一体,在这个一体之外不能再设想任何东西。”

(8) “第二手的概念,而不是,在人的思想之外,什么在自然里的真实的东西”。Ch.Appuhn注,“第二手的概念”,“secunda notio,notion derivec on abstaite”。

这里是指“理性的东西”,斯宾诺莎曾说它是直接从东西的观念产生出来的。参看《形上学名义通释》卷一,第一章,《为什么理性的东西不是东西的观念而是被当成东西的观念》条。

(9) “因为你只认识超越的、而不认识内存的原因”。“超越的”、“内存的”Ch.Appuhn,“transitive”、“immanente”。

Ethica,l,18 Dems.“Ethica Deum nulla potest dari substantia,hoc est res quae extra Deum in se Sit……Deus ergo est omnium rerum Causa immanens,non vereo transicus.”

“因此在上帝以外不能有任何实体,也就是说在上帝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这东西是在它自身之内的……因此上帝是一切东西的内存的原因、而不是超越的原因。”

(10) “就它的这些观念依靠于它说”Ch.Appuhn,C.Gebhardt均依B稿。

A稿作:“就它依靠于它的这些观念说”,显然有误。 Jt4fv/Tm24cT+r8yxrRWi9YP1KiBEOQBHlroRccYPZ+eyF44qAfCZaHo3ybWMw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