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本文以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

1. 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专题综述从航空物流发展研究着手,理清航空物流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是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研究的基础;整理分析多领域的稳定性理论并将其应用到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理论观点探讨。

2. 影响因素识别及数据调查。影响因素识别路径经过了3个具体步骤,每一步分别对应了一般性稳定性因素识别、特征性稳定性因素识别以及影响因素识别补充和检验。识别过程综合使用了文献借鉴、归纳演绎、产业发展演化和行为事件访谈多种方法。借鉴NASA-TXL量表设计了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负荷量表,将其用于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数据调查。

3. 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分类。提出航空物流战略联盟基本结构,通过二次专家访谈有效地对稳定性进行类别分类,具体分为随机稳定性、市场稳定性、联盟组合稳定性和多维相关稳定性(以后称第一类稳定性或稳定性1、第二类稳定性或稳定性2、稳定类稳定性或稳定性3和第四类稳定性或稳定性4)。

4. 稳定性类别判别模型。为了有效地将稳定性影响因素与稳定性类别分类进行连接,建立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判别概念模型。针对概念模型中的判别过程使用多元回归改进和贝叶斯判别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数学建模并各自给出判据,解决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判别稳定性类别的核心问题。

5. 稳定性控制机制和策略。随机稳定性和市场稳定性的控制有效性随机程度大,二者主要的稳定性动力来源于市场主体的自省性管理意识和产业发展水平。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控制工作的重点对象是联盟组合稳定和多维相关稳定。利用两个模型的判别结果设计了一套类别判别和控制相结合的稳定性控制思想。稳定性控制工作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地进行。判别控制思路:两个模型的判别结果一致可以进入控制阶段;两个模型稳定性3、4判别不一致可以进入控制阶段;两个模型稳定性1、2和稳定性2、3分类判别不一致的情况以改进多元回归模型判别结果为准。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控制属于稳定性管理实践的研究范畴,具体进行了稳定性控制机制设计和稳定性控制策略的研究。

1.4.2 研究方法

本文以运输管理理论、战略联盟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稳定性理论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等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及创新、数学模型构建,仿真演化及实验等方法对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微观仿真技术的使用,通过元胞自动机建模仿真航空物流市场的演化发展特征,结合航空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识别基于航空物流产业、市场特征的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方法,通过对航空物流从业实践专家的半结构化的行为事件访谈对从文献研究和产业演化研究两方面识别出的多项稳定性因子进行检验及补充。尝试主观负荷评估技术的应用,基于稳定性因素的识别、借鉴NASA-TXL量表的构造思路,设计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负荷量表,并将其应用到稳定性判别模型的数据调研。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改进模型思路清晰,实现过程简单,基于贝叶斯的改进模型相比之下更便于工程应用。应用以上两种方法递进/平行建模并进行比较。分别将改进多元回归方法、贝叶斯判别方法应用于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判别模型的构建,两者的建模思路不同,但得到的模型判别效率相近。合作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以合作理论中提出的两大系统效应互补和协同两大效应为指导,将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机制设计为两大模块即稳定性互补机制和稳定性协同机制。借鉴一般合作行为的分析方法针对性地提出管理策略实现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互补和协同机制,进而指导航空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管理的实践。

1.4.3 技术路线

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思路联接,形成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论文技术路线图 9/hWaZGJKDTba4QceB9rEOACcWA2ahXx11HezSmsEDfy6u8+vfHlNKQ6mCLgZ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