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回来了!”匡超人一进门,便大喊。
“小二!你可回来了……”母亲老泪滂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只紧紧抓着匡超人的衣衫不松手。匡超人漂到南京做算命、拆字的生意,倏忽已近两个年头。
扶了母亲坐下,整了整衣服,匡超人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母亲连磕了三个响头。母亲抹着泪:“我小二最孝顺,你不在,没人给娘磕头呀。你大哥他,唉,不中用。”
父亲在里屋床上躺着,听到了动静,努力想让自己坐起来:“小二呀,是小二回来了吗?”匡超人忙走进屋来,屋内并没有点灯,柴烟把墙壁熏得乌黑,整个屋子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骚臭腐败之气。床边放着半个窝窝头,还散落着不少渣渣,床上的被褥黑乎乎的,已经看不出原来的纹路了。
匡超人拿起那窝窝头:“爹,大哥就给你吃这个?”父亲的头,一点一点,不知是在默认,还是在颤抖。
“爹,儿子回来了。”匡超人重新理了理衣服,又扑通一声跪下,给父亲连磕了三个响头。父亲摆着手,让他坐过来。匡超人这才站起来,走到床边,拿了个枕头,垫在父亲背后,让父亲斜靠着说话。“爹,你不要难过,我去去就来。”
集市上熙熙攘攘,回家的感觉真好,匡超人手里只有不多的几文钱,还是回乡路费省出来的。肉摊上有一只肥肥的猪蹄,便宜又实惠,匡超人便买了下来。拿回家洗刷干净,煨在炉子上。刚弄停当,嫂子进来了。匡超人赶紧擦干净手,给嫂子作揖。
“哟,小二回来了,这做什么呢。”嫂子拿眼斜着锅子。
“回嫂子,给爹煨了个猪蹄。”匡超人恭敬地低着头回话。
此时大哥也挑着担子进来了,匡超人忙跪下,给大哥磕头。大哥扶住了他:“嘿,二儿呀,你小子可算回来了,你这在外面好吃好喝,把这穷家丢给我,可把我害惨了。爹成天躺床上让我伺候,还说些不着调的话,他只疼你,你可不能再走了。”说完,便把担子挑进房去了。
锅里咕噜咕噜翻滚着大大小小的气泡,白色的蒸汽带着肉香飘满整个空间。匡超人一直守着锅子,时不时添一把柴,汤汁越来越浓稠,一层明汪汪的油花也渐渐漂上来。匡超人用筷子拨了拨,肉皮已经透烂酥软,于是熄了灶火。
“爹,吃饭了!”匡超人把肉汁浇在白饭上,又撕了一块猪蹄,捣烂和在饭里,端到父亲床前,亲自喂父亲吃下。父亲心下高兴,又有荤菜,当晚吃了不少。剩下的饭和肉,匡超人叫了母亲和大哥一起来吃。
夜深了,父亲躺在被窝里,却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匡超人把从省里带来的大铁灯装满油点上,照得屋子里明晃晃的。“爹,你睡不着,我给你念文章听。”说完,匡超人便坐在父亲旁边,读起文章。刚读了一段,父亲大叫:“快喊你娘来,我要出恭。”母亲听到了动静,赶紧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破布,掀开被窝,就往老头子屁股下垫。
母亲老泪滂沱,哽咽地说不下去了
匡超人道:“就这样躺着出吗?”
父亲说:“不中用呀,哪还能像以前似的蹲着?”
母亲也说:“这样很好,屙完洗洗,也很方便。硬要起来,再犯了头昏,跌一跤,更不值了。你一向不在家,怕是受不了,就去外屋睡吧。我伺候惯了。”
匡超人却一边说着“爹等我一下”,一边忙走到屋外。再进来时,手里端来一个瓦盆,里面还盛上了半盆灰土。他把瓦盆放在床前,拿来一张长凳,摆放好了,便走到床前,一条腿跪在床上,胳膊伸到父亲脖颈子下面,咬着牙关,使出吃奶的力气,将父亲横着转了九十度,让腿耷拉在床下。又麻利地往头下塞了枕头,肚皮上盖好被子。父亲虽然枯槁,但拉动起来也颇费气力,匡超人憋住气,胳膊夹住父亲的小腿,往外一下一下地拉动,直到父亲的脚刚好可以踩在长凳上,而屁股又正对着瓦盆。然而父亲并没有足够的腿力和腰力支撑自己,匡超人便跪下来,头钻到父亲两腿之间,脸对着两腿的根部,一边一条大腿扛在肩上。“行了,屙吧,这样多舒服,和咱们蹲着没啥两样,力气也使得出,身上床上也没有臭气。”
母亲在一旁看着,问道:“老头子,这样行吗?你可习惯?”
父亲说:“儿子有心,什么习惯不习惯,年轻人的想法总是好的。”
完事了之后,匡超人又给父亲擦了屁股,扶正睡好,塞好被子。母亲端起瓦盆要去倒掉,匡超人赶紧接过来:“娘,放着我来,你去睡吧。”母亲没有推辞,咧着嘴笑:“就数小二最伶俐、最孝顺!”收拾停当,匡超人便熄了油灯,拿了被子睡在父亲脚边。
许是荤菜吃多了,父亲总是睡不安稳:“二呀,爹口干得很。”“二呀,爹有痰,堵得很。”匡超人索性穿好衣服起来:“爹睡不好,我还是给你读读文章听呀。”“唔唔,好得很,爹爱听。”屋里又亮了起来,清朗的读书声越过油灯,飘进夜色,在大柳庄的田野里回响。父亲不知何时,已沉沉睡去了。
卧病的老人总是无聊的,匡超人白天出去卖肉卖豆腐,不到中午就收摊回来伴着父亲。只要赚了些钱,就买些荤菜回来给父亲下饭。天一黑,就把大铁灯点亮,自己陪在旁边,拿出好文章来,读给父亲解闷。父亲要吃茶便吃,不想睡便一直陪到四更鼓。每每出恭,不论什么时辰,都是匡超人跪地伺候。如此称心如意,父亲的病一日好过一日。
大铁灯、瓦盆出恭、读书夜半,大柳庄不大,匡超人是个大孝子,便如风一般吹遍了每个人的耳朵。
书中自有黄金屋。一天夜里,知县路过大柳庄,听到琅琅书声,甚为感动,便传了当地的潘保正来问话。潘保正为匡超人说了很多好话。贫家竟有如此大孝子,知县很感慨,当夜便写了个帖子,要荐他去科考,并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孝子不拘一格地提携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