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财务会计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财务会计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财务会计基本前提是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设定。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严格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单位内,这个特定单位就是会计主体。在会计主体的前提下,财务会计核算对象应是本单位会计主体本身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个人或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内部设立的独立核算单位,如分公司、经销部,就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是会计主体;又如,集团编制合并报表所依据的便是合并主体而非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正是由于企业持续经营前提的存在,才产生了企业资本保全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必要。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便于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而人为地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均等的会计起讫期间。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使会计核算对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统一地表现为货币运动,用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核算反映,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某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财务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就是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程度越高,则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高,这就在客观上需要为会计信息的质量制定一个标准。因此,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或评价企业管理部门受托责任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三个因素。因此,可靠性具体包括以下要求:一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是应当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将符合财务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三是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 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验证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 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应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就要求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4. 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包括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以及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不仅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横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纵向的可比性。

5.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进行财务会计确认,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活动。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承租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上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列入资产负债表。

6. 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要能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若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则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个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7.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同时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关系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决定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两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缺少任何一个,会计信息都是无用的。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目的。从理论上讲,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在决策有用观下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特征,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是与决策者的需要相关的,其重要性的程度有赖于信息提供者的判断。一般而言,对信息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和进行决策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就是重要信息。

思考: 近年来,人们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或相关性争论不休。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框架,请分组讨论:财务会计信息应该追求可靠性还是相关性? B29MyXkfvhuVdq7X9SP2jkjZsAnzO5j6Lzj7wqeciqcwQEUC5HBn1nGuuMN53b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