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三
从资本中心转向人民中心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1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三新”,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关系到我国下一阶段国计民生的关键性定位,也是设计在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宏观背景,在我看来,这应该是设计整体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逻辑。

在过去的四十余载,我国通过加入全球贸易体系,既迈过了全面工业化的门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种代价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我们大规模开采资源,在自有资源不足的时候,大规模进口资源,之后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再大规模出口,以低价换取海外市场,获得宝贵的外汇,进而购买更多原材料扩大生产规模,周而复始。在这个产业资本扩张的过程中,环境的破坏也是大规模的:资源消竭,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壤肉眼可见地被破坏。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需要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为了应对教育和医疗市场化派生的现金开支增加,成千上万的人们离开家乡,在流水线上以血汗青春求得生计。

这就是“三新”所对应的产业扩张旧阶段内生性的以资为本旧理念。

世纪之交,转向全球化的我国面临的难题是资本的稀缺。然而,如今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面临的是资本过剩。2015年前后,我国启动工业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就是生产过剩的应对措施。所谓“三去一降”、关停并转、腾笼换鸟,实际上就是在慢慢摒弃之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提高工业生产的附加值,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剥夺。同年还出台了脱贫攻坚战略,将过剩生产能力转向贫困地区,国家发债在贫困地区修路架桥,开展基本建设。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是难以短期就收回成本的,但对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将长时间提高当地资源性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改善民众生活。如此,“两山”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就实现了内在统一。亲环境、亲贫困、亲民生、亲社会,就是新理念、新格局的具体表达。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设计学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过去是集中在城市获得产业资本付费开展“以资为本”的设计,现在是走去乡村获得生态资源价值化收益,开展以生态多样性为内涵的可持续设计。

所谓可持续设计,在我看来,既包括了环境层面的可持续,也包括了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可持续。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设计很难说能起到金融、公共管理等相似的职能,但是,设计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是亲环境、亲社会的?不只是为了有钱人的炫耀性消费去做设计,有没有方法去服务于更好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可能更多地考虑民生需求、社会效益?能不能为不发达地区、为乡村振兴多做点事情?我相信有很多设计师和设计研究人员,都已经在实践自己的思考。由此看,《可持续设计》一书正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在201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修正的部分包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被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柱,这是全国人民的期待,也是对设计学科提出的发展方向。

由是,与诸君共勉!


2022年1月 Lw3+SpUe4HO9APGan321E1bb9def1KvzYIXfr1Iqjn6mZ4qaKNqGqZxvpC5h8c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