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在日本举办的G20峰会上发表的领导人宣言是这样开篇的:G20大阪峰会是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全球经贸关系紧张,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首脑宣言明确提出要“维护并发展自由、公正、非歧视的贸易体制” 。
王毅国务委员在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G20大阪峰会的成果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多边主义”。他在总结概括中说道,习近平主席“高扬多边主义旗帜,倡导伙伴合作精神,践行互利共赢理念,阐释共同发展主张” 。
2019年4月“元老会” 成员访问北京的时候,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向他们谈到这方面的问题 ,他说,单边主义的冲击让许多国家都感到压力和担忧。但是,国际社会支持多边主义的声音仍然是主导性力量。要确保既有的多边进程不停顿,已经取得的成果不倒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贡献。
中国对多边主义的认同和支持是与中国自身的外交理念相一致的,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也有其历史缘由。
2019年新中国外交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的不平凡道路。中华民族对自己因为贫困落后而遭受外强欺凌和干预的经历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而,从文化基因上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中国外交的基石之一就是支持国际合作,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互谅互让、和平谈判解决矛盾,不干涉内政,主张共同安全,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大势等,都包含了多边主义的内涵。
在外交上,中国也是多边主义的践行者,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一直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
在我的外交职业生涯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冷战后在全球化浪潮带动下,多边主义再度兴起。当时中国内部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对国际合作的兴趣和能力也都快速增长。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参与东亚地区多边合作,而且合作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也通过主动参与促进了周边地区多边机制的成长和扩大。从倡导中国-东盟自贸区,到升级自贸区,进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国一直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2015年12月成立的亚投行是首个由中国倡导并主导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中国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几年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通过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区域合作大格局。
应该说,随着中国自身能力的上升,中国对国际多边合作的参与能力更强了。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峰会等,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积极倡议的多边合作平台。中国在主张维护现存国际多边机制的同时,赞成对其进行改造和完善。中国因为自身历史经验的原因,坚持不结盟的政策,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积极推进与多国开展战略合作。
诚然,由于中国是现代国际政治的“后来者”,中国学界对国际政治语汇“拿来”的概念比较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等词汇的本意和渊源都有复杂的背景。现代多边主义的兴盛,其缘起不能忽视当年威尔逊主义的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体系的确立。
多边主义必然意味着主权的适当让渡,意味着大国对小国和弱国的适当照顾,也需要国家在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多边主义不能成为大国为自身利益而侵犯他国利益的载体。同时,多边主义不能无视国家主权的存在,特别是在涉及领土主权这样的严肃问题时,就必然要更多强调主权权益的不可侵犯性,对出现的争议需要直接相关方谈判解决。中国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争端,除非迫不得已,是慎用武力的。
因此,我理解,多边主义的实用性更多是在涉及国际社会公共利益和面对共同风险和挑战时的合作行为。而“单边主义”一词在中国的语境里是贬义词,往往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同起来看。
中国不仅在不断丰富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经验,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这体现在对西方传统概念的中国化解读,在消化吸收过程中融入了中国自己的理解和智慧。比如“全球化”,我们支持经济全球化,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是从未接受西方推行的“政治全球化”,我们并不认同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模式的全球化;再比如“全球治理”,我们需要重视现存的体系,同时要根据新的变化去不断完善。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过去无法想象的便利,同时也蕴含着复杂的风险,需要人类社会共同思考和应对。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两次聚焦全球治理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倡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号召为改革和优化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更是对多边主义的升华,也是对全球治理的期许。
最近这几年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其中有中国成长带来的影响,更多是美国的战略和政策调整带来的动荡和不确定性。我们面临的并非简单地在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间做选择,也不是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做选择,而是:要维护和平与发展,还是走向战争与冲突;要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包容和聚合,还是倒退回阵营对立、集团割据的状态。
从中国的角度,我们还是要看到,世界大势是和平发展,和平合作是国际交往的正确路径。不能轻易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