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美关系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来自中国大陆的30多万学生在美国的大学学习,每年有近300万中国游客赴美旅游。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彼此都从双方的合作中受益。
不过,两国关系并非没有困难。美国对中国的担忧日益加剧,将中国定位为挑战美国利益,影响、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战略竞争者”。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声称要对中国实施贸易关税惩罚措施,这加剧了紧张气氛。
问题是,美国政府想把中美关系带向何方?
冷战结束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经济和安全目的,过多地使用军事力量,却并未实现预期的效果。现在,美国正在考虑进行战略紧缩。因为美国发现,2008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量惊人,GDP(国内生产总值)从2008年到2018年翻了近3倍,而同期美国GDP增长了约1.3倍。 照此趋势,中国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这种前景使一些美国人深感忧虑。
中国正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
然而,这一舞台从未空场,几个世纪以来,舞台上的“老剧本”不断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老剧本”中的情节大多是关于权力斗争的,在这方面没有给人类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从古代自我毁灭式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20世纪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剧目一次又一次上演。
依据“老剧本”中权力争夺的思维定式,一些美国人已经开始将中国视为对手和威胁。正如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所警示的:是雅典的不断崛起和斯巴达不断增长的恐惧,把它们拖入了冲突的陷阱。现在我们是否再次感受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引力?
对中国人来说,眼前的镜像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心态更加平和一些,深信中美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试图预判中国的人需要了解,中国对战争与和平有着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例如,2400年前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时,中国正处于历时500多年的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激荡岁月。
当时的中国也正经历着由蓬勃兴起的新思想和创新驱动的巨大社会变革。那一时期见证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也曾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
文明必然会在人类身上留下印记。中华文明的遗产是珍惜和平与稳定,而不是相信权力斗争的必然性。例如,孔子主张“和为贵”“慎战”,孟子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连伟大的军事家孙子也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
“国泰民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岁月静好”是普通中国家庭的理想。今日中国军事战略的防御性质,就深深根植于古代传统思维。但是,中国自近代以来没有能够很好地保卫国土,一个多世纪丧权辱国的教训相当深刻。因此,中国人民期待国家强盛、军队强大,希望拥有强有力的国防力量。中国人深知,和平需要力量来保卫。
2017年秋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家的历史方位做出了重要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诚然,中国是仍处于艰难爬坡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距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身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例如,我们需要在2018年至2020年使剩余的3000万人摆脱贫困 ;解决环境退化问题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还需要通过加强法治和打击腐败来改善治理,等等。这个任务清单很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必须着眼于国内发展,使得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中国要实现发展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国家需要为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注意到世界对中国的期望和关切,需要更及时和以令人信服的方式,与世界交流我们的观点、说明我们的意图,让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
在2018年4月初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演讲。他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宣布了中国将采取进一步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大幅扩大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等。总之,中国将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这些政策和措施也为应对中美关系中的挑战提供了启示。中美两国多年来一直是彼此的重要伙伴。保持这种伙伴关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分歧的办法,符合双方的利益,中美两国应为此而共同努力。如果中美陷入对抗,无论是为了贸易问题还是其他任何原因,那么中美两国共赢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我们希望这能为21世纪的世界舞台提供一个“新剧本”。
新一代人应该能够超越传统的强权政治心态,采取新的方式。毕竟,年轻人将书写明天的历史,使未来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