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力要素,由发达的部分国家向非西方的更广泛的区域全方位扩散,全球市场和资源的配置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削弱了美欧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国家应对危机得当,实力与地位有所上升。尽管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和科技中的主导地位并未有根本改变,新兴国家要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1世纪的前十年,正如党的十六大所判断的,确实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我们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国家的跨越式发展。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仍是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大进步,参与国际竞争、抵御外部风险、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日益依赖全球资源配置,发展的目标、速度、途径等深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和牵动。国际环境中的复杂因素对我国发展的外部挑战增多。
在外交工作中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我国发展权益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认识国际环境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也在不断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新形势,致力于创造条件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
第一,和平发展的潮流带来安全红利。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终结,世界安全形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正如邓小平同志做出的重要判断,“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在这十年中,开展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各种合作已经成为国际行为和国家间交往的主线,这也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起得到持续、大幅度的增长。尽管冷战后美国拥有绝对优势和超强地位,在国际上以己画线,压制有不同意见的国家,连续发动战争,不时用单边主义做法遮蔽和平与发展这条国际形势的主线,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强劲有力,美国也无法扭转。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达到新的高峰,单边主义和炮舰外交可得逞一时,却难以持续。这一时期,我国总体上拥有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得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方略。
第二,在21世纪前十年里,美国大部分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反恐上,无暇针对中国。20世纪末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抓住高科技革命的机遇,大搞“新经济”,保持了近十年的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增长较快。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美国有超级力量,如果不使用那还有什么用?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美国为维护一超独霸的地位,将战略重点转向军事安全领域,四处寻找敌人,甚至不惜动用武力。2001年小布什上任后,美国一度瞄上中国,意图把中国作为假想敌进行遏制。但是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分水岭,反恐成为新的战略重心。美国将超强的国力投入到无休无止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中,根据美国国防部数据,阿富汗战争中美方死亡2352人 ,伊拉克战争中美方死亡4486人 ,伊拉克平民死亡超过20万人 ,两场战争美国共花了3万多亿美元 。也有观点认为伊拉克战争死亡人数超过50万 。这两场战争严重耗费了美国的软硬实力,毫无疑问也使得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更加复杂化。
与此同时,美国与欧洲国家的裂痕也开始公开化。欧洲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9·11”事件后第一时间站出来说,“今天,我们都是美国人”。但是,因为美国单方面终止1972年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2001年12月),强行推进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2001年3月),宣称不打算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一系列行为(2020年6月),双方渐行渐远,美国的国际形象和优势地位逐渐消损。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反恐战争不断扩大化,美国的外交重点不得不锁定在大中东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活动相对收缩,特别是对亚太地区的关注有所下降。而在这一期间,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和战略伙伴关系建设颇有成效,同周边国家的总体关系取得了全面发展,各领域合作都上了新的台阶。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来发展机遇。冷战的结束终结了长期割裂世界的美苏两个阵营的政治对峙,同时也打破了经济上的东西方壁垒,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球市场。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制度的完善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国都有机会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发展。虽然这期间也存在放任金融监管带来的泡沫因素,但是这十年无疑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 ,2004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5.35%。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之前,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达到顶峰。
21世纪前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2000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连续八年处于8%~14%增速的快车道,2001年至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65倍,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互联网革命和全球产业转移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变化。中国面对的国际压力和挑战会逐渐增多,战略机遇期中的一些有利条件发生了变化。
第一,从全球格局的角度看,中西方地位的此长彼消使中国难以在世界上继续保持相对超脱的姿态。西方发达国家的地位有所下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地位上升,这个变化将中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一举一动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在国际上的言论和行为开始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虽然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实力地位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开始高度关注中国的战略意图,并随之调整政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独善其身的难度加大。
第二,在经济上,一些发达国家由金融危机转入经济危机进而出现社会危机,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困难,有人将之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这些不可能不波及我国。西方经济在紧缩财政和刺激经济之间进退两难,根本在于产业、消费、金融等结构问题,竞争力下降,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方世界很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走出衰退。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难以再现危机前的发展模式和增长势头,西方国家面临消费力下降、国内市场缩小,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如果说,过去美国人可能每年要购买10~20件衬衫,今后只买5~10件,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而我国的相关产能就会闲置一半,成千上万人就要失业。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在产业链上有发达国家的高端竞争和技术转移的限制,也有发展中国家的低端竞争和竞相引入低成本产业的压力,挑战更加严峻。
由于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同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成为发达国家转嫁国内矛盾和内外危机的对象。今后一段时间,围绕中国的贸易、货币、汇率等争端可能此起彼伏,经济问题政治化、经贸问题主导国际政治议程的现象将更加突出。
第三,在政治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企图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转化中国。30年来,“美西方”一度试图通过接触和经济合作来影响和改变中国,以实现让中国“改变颜色”的目的。然而,中国在实现快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诸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特别是中国克服金融危机的成绩,使得西方世界认识到,中国体制正在取得成功,这是他们没有估计到的。西方对中国模式崛起的担忧和警惕已经达到冷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高度。彭定康说过,欧盟担心的不是中国在经济上的竞争,而是在模式上的竞争。因此,西方明显加大了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对中国打压的力度,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中国的所谓“不同政见者”,就反映了这样的意图。这种事早晚要来,西方不在意识形态上把中国压垮是不会甘心的。随着中国的强大,这方面的矛盾和斗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第四,在军事安全上,美国一向视西太平洋为其利害攸关的区域,不能容忍别国挑战。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十多年后经济总量可能再翻一番,军事力量进一步现代化。美国对中国潜在挑战的担心和焦虑感越来越强。2010年初,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绝对不接受当“老二”。媒体解读为向中国喊话,申明美国不能允许中国挑战其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在战略上更加重视亚太,他和希拉里都频频访问亚洲国家,加大对中国周边地区的经营和谋棋布子,包括巩固同日韩传统盟友关系、在南海和钓鱼岛等涉华争议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利用“天安号”事件和“朝韩炮战”在中国周边炫耀武力等。美国还坚持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和对高科技限制输出,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对华防范之心明显上升。中国周边环境原本就比较复杂,加之一些国家与中国有历史遗留的领土争议问题,对中国高速发展也存在担忧和猜疑。当前,中国周边不断出现新的热点问题和争端,有的国家政局变化很快,这类局部的地区矛盾也会威胁到中国的安全环境。此外,如果美国在中东等我国有重要资源利益的地区使用武力,也会给我国带来负面影响。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有利因素,使得我们有条件巩固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
第一,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世界重大事务更加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中国增强国际制度化权力提供了条件。2018年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份额达5.71% ,成为美、日之后的第三大股东,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也升至6.39%,比例升至第三位。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最多的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在联合国通过有关朝鲜、伊朗决议等问题上,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及拥有的外交资源前所未有,斡旋国际关系的手段也更加丰富。
第二,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8年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2009年超过50%,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的增长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步达到平均每年进口5000亿美元商品的水平,英国、法国和德国一些媒体甚至称中国为欧洲的“摇钱树”。由于西方市场容量缩小且消费不足,中国市场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焦点。在世界各国都在抓紧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的一些新兴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吸引并带动了工业化国家同我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关系。比如,中美在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方面有共同利益,双方在朝核、伊核、防扩散等问题上需要合作。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全球问题上,西方大国与中国之间的协商与妥协对合作进程具有关键性影响。中国同欧盟、俄罗斯,以及印度、巴西等国,总体上形成了以合作为主导的关系框架,从而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第四,中国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意义。中国的发展引领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具有典范意义和时代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业化得以在世界更大范围内推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民众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世界权力和财富的重心也必然要从发达国家向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扩散,增长的中心似乎不再是一个圆心,而是扩散为一个面,或者说是一个多结点的网络。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和壮大,使原来由发达国家10多亿人享用的现代生活方式扩散到至少30亿人。巴西、印度、南非、印尼等发展中国家都在快步赶上,参与国际事务的诉求和意愿也越来越强。中国有条件顺势而为,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道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关键的时期。我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以继续专注于国内建设;需要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以持续获得资源、市场、资金、技术;需要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以不断提升国际地位;需要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我们能否巩固、延长、用好、用足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全局。
针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我国的外交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国家实力地位上升的有利条件,更加主动地创造条件,积极塑造能有效开展合作的国际大环境,为国内经济建设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当前国力上升的情况下,虽然我国外交的行为和操作范围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在外交行为中依然需要坚持不称霸、不做超出国力的事情,冷静处理各种矛盾。既要看到国际形势竞争性上升的一面,坚决维护关乎我国长远发展的核心利益,必要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也要认识到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国际合作,要斗而不破,在斗争中争取主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绝不动摇。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外交需要实现向大国外交的转型,基于对自身状况的冷静分析、对环境的客观判断、对未来形势的准确认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要把握好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要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我国大国外交战略的核心是二元议题:一是如何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好同其他所有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美关系事关外交全局。目前的世界仍然处于“一超多强”的阶段,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多强”并无挑战美国的意愿或者能力。但是,近年美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担忧,这种担忧在美国的对华判断和政策中呈现上升的趋势。正常大国关系的关键是防止误判,我们没有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野心,因此更加需要重视和加强沟通,对双方看法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地方都需要讲清楚。中美很难成为朋友,但是要避免成为敌人,可以争取成为合作伙伴。要扩大双方关系的积极面,就需要坚持说理斗争,防止矛盾的积累和扩散。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基石,要积极鼓励双方企业深度合作,使经贸关系始终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
在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需要精细化处理面临的各种问题,坚持多交往多合作的原则,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争取创造更多的合作领域与合作收益。我们可以考虑与各国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全方位的合作,有选择地在各国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的促进者和建设者。随着我国在经济合作和资源开发上的手段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可以尝试鼓励企业实施超越主权的共同开发项目,以切实稳固周边。
回顾21世纪前十年,我国牢牢把握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要站稳立场、冷静分析、妥善应对,维护和利用好新形势下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各领域的建设取得新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