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马建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历经百年奋斗,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把古代先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梦想变为现实。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赋予共同富裕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全面系统地落实。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发展中继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好民营经济在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推动创新创业中的生力军作用。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通过收入分配的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农民集体和个人分享的增值收益、股权收益、资产收益。

加大税收、转移支付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平抑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代际传递。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民生性支出比重。转移支付项目更加精准向困难地区和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发力。

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在缩小收入与财富差距中的作用。积极培育慈善组织,简化公益慈善组织审批程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公益事业。落实并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持续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效抑制通过非市场因素获利,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工资调控政策。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规范职务消费和行政公务支出。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息监测系统。

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新型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水平更高的职工社保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的缴费率、衔接转续、异地直接结算等制度。制定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常态化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逐步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省级统筹。完善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的住房保障问题。坚持“房住不炒”。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鼓励多余住房用于租赁,提高存量房源利用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加强租赁住房权益保护,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

高质量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健康公平。健全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家属连带参保激励机制。加快推进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构建重特疾病多元保障模式。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引导医院资源下沉基层。加快发展远程医疗。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加快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建有利于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大力拓宽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基层,引导群众自治,实现民事民来议、民来办。创新社会矛盾预防预警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完善社会调查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信访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完善劳动保护与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促进就业机会公平。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人力资本积累。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和覆盖率。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积极探索免费职业教育。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化建设。全面实现街道、社区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在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先富带动后富效应。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挖掘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空间潜力。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升后富区域的发展能力。深化对口帮扶制度,在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二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三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以城带乡格局。建设一批高品质中心城市,形成人居品质示范效应。发挥都市圈、城市群的辐射功能,带动小城镇及乡村联动发展。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结合常住人口需要,以中心城区、中心镇等为核心,以交通路网和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进行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 SRetPzAH2fVxHdT6pg0t6MEvuO+7YuqBPS5+EX2CHJvd5jh2AMC4nKqdduiF7r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