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景亳之命结盟东夷

商族的两件神迹

夏桀囚汤,是夏商关系的转折点。夏桀与成汤的蜜月期旋即告终,进入了水火不相容的冷战敌对期。

成汤迁亳之后,以亳为中心的今豫东地区成了夏、商、东夷三方势力竞逐的焦点。反映在考古学上,各种文化在豫东地区呈现出犬牙交错之势。代表夏王朝的二里头文化与代表东夷族的岳石文化,在这片地区对峙,分界线在商丘、虞城、柘城、周口一线,形成一个巨大的乳头状突出部。突出部之内的商丘地区,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的最东缘,自此以东属于岳石文化的势力范围。

乳头状突出部的北缘,沿开封—杞县—商丘一线,则是夏、商的界线。杞县鹿台岗遗址是目前所知下七垣文化的最南点,出现于二里头文化三期,当在夏桀之时。下七垣文化属于先商文化,显然是成汤统率商族南下的结果。濮阳—滑县东部—杞县—鹿邑一线都发现有下七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这一狭长区域有可能是成汤统率商族一路南下的通道。

从这来看,豫东地区的形势错综复杂。商族的势力仅限于商丘、杞县一线,商丘以西是夏朝的势力范围,商丘以东是东夷的势力范围。

要灭夏,就必须拉拢商丘以东的东夷族。成汤从钧台出来之后,就回到南亳,着手准备征夏大业。成汤返回亳都后不久,史书上记载商族出现了两件神迹。第一件是梼杌(táo wù)之神降临邳山;第二件是神人牵口衔铜钩的白狼,走进汤庭。

梼杌,本来是远古颛顼时期的恶人,不可教训,好话坏话都不听,教训他就更加顽劣,放任他就更加嚣张,傲慢凶狠,简直无法无天。这个大恶人死后变成一只凶兽,形象恐怖。外形大如老虎,毛长两尺,人脸虎脚,嘴巴里长出一对獠牙,尾巴长一丈八尺。

梼杌最初的意思与神、兽无关。梼杌,就是砍伐树木后的断木残桩,可以做成小矮凳。古人伐树时,树干曲偻,横截面有各种怪异的纹路,宛如狰狞的凶煞,令人憎恶甚至敬畏。因此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㮯头可憎者”。

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被称为《乘》,楚国的史书被称为《梼杌》,鲁国的史书被称为《春秋》。楚国的史书专门记录了一些恶事,用以训诫后人,所以叫《梼杌》。如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中所说的:“梼杌,恶木也,主于记恶以为戒也。”到了后来,梼杌渐渐凶煞化,引申为恶兽。古时,面目丑恶之物往往被赋予神秘的力量,成为世人敬畏的灵物。如饕餮,其原形可能是狰狞的猛虎,也可能是丑陋的猪首。龙,则是由鳄鱼、蛇蜥衍变而来的。这是古人以恶镇恶、辟邪驱鬼的心理。

邳山,即丕山,又作伾山,今河南浚县城东的黎阳东山,在安阳与濮阳之间,位于商族的发迹地——漳河流域内。梼杌之神降临在商族的发迹之地,意味着商族获得了神灵的佑护,天命所归,夺得天下,属于商族的时代来临了,所以《国语·周语上》中说“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

神人牵白狼衔钩,也具有相同的内涵蕴意,预示着成汤即将取代夏桀,成为天下共主。《尚书璇玑钤》中说:“汤受金符帝箓,白狼衔钩入殷朝。”这句话信息量非常丰富。金符,据称是上天赐予大禹的符瑞,是受天命的凭证。白狼,是一种神兽。钩,束缚腰带的关键物件。汤得金符、钩,这是明示成汤受天命,将取得天下的预兆。

殷商民族有尚白的传统,《史记·殷本纪》中引用孔子的话说:“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五行大义·论律吕》中认为,殷商尚白的传统,就起源于白狼衔钩的神话。梼杌降临邳山见于《国语·周语上》,神人牵白狼衔钩见于《帝王世纪》。尽管两件神迹的真伪性尚待考证,但是契合夏商之际的时代特征。当时是崇信巫术、神灵的时代。尤其是东夷族,巫觋(xí)横行天下。一个部落的酋长,就是这个部落中最大的巫。梼杌降临邳山、神人牵白狼衔钩,或许是成汤巧借神灵之名,给自己头顶戴上耀眼的光环,为即将征讨夏桀大造舆论。

何为景亳之命

东夷部落重巫术,商亦如此,成汤威望由此骤增,诸侯相继归附,人心向背很明显。成汤趁着这股东风,在景亳举行诸侯会盟,建立反夏阵线,这就是著名的景亳之命。

上古至先秦时期有八次著名的称霸会盟,分别是夏启钧台之享、成汤景亳之命、周武王孟津会盟、周成王岐阳之蒐(sōu)、周康王酆(fēng)宫之朝、周穆王涂山之会、齐桓公昭陵会盟、晋文公践土之盟。景亳之命说明,夏朝的共主政体已经处在失控状态,无力维护和保持与各方国之间的关系,让成汤得以用会盟形式确立在中原地区公认的霸主地位,形成了以成汤为核心的军事政治集团。

景亳在哪里?有两种说法。一说今山东曹县西北的梁堌堆遗址,就是成汤会盟诸侯的景山。一说在商丘以北的大蒙城,也就是今河南商丘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一带,这里曾经发现殷商遗址。

商丘大蒙城与曹县相距不过30千米,两地都有可能是景亳的所在地。但是曹县地区在早商文化(二里岗下层)时期仍属于岳石文化,直至二里岗上层晚期商文化才取代岳石文化。而商丘比蒙城更加接近南亳,成汤在此举行诸侯会盟,尽得地主之利,对东方诸方国更具有号召力。景亳会盟后,成汤第一个拿葛伯开刀祭旗。葛,在今河南宁陵北。自商丘大蒙城至宁陵不过30千米,成汤出师便捷,这么看来景亳应是商丘大蒙城。

根据《尚书大传》的记载,诸侯“来朝者六国”。参加景亳会盟的方国、部落大致有六个,主要来自东夷族。

有施氏,又称有喜氏,在今山东蒙阴县地区。夏桀曾经攻伐有施氏,有施氏被迫进献美女妺喜求和。

有缗氏,即蒙山国,在今山东金乡县一带。有缗氏也受到夏桀的攻伐,效仿有施氏,进贡美女讲和。有缗氏为报夏桀攻伐之仇,必与有施氏一道,投入成汤的怀抱。

有仍氏,在今山东济水地区。有仍氏一度是夏朝的亲族,夏王帝相的妃子就是有仍氏之女。穷寒之乱时,帝相之后逃亡有仍氏,在那儿生下少康。少康在有仍氏等其他部落的帮助下,成功复国。但是夏桀之时,有仍氏会盟东夷,有缗氏率先叛离,受到夏桀的征伐。其他东夷部落因此相继离去,有仍氏无法独善其身,只好倒戈反夏。所以《左传》说“桀克有缗,以丧其国”。

有莘氏,又称有侁(shēn)氏,在今河南开封陈留一带。成汤与有莘氏联姻,商朝开国大功臣伊尹就是有莘氏媵(yìng)臣。

薛氏,任姓,东夷太昊氏之后,在今山东滕州东南一带。成汤的佐臣仲虺(huǐ)就来自薛氏部落。

卞氏,在今山东泗水卞桥镇一带。《庄子·让王》中记载:“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是卞氏的一位名士,成汤与卞氏结盟,曾经向卞随问过伐桀的事。

商丘的景亳是成汤会盟东夷诸侯的最好地点。如果当时举行会盟之后,在景亳设立了反夏联盟总部,其东南不远处就是成汤的都城南亳,大大有利于成汤掌控反夏联盟的领导大权。

景亳之命,是成汤一次精明的政治算计,奠定了成汤灭夏的坚实政治基础。景亳会盟后,成汤首战伐葛,迈出了武力进攻夏王朝的第一步。

何为葛伯仇饷

葛,今河南宁陵北,位于成汤之都南亳西北约50千米处,所以孟子说:“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爵,嬴姓,是东夷少昊氏之后。商族与东夷有极深的渊源关系,所以葛与商号称同宗。

成汤伐夏,理应团结周邻各部落,为什么偏偏选择同宗的葛首开杀戒?

《孟子·梁惠王下》说“汤事葛”。可见这个同宗之国势力强大,成汤不得不向它屈服。一山不容二虎。成汤伐葛,意在吞并今豫东地区最强大的部落,以扫清灭夏的障碍。

成汤伐葛,借口是葛伯放荡不羁,经常不举行祭祀礼仪。葛既然与商族有同宗之名,葛伯不祭祀先祖,就是不敬重商族的先祖。成汤让人责问葛伯,为什么不祭祀先祖?葛伯说,没有供品。那好吧,成汤送了一大批牛羊给葛伯。没想到葛伯把牛羊杀了,吃了,还是不祭祀。汤又派人去催促葛伯祭祀。葛伯说,粮食歉收,缺乏用来祭祀的谷物。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反夏联盟,汤也只好忍一忍。于是成汤派遣“亳众”——商族百姓到葛国去,帮助葛伯耕种,并让老弱之人给耕种者送畜力,送饭吃。

成汤对葛伯极尽人道主义援助,也只有同祖共族者才会如此挂念、关心。没想到,成汤三番五次的屈尊将就惯坏了葛伯。葛伯竟然带人公开劫掠助耕商民的饮食、酒肉,更令人发指的是,有一个送饭的小童子,也被残忍地杀害了。这就是《尚书》中说的“葛伯仇饷”。

灭葛,就差一个借口。送饭小童子的惨死,无疑是最好的战争借口。

成汤忍无可忍,喊出替无辜童子复仇的口号,商族众志成城,一举灭了葛。

成汤灭葛,诸侯不但没有谴责,反而大加赞赏,人们都说成汤伐葛是仁义之举,不是因为贪图天下的财富,而是为了替一个普通人讨回公道。

葛伯可能是夏朝的诸侯,忠诚于桀,因为葛国就位于二里头文化区内。所以成汤征讨葛,是打狗给主人看,等于向夏桀宣战。孟子说:“汤始征,自葛载。”成汤夺取天下的征途,就是从讨伐葛开始的。

成汤伐葛,不但检验了商军的战斗力,而且也再次检验了人心向背。因为葛是同宗邦国,伐同宗历来就被视为不仁不义。而这一次,人心都向着汤。

成汤通过景亳之命与伐葛,震服东方诸国,控制了今豫东北、豫东大片地区。殷(今河南安阳)、帝丘或商丘(今河南濮阳)、南亳(今河南商丘)三个重要据点连成一线,是商族势力活动的主轴。成汤伐夏初期的军事行动,都是围绕这条主轴展开的,目的在于肃清商族控制区域内的亲夏势力,以确保日后西攻夏桀时没有后顾之忧。 CzcoDFgJdDd5ZvLyJd0vZnGzK9G+BOmH0+JHzZaSeY9z4/554cOY8olZBKxIL6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