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末到2023年初,由OpenAI公司打造的ChatGPT火遍了全球互联网,一跃成为人工智能(AI)领域的现象级应用。
由于ChatGPT的能力过于惊艳,发布仅仅5天,注册用户数量就超过了100万,当年的脸书用了10个月才达到这个“里程碑”。根据瑞银的报告,2023年1月末,ChatGPT推出仅两个月,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成为史上用户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那么,这个横空出世的ChatGPT究竟是什么?怎么突然就火了呢?
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发布的最新一代的AI语言模型,是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中一项引人瞩目的成果。这款AI语言模型,与过去那些智能语音助手的回答模式有很大的不同——ChatGPT呈现了出人意料的“聪明”。与当前市面上的一些人工智能客服相比较,ChatGPT跨越“人工娱乐”,真正触及了人工智能,具有了我们期待的模样。很多人形容它是一个真正的“六边形AI战士”——不仅能聊天、搜索、翻译,撰写诗词、论文和代码也不在话下,还能开发小游戏、作答美国高考题,甚至能做科研、当医生等。国外媒体评论称,ChatGPT会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
GPT的英文全称为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可用数据训练的文本生成深度学习模型。ChatGPT“脱胎”于OpenAI在2020年发布的GPT-3,任何外行都可以使用GPT-3,在几分钟内提供示例,并获得所需的文本输出。
GPT-3刚问世时也引起了轰动。它展示出了包括答题、翻译、写作,甚至是数学计算和编写代码等多种能力。由GPT-3所写的文章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在OpenAI的测试中,人类评估人员也很难将GPT-3生成的新闻与人类所写的新闻区分开。
GPT-3被认为是当时最强大的语言模型,但现在,ChatGPT模型似乎更强大。ChatGPT能进行天马行空的长对话,可以回答问题,还能根据人们的要求撰写各种书面材料,如商业计划书、广告宣传材料、诗歌、笑话、计算机代码和电影剧本等。简单来说,ChatGPT具备了类人的逻辑、思考与沟通的能力,并且它的沟通能力在一些领域表现得相当惊人,能与人进行堪比专家级的对话。
ChatGPT还能进行文学创作。比如,给ChatGPT一个话题,它就可以写出小说框架。当用户让ChatGPT以“AI改变世界”为主题写一个小说框架时,ChatGPT清晰地给出了故事背景、主人公、故事情节和结局。如果一次没有写完,ChatGPT还能在“提醒”之下,继续写作,补充完整。ChatGPT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记忆能力,能够进行连续对话。有用户在体验ChatGPT之后评价称,ChatGPT的语言组织能力、文本水平、逻辑能力,可以说已经令人感到惊艳了。甚至已经有用户打算把日报、周报、总结这些文字工作,都交给ChatGPT来辅助完成。
普通的文本创作只是最基本的。ChatGPT还能给程序员编写的代码找Bug。一些程序员在试用后表示,ChatGPT针对他们的技术问题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决方案,比一些搜索软件的回答还要靠谱。美国代码托管平台Replit首席执行官Amjad Masad在推特发文称,ChatGPT是一个优秀的“调试伙伴”,“它不仅解释了错误,而且能够修复错误,并解释修复方法”。
在商业逻辑方面,ChatGPT不仅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可以为自己进行竞品分析、撰写营销报告,就连世界经济形势也“了如指掌”,能答出自己的见解。
ChatGPT还敢于质疑不正确的前提和假设,主动承认错误以及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主动拒绝不合理的问题,提升了对用户意图的理解,提高了答题的准确性。
虽然ChatGPT模型与GPT-3模型相比,性能提高了一个层次,但ChatGPT依然有不完美的地方。
实际上,ChatGPT和GPT-3类似人类的输出和惊人的通用性只是优秀技术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聪明”。不管是过去的GPT-3还是现在的ChatGPT,都会犯一些可笑的错误,尤其是文化常识问题、数学计算题等。而且,ChatGPT的回答往往是大段的,过于冗长,看似逻辑自洽,但有时却是一本正经地“忽悠”。这也是此类方法难以避免的弊端,因为它在本质上只是通过概率最大化不断生成数据而已,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来生成回复。
虽然这种创编在有些领域可能非常有用,很多游戏开发者、科幻小说家、美术工作者就经常用AI来启发自己的思路,但这对于需要准确回答具体问题的应用场景来说却是硬伤。如果非专业人士无法分辨ChatGPT的答案的准确性,极有可能会被严重误导。可以想象,一台内容创作成本接近于零,正确率约80%,对非专业人士的迷惑程度接近100%的巨型机器,用人类写作者百万倍的产出速度接管所有的百科全书编撰工作,回答所有的知乎问题,这对人们认知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为此,ChatGPT也遭到了一些机构的封禁。比如,Stack Overflow(一个与程序相关的IT技术问答网站)暂时封禁ChatGPT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生成的答案正确率太低,发布由ChatGPT创建的答案对网站和查询正确答案的用户来说是有害的。顶级人工智能会议也开始禁止使用ChatGPT和AI工具撰写学术论文。国际机器学习会议ICML认为,ChatGPT这类语言模型虽然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ICML表示,ChatGPT接受公共数据的训练,这些数据通常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收集的,出了问题难以找到负责的对象。
ChatGPT除提供的结果不够准确外,还无法引用信息来源;它几乎不知道2021年以后发生的事情。虽然它提供的结果通常足够流畅,在高中甚至大学课堂上可以过关,但无法像人类专家的表述那样,做到字斟句酌。
人们似乎对智能的标准很低。如果某样东西看起来很聪明,我们就很容易自欺欺人地认为它是聪明的。ChatGPT和GPT-3在这方面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它们仍然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工具。
由于当前的ChatGPT只是基于2021年及之前的数据进行训练的,加之使用的范围不大,存在一些知识盲区,或者是会出现一些对话的笑话,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随着大规模的用户对话训练,以及大规模的数据更新,ChatGPT将会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进化。
六边形也好,不完美也罢,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现象级应用,ChatGPT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进入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从硅谷科技巨头,到一二级资本市场,对其感兴趣的人都在讨论ChatGPT及AI技术的未来发展及所带来的影响。
其实,ChatGPT上线之初,主要还是在AI行业和科技行业引起反响。2023年春节后,其热度持续升温;2023年2月,关于ChatGPT的重要消息明显增多。人们发现ChatGPT可以轻松撰写文案、代码,涉猎历史、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甚至通过了谷歌年薪为18.3万美元的编码三级工程师岗位面试。互联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ChatGPT的信息。
瑞银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1月,ChatGPT平均每天有约1300万名独立访客,这一数量是2022年12月的两倍。截至2023年1月末,ChatGPT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人次。ChatGPT创造了新的用户增长速度纪录——相比之下,也曾被称为火爆的Instagram,达到1亿的用户数用时两年半。
2023年2月2日,微软宣布旗下所有产品全线整合ChatGPT。2月8日,由ChatGPT支持的新版Bing(必应)搜索引擎上线;3月,百度已提交注册Chatflow等多个商标;英国《自然》杂志不再支持AI工具列为作者的论文;数字媒体公司Buzzfeed计划使用OpenAI的AI技术来协助创作个性化内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称ChatGPT能够通过该校工商管理硕士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OpenAI宣布开发了一款名为“AI Text Classifier”的鉴别工具,目的是帮助用户分辨文字是否由ChatGPT AI等生成。
从资本市场来看,ChatGPT的火爆推动了AI相关公司股价上涨。春节后的中国A股开市第一周,ChatGPT、AIGC等概念表现活跃,相关个股连续上涨。Wind数据显示:2月3日,ChatGPT指数上涨5.56%,周涨幅达30.18%。领涨的概念股包括赛为智能、海天瑞声、云从科技、初灵信息和汉王科技等,周涨幅高达60%~70%。如汉王科技,尽管此前预告其2022年的净利润预计为-1.4亿元至-9800万元,但借着ChatGPT的概念,依旧不妨碍其出现连续涨停。
一些上市公司积极回复投资者在相关领域的布局,如捷成股份表示,公司参股子公司世优科技的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数字人”)已经接入ChatGPT,通过数字人的人设背景等相关数据集,并基于OpenAI训练数字人专有大脑形成个性化模型。百度宣布在3月召开围绕“文心一言”的新闻发布会,阿里巴巴达摩院称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产品。
据测算,基于1亿名用户,以每月20美元计算,ChatGPT年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经估算,ChatGPT在全球有超过10亿名的潜在用户,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ChatGPT的收费模式如能成功,对于投资者而言,将是巨大的利润前景。
如今,与ChatGPT概念相关的公司众多。据CB Insights统计,ChatGPT概念领域目前约有250家初创公司,其中51%的融资进度在A轮或天使轮。2022年,ChatGPT和生成式AI(AIGC)领域“吸金”超过26亿美元,共诞生6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最高的就是290亿美元的OpenAI。
2023年2月10日,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的兴起,与互联网的诞生或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一样重要。不同于元宇宙出现时带来的概念炒作狂潮,ChatGPT才出现两个月,已经引发了关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真正变革的话题潮,关键就在于这是一次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走向智能化的突破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