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立”一词,表文学艺术创作手法中的借代和用典。
浮世绘中的“见立绘”多数借用中国或日本历史上的故事。见立的魅力在于可以丰富创作题材,拓展欣赏者思路,增加意外性和观赏性。如这幅《见立孙康》图。
中国有“孙康映雪”的成语。讲古人孙康家境贫寒,经常借着雪映出的光亮读书。终于学富五车成御史大夫。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古人好学的四字成语。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韦编三绝”等。“孙康映雪”是其中之一。
孙康是晋人。春信能熟知他,表明他的文化修养是高的。而他能以此为题材“见立”(用典)成一幅美女雪中夜读图,则是他的灵性使然。夜雪做成冬,恰上心头。画面描绘了隆冬深夜,皑皑白雪压弯松枝,旷野莽茫茫。一位女子不畏风寒雪冷,拉开纸窗,借着雪光反射,忘我地读着长折。“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她在读白居易?“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她在读小野小町?绘师春信给这位女人梳了“兵库 髷 ”,腰带前系。从样态看应该是一位游女,但不影响她学孙康。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当时江户人识字率何以世界第一的原因。1862年曾游历日本的普鲁士军官魏蒙,在《埃尔贝号舰长幕末记》中这样写道:“在日本,女佣利用闲暇与自己的女佣友人文字通信,穿着寒酸的体力劳动者,居然也能读写文字。考虑到同时代的欧美诸国的劳动者阶级基本是文盲,日本这个事实是很惊人的。”春信画作中的游女,映雪夜读的神情,远远看去就像一轮天边的月,皎洁得如同放在晶莹冰块上的玉环。
泰戈尔说过,艺术的描写,不必详细,只要得到事物的精神即可。这样看这幅画,我们是收获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