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顾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并进行了一番反省,结果发现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的表扬在减少,而且我的表扬方式都 聚焦于 结果 。
孩子年幼之时,只是能开口跟我们说再见了,我们都会激动不已地夸奖他:“你真棒!”仅仅是写了第一个字,都会无比开心地惊呼:“咱家的孩子可能是个天才!”
如果孩子自己完成了什么事、达成了什么愿望或超越了什么目标,每次我们都会赞赏说:“这是努力的结果啊!真了不起。”父母与孩子学会了共享成就感。
孩子在幼年时期,第一次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的成功体验比较多,容易受到父母的表扬,而且在此时的父母眼里,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那么完美,因此父母也容易倾注感情。然而随着孩子的不断进步,父母总是变得更容易关注结果。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之后,便会更关注“在考试中得到高分”“在体育比赛中获胜”这类结果至上的成绩。特别是我曾在崇尚实力、重视结果的公司工作过,便会将职场中的人才评价基准原封不动地搬到家庭教育中。
一旦踏入社会,我们都面对着结果至上这唯一的评判标准。因此,那时的我认为必须从孩子小时候就向他们灌输结果至上的观念。我曾训斥孩子说:“为什么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找出三个理由来。”
在父母这种结果至上的态度下,孩子会感到如果无法获得成功,自己就不能获得表扬,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防御反应:“如果结果不理想,我可能会受到批评。”有时便会隐瞒事实或撒谎。他们还会认为如果不能成功,自己就没有价值,从而使自尊心减弱。
我所学到的是:尽管社会上存在结果至上的评价基准,然而在孩子踏入社会之前,父母还是要认可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行为,多口头表扬孩子。我认为,如果孩子很努力,那么多表扬则正合适。自信满满地踏入社会,即便是遭遇会对自尊心造成打击的逆境,也有重生的能力。
不要只重视结果,也要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行为,这是增强孩子自尊心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