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什么是底层思维
——你怎么想的,很多时候并不由“你”决定

一切思维方法,最终都要归结到这四点。

很多人喜欢谈“底层思维”,但少有人真正明白什么是“底层思维”。

按照科学的定义,思维是一种高级意识活动,是你大脑内各种化学递质、神经信号相互交织和反应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产物。

现在,我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大家理解“底层思维”。

思维就是你在想什么、怎么想。我们大脑里的这种“想”,有些是无意识的,比如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有些是有意识的,比如我这顿是吃西餐还是中餐,这一觉是现在睡还是做完工作再睡。

现在我要讲的,主要是有意识的“想”。人类的进化、个人的成长就是靠不断强化这种有意识的“想”。很多人觉得自己活得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内心焦虑迷茫,就是因为他们把应该有意识去想的事情变成了无意识去想的事情。工作干成什么样,差不多吧;下班后干什么,再看吧;以后想做什么,没想好……

一句话,不主动去想,就是靠本能活着。怎么活,活成什么样,全靠命运。

*

人的思维是可以训练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找到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去锻炼这种主动想的能力,它会帮助你用主动意识慢慢接管那些被本能支配的部分。这其中,接管基础本能(吃、睡、性欲、情绪等)的部分,就是本书后文中专门分析的自律;接管高级意识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底层思维。你的底层思维能力越强,你生活中可以使用更深层次的思考来处理的事物就越多,而不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

人的思维模式虽然多样,但归结起来,基本都是由以下五点决定的:

(1)天性(遗传的性格、本能);

(2)成长环境(特别是家庭因素——父母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也会影响孩子);

(3)语言(不同的语言对应不同的思维模式);

(4)教育(受教育程度不同,思维也不相同);

(5)刻意训练(教育是被动接受,刻意训练是意识到之后的主动练习)。

影响一个人思维的因素可能还有人际交往、物质条件等,但最根本的就是上面五点,它们共同构建起一个人底层思维的四梁八柱。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你面对一个问题的想法,处理一件事情的做法,实质上都是底层思维作用的结果。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必须改变底层思维。

这其中,天性和成长环境是很难改变的,多年的教育经历也很难被推翻,根深蒂固的语言更是难以彻底改掉,如同,很多人在国外说外语,其实在大脑里会自动翻译成中文。

真正较为容易实现的,是刻意训练。

*

底层思维是一个人思维中最基础的东西。你的所有想法、思考,本质都是基于这些底层的思维模式。如果用手机来比喻,底层思维就是一台手机的操作系统,类似iOS,安卓或鸿蒙。你的所有想法就像各种应用,再“牛”,再独特,也是基于这些底层思维而建构的。就像手机的安卓系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一样,你的底层思维经过训练,可以自成一家。

我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将一个人最底层的思维模式分为四种:那就是 归纳、演绎、开放、独立。 对应刚才操作系统的比喻,就是 输入、输出、开源、定制。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1.归纳

归纳,就是要时时刻刻学会用最简练的方式,将一件事、一个问题中最本质的东西总结出来,“打包”到自己脑海里。世间的知识道理、万事万物被“打包”之后,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让你获得更多的东西。

我常说,总结一次就有一次的成长与收获。我们虽然经历过很多事,听过很多道理,看过很多书,但多数都像过眼云烟、石上清泉,时间一过,什么都没留下,难以对底层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总结(归纳)的过程就是向底层思维做输入的过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遇到难题或者刻骨铭心的经历时,你试试用三句话把它总结出来: 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之后会怎样? 比如大多数人都支持某个人的观点,同时也有许多人支持与之完全相反的观点。我就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为什么都能得到许多人的赞同(是什么);之所以会这样,本质是一种二元对立,有黑就有白,有夸就有贬(为什么);如果一个观点已经有很多人赞同了,要想得到支持,最讨巧的方法就是提出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今后怎样)。这样,就能从一件日常的事情中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它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问题,甚至在特殊时刻指导自己的行动。

要想改变自己的底层思维,最基本的就是永远都要有归纳的主动意识。你要学会从遇到的问题、经历的事情中归纳出有规律的东西来。

2.演绎

简单地说,演绎就是对归纳后的东西继续推演。归纳是将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本质的规律的东西“打包”成一个个道理,如同压缩包一样。当你要使用这些道理的时候,又需要一个解压的过程,这就是演绎。当你要用一个道理去对事情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假想自己是个授课老师,思考怎样用最通俗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

在小说《三体》里,叶文洁只告诉了罗辑两个结论: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书里有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罗辑依据这两个结论和两个概念,之后完整地推演出宇宙文明模型:黑暗森林。

这种思维方法就是演绎。和归纳一样,演绎也是可以直接作用于底层思维的一种思维方法。即将你习惯于对生活中的诸多事情,不用直接的、线性的、本能的方法来思考和决定,而是解压那些被你归纳成各种“压缩包”的思维法则(比如“复利思维”“剃刀法则”),分析你现在面临的状况,进而得出更优结论。这种反直觉、反本能的思维方法,就是能彻底改变底层思维模式的方法。

3.开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走到最后都会变成一潭死水。而很多人在初高中阶段形成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就再也学不进任何道理了。他们可能活到了四五十岁、六七十岁,思维的层次和模式还是和青春期时差不多,简单、直白、粗暴。

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懒惰——深度思维是一件费脑筋的事情,有些人恨不得什么事都不想;也可能是偏激,不愿意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想法;还有可能是天天刷短视频,被算法“反训练”的结果。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想说的是,一定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多读书,多去和那些有独立见解或者经历丰富的人交流,遇事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去试着换位思考,想想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的做法会极大地拓展你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我曾经在工作中见到过一些智慧深不见底的成功人士,这些人很少打断别人讲话,相反,他们很善于鼓励别人发表看法,倾听别人的话语。哪怕他们和谈话者相差几十岁,又或级别、财富、社会地位天差地别,但只要谈话者说的有一点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也会微笑着说:有道理,有道理,继续说下去。每次和这样的人交流,我都感觉见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只不过这样的世界不是现实世界,而是思考的世界。希望大家也都建立起这种开放性思维,广泛地汲取不同思想的营养。

4.独立

说完开放,有人可能会问:那我听听这个,听听那个,最后可能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想法了。这里就要提到我认为底层思维的最后一种模式了:独立思考。

在这个社会里,独立思考永远是一种稀缺能力。大部分人都习惯了人云亦云的生活,缺乏独立见解。这里的人云亦云和前面说的开放性思维不一样,开放式思维是主动接近、有意识地吸收,而人云亦云则是被动跟随、无意识地认可。保持独立思维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

不同的人的思维结构是不一样的,这就像对电脑上的文件夹进行分类。有些人喜欢由大至小:歌曲——纯音乐——亚洲纯音乐——中国古曲——古筝;有些人喜欢同类并列:音乐——摇滚、流行、爵士、交响乐,等等。

学习结构化思维,就是在遇到事情、分析问题时,要学会像给自己的文件夹分类一样,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分解,然后分门别类地将自己的思考放到这些思维结构里去。

比如我最喜欢使用的结构思维(借鉴武侠小说):心法、内功、招式。我会将我写的底层思维放到心法里去。需要的时候,我再从心法这个部分里将它调出来。

思维的内核一定要有自己最独立的体系,一点点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地图,甚至思维图书馆。图书馆里的书可能是别人写的(他人的见解),但将它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就成了自己思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所有的底层思维的思维模式——归纳、演绎、开放、独立中,最重要的是四个字:不破不立。 很多人的思维模式从来不去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硬件”在老化,如果“软件”不升级,你就一定是被淘汰的那一批人。

在很多书中,“复利思维”“概率思维”“灰度思维”等思维方法被称为底层思维。但在我看来,它们并不够底层,顶多算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像归纳或者开放吸收后形成的一个个压缩包。这样的思维方法随随便便都能列举几十条,但贪多嚼不烂。如同手机应用不是越多越好,思维方法也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

我曾经花很大力气搜集过“思维方法大全”,里面包括的思维方法有上百个,对这些思维方法,你可以广泛了解并试用,但最后会发现,好用的就那么几个,常用的也就那么几个。其实最关键的不是要懂多少种思维方法,而是要找到哪些是最适合自己的,从而能将它们运用得炉火纯青。 0Hp5W/jnkph4NHN2bQAp/fayMmNsEbLbK+B15l3+N4ugY31gVyBn1ji5oaF5RO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