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什么是格局
——面对问题的三个度

什么是格局?看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法度。

有人问,为什么要去讲格局,格局有什么用?我觉得,格局就是典型的“无用之用”。它既不能直接帮着人赚钱,也不算什么技能,格局高了生活有什么改变也很难直观地看出来。

但是,一个人的格局,终究会通过他的为人处世、他的胸襟抱负、他的谈吐追求体现出来。

刚出生的时候,决定我们每个人上限的东西叫天赋。成年以后,决定我们一生“天花板”的东西,应该就是格局。因为格局最大的作用在于,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你的所有重大选择。

大家都觉得“格局”非常熟悉,但要真的拆开了掰碎了细细地讲,又很难讲明白。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格局? 我曾经总结道:一个人看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法度。 但其实关于什么是格局,定义并不重要。

很多时候,面对一样东西,我们能感觉到它,但并不能立刻理解它。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去实践和体会它们。关于格局,重要的不是你怎么去定义,而是你怎么去理解。你理解格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展示你自身真实格局的过程,同时也是你慢慢打开格局修炼之门的过程。

有个95后的女孩跟我说,她下班后很喜欢“喊麦”。我问她为什么,原本以为她会说“喊麦很过瘾”“很能发泄情绪”之类的话,没想到她说,因为“喊麦”里的那些话格局都很大,她一跟着喊,就觉得自己心胸都开阔了很多。

我听完一下子怔住了。所谓的格局大,就是这么简单喊几句话?我看“喊麦”的内容,确实很多都是什么“江山”“天地”等非常“大”的词。在那个女孩看来,飚这些词就是大格局。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格局定义并不重要,你要是乐意,别说喊江山了,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你都可以天天挂在嘴上。不过,真正的关键在于,这些词你都理解了吗?

*

格局并不是说出来或者喊出来的东西。 格局是一个需要你去深刻理解,才能触碰到本质的东西。而这个理解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维和认知升级的过程。从简单地知道一个东西,到了解它基本的定义,再到认识它的内涵外延、历史沿革、纵横对比,再到思考如何运用它,并从运用中去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个个不断螺旋上升的闭环过程。就像是玩游戏升级一样,除了游戏里看得见的战斗力提升,你对游戏的理解、对玩法的熟悉度也都在加深。

格局大的人,看问题总是会站在更全面的视角,不会简单地钻牛角尖;他们分析问题会触及本质,不是浅陋的“因为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深思熟虑,谋定后动,而不是粗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而贯穿这一切的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所谓“格局”的本质,就是一整套思维体系的整合。它是人从小到大或无意或有意形成的一整套思维方式的合集。在本章中,我将展示我自己认识和理解格局的全过程。我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对这个非常抽象的词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借此去对照反思自己的格局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认识格局的。

第一条:一个人的格局首先反映在如何“归因”上。 归因就是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去推测原因的过程。天打雷了,这是雷公生气了——这是许多古代人的归因。其实天打雷了,是因为带电云层碰撞后的放电现象——这是许多现代人的归因。人直立行走、意识觉醒后,发生的最本质的进化之一就是学会了去解释世界。学会归因几乎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管是人们看到的,还是发生在人们自己身上的事情和现象,只要人们愿意,都可以给它找一个理由或者原因。但不同的人归因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正确的归因就绝不能只靠自觉或单线的思考。

高中历史题里面经常出现找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这种找不同原因的过程就是训练归因能力的方法。大部分人在学生时代都谈不上有什么格局,首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在归因上只会“线性思维”,例如,总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应该会得到回报,自己又没做错什么,凭什么有人要针对我,像“只有……才”或“只要……就”之类的固定搭配都是为这样的思维准备的。

然而真实的社会绝不是这样,许多事情之间没有因果性,只有可能的相关性。

工作上一件很难推动的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可能跟你这些天的努力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是量变引起质变,就是哪个领导过问了一下;千辛万苦写的稿子被领导直接打回重写,可能与你的文笔、遣词造句都没啥关系,只是因为和最新的需求不符;一项工作同事不配合你,可能并不是你私交不到位或者同事心眼小,很可能在任务分配上就有问题。

在职场里,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孤立的。比如,我刚工作时,遇到了食堂的两个厨师打架,公司需要出一份处理意见,学生时代的我们可能提起笔就写,写一大堆指导思想、工作步骤、参与人员之类的话,核心就只有两个字:开除。但在企业里,当真需要处理这件事时,你才会发现,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用人部门的意见怎么样,“合同法”有什么规定,如何消除影响,甚至这两个厨师知道你要开除他们,会不会握手言和,然后联合起来把你骂一顿?跳不出线性思维的框架,你就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更难想明白一件事的真正本质。

*

归因实际上就是认知的一种表现。 你怎么去归因,决定了你怎么去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以及认识世界。不要把细节问题上升到原则问题,但也不要把那些能够改变命运的事件,按照最简单、最舒服的方式去理解。典型的例子:我这次没成,主要是运气不好;我迟到了,主要是路上有点堵……

你越是习惯这样去简单归因,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负面,所能看到的世界也就越来越小。这中间的度如何把握?我有一个方法,就是当你不知道如何归因的时候,按照“环境”“他人”“自我”这三个层次分别找到三个相关的因素。

从环境背景来看,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件事?从他人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件事?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再根据你的理解进行排序:这件事、这个问题的产生到底主要是环境的原因、他人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

其中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这个排序记录下来,隔一段时间再看是否会有变化;二是将整个事情和你分析出来的因素,讲给你信任的人听,让他也做一个排序。对比看看,你们的归因和认知有什么不同。

一个格局大的人,在分析重大问题时,一定会采取多种思路进行归因。即使他最终得出引起某件事的结论只有一个,也是因为他曾经思考了其他的99种可能后,最终确定下来这是唯一的结论。另外,多说一句:自我剖析其实也是归因的一种训练方式。所以,我才会在本书中以“自我剖析”为开端,因为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的你,如何去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你的失意,成就了你的成功,这是一个人思维体系里最基本的东西。

*

第二条:格局大小还反映在追求的目标上。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作家小时候在很穷的乡下生活。每年,村子里都要分红薯,把红薯归拢成一堆堆,看似差不多,但又好像有区别。所以为公平起见,全村人抓阄,抓到哪堆算哪堆。有个村民抓到了6号,另一个村民也抓到了6号。……怎么会有两个6号呢?

其实这两个村民,一个是6号,另一个是9号。问题是,6号堆明显大于9号堆,所以两个村民都说自己是6号,寸步不让,争执、吵闹、动手厮打,闹到村支书面前。村支书过去看了看,发现9号红薯堆明显小于6号堆,果断从自家的红薯堆里拿出两个放进9号堆,平息了纷争。

不是说追求星辰大海,就一定比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更伟大,但追求的目标不同,所反映的人生格局也不一样。追求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真正做了什么,它是你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什么才是真正的渴望,就是想到它,会激动得背心出汗,甚至脑袋嗡一阵的东西。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我其实没什么大追求,就是想普普通通过一辈子”的话。你要看他们的行动,看他们有没有在听说什么股票要涨的时候,开始疯狂筹钱去买;有没有天天悄悄买彩票;有没有去参加什么成功学的讲座、购买成功学方面的书和光盘;有没有收藏“他年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之类的视频,等等。

很多人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久了,都学会了藏起来自己的真实追求,因为怕被人打击、也怕被人嘲笑,所以只能看似云淡风轻地笑笑:我没啥追求。但事实上,你有没有追求,你的追求有多大,只有你的内心最清楚。

*

这个世界上我最服两种人,也最怕两种人: 不图小利者,能忍大辱者。 说实话,这两种人的心态可以用延迟满足、情绪控制来分析,但我觉得,真正让他们做到这两点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更高的追求。

尼采有句名言: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所谓“不图小利,必有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大谋”就是你的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做的一些策略、手段和计划。这也是为什么在“目标管理”篇章,我反复让大家定目标,因为这是对一个人的人生而言最提纲挈领的东西。有了目标,自律也好,情绪管理也罢,精力管理也罢,你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会相应得到提升。

而人生的真正追求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想出来的。它应该从自我分析中来: 我究竟想要什么,我觉得我能做什么,我现在拥有什么, 而这三者之间的交会点才是你真正追求的。 Is+J4enT2v1iaDO9yfR1vYKAzzYIhR6R78Et6wc1+10sspE8qMXpRRZzZmQMe/4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