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来学习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题和古文化常识题都涉及对考生文化素养的考查,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高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这两种题型是近几年的热考题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推断能力,属于文言文基础能力考查题。
高考文言断句 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一般是选取一段篇幅不长、内容浅易的文言文,要求考生用“/”把句子断开,把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热点。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做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以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均表示“我”)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它们之前就应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它们之后应该断句。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三类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今 入 关 财 物 无 所 取 妇 女 无 所 幸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皆 为 龙 虎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鸿门宴》)
提示 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做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其后应断开。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选自《司马光集》)
解析 本题可借助于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语句中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有“世人”“人”“有疵病者”“其文”“之”“余”等,这些词都可以做主语或宾语。根据语境分析:“世人”后有动词“见”,做主语;第二个“人”前有动词“动”,做宾语,其后需断开;“有疵病者”后有动词“恶”,做主语,其前应断开;第二个“其文”前有动词“得”,做宾语,其后需断开;“之”前有动词“重”,做宾语,其后需断开;“余”后有动词“得”,做主语,其前应断开。由此,综合起来判断即可进行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于 是 太 子 预 求 天 下 之 利 匕 首 得 赵 人 徐 夫 人 之 匕 首 取 之 百 金 使 工 以 药 淬 之
(《荆轲刺秦王》)
提示 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淬。这些词语可能做谓语(“利”很明显不做谓语,而是做“匕首”的定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求”若做谓语,则其前名词“太子”做主语,“于是”“预”做状语,其后“匕首”(天下之利匕首)做宾语,故第一个“匕首”后应断开;“得”做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匕首”(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做宾语,故第二个“匕首”后应断开;“取”做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百金”做后置状语,故“百金”后应断开。
及宣帝起兵诛(曹)爽,(鲁)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节选自《晋书·鲁艺传》)
解析 画线部分涉及的动词和形容词有:懦惑、用、委、戮、下、当、讼、免、嘉、赦、诛、起、为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用、委、戮、下、当、讼、免、嘉、赦、诛、起、为等。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应当注意的是:“懦惑”的主语虽然是“爽”,但文意是说“不能用”的原因,“用”后省略了鲁芝的建议,故而只能在“用”后断开;后文中的“委身”“受戮”主语均为“爽”,且为顺承关系,故要放在一起,中间不能断开。其他谓语皆能找到对应的主语(或省略)和宾语,凭此即可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这种例子在高考卷中并不多,但注意这一点在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宦 者 令 缪 贤 曰 臣 舍 人 蔺 相 如 可 使 王 问 何 以 知 之 对 曰 臣 尝 有 罪 窃 计 欲 亡 走 燕 臣 舍 人 相 如 止 臣 曰 君 何 以 知 燕 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提示 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部分也可断开。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节选自张岱《琅嬛福地记》)
解析 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断句。文段中表明对话的词“曰”“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剩余部分可以借助“室”“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