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经济安全研究的现状

正如前文所述,经济安全的研究一直是被作为国家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展开的,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部分。

研究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经济安全问题的母体(国家安全问题)从来就没有被放弃过。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看当前的经济安全研究可以发现,总的说来,国外的研究一直保持着将经济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传统,一定程度上,经济安全的研究等同于国家安全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侧重于将经济安全看成一个独立的问题,建立指标体系来对我国的经济安全进行评估。同时国内一些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路,在经济安全的研究中包括了国家安全问题的某些方面。

1.2.1 国外的经济安全研究

如前所述,国外的经济安全研究一直保持着在国家安全这个背景下进行研究这一传统。因此,大多数海外学者在宏观层面上,将经济安全看成国家层面问题的一部分,如Medvedev (1998) [1] 认为没有经济危机就是经济安全的,Ouattara (1998)认为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安全;而在微观层面上,经济安全则侧重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财富的安全,如Wadhwani (2006)。具体而言,国外经济安全研究有四大特点:

第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经济安全研究结论体系。国外经济安全研究的主要目的与国内不同,有些国家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研究结论体系,并且利用自身学术宣传优势向全球推广,进而利用学术手段最大化本国利益。比如,美国的学者Zoellick (2002)认为自由的外贸环境对经济安全有利,而美国作为全球贸易的主导国家之一,自由的全球贸易环境能够降低美国的成本,方便其商品输出,无疑对美国自身有利。

第二,合作化、弱化对抗的经济安全目标。学者Cable (1995)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地区经济安全,这个理论突破了以往国界的限制,因为在地区经济运行中,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各国都需要技术、原材料、终端商品等要素的常态流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该体系,所以经济安全必须通过相邻国家之间的合作实现,从而形成地区经济安全。

第三,经济安全概念同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如,美国将经济安全定义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自由市场原则为基础、谋求经济霸权的经济安全观,在考虑经济安全时,着眼点放在全球。俄罗斯经济安全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保障经济发展,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稳定,国家的完整,巩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奠定基础。日本经济安全的着眼点则在于解决“资源小国”与“经济大国”,“经济大国”与“政治小国”、“军事弱国”的矛盾。英国学者Dent (2001)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安全观则是选择合适的外交战略,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可见,世界众多国家都根据自身条件或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将经济安全作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以经济安全为手段,通过对经济安全的保障来实现国家战略。

第四,2008年经济危机后对经济安全的反思。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很多国外学者都对过往的经济安全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改进的方案。经济学家Yunus (2009)认为现有的经济全球化体系无形之中将两个相距很远的人通过经济关系联结在一起。因此,这样的体系会加快风险的传播,同时会加强对相对贫困的人口的剥削,在未来的一百年,全球需要建立更加务实的消除贫困的经济体系。

1.2.2 国内的经济安全研究

国内对经济安全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外的思路进行,而更多的是侧重于经济安全问题本身,并兼顾了国家安全的某些方面。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种研究,从界定经济安全的研究范畴出发,梳理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而研究经济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评分方法,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实行监测预警研究。

首先,来看对经济安全的界定。其一,将经济安全看成一种状态或者能力。顾海兵(2007)认为经济安全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并且我国经济安全是指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经济结构使经济具备抵御外来风险冲击的能力。万君康 (2001)认为,经济安全是在风险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实现对外开放效益的最大化,使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可持续,同时尽量避免国家经济命脉被外国资本控制。叶卫平 (2008)则倾向于“状态”定义,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而保持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经济状态。刘斌 (2010)等持有相近的观点。其二,用经济安全的具体表现来对其进行定义。如雷家骕(2006)将一国经济上的“主权独立、基础稳固、稳健增长、充分就业、科技进步、持续发展”视为经济安全。叶卫平(2010)认为经济安全是指基本经济制度和主权不受侵害。可以看到,这种对经济安全的定义并不否定状态论或者说能力论,而是在其基础之上,用经济安全的具体表现来进一步说明什么是经济安全。

其次,在对经济安全做出界定后,在监测预警的角度上,采用指标体系来评估当前的经济安全程度。雷家骕(2006)认为,应当重点分析同国家经济安全相关的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且要搞清楚对经济安全影响最大的几个要素;顾海兵(2007,2014)将国家经济安全系统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同时采用门限非线性的评分方法将各项指标值转化为对经济安全程度的评分;年志远 (2008)将经济安全指标细化为财政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社会安全预警指标、外经安全预警指标、资源安全预警指标和产业安全预警指标五大类;叶卫平(2010)将评价指标归类为“经济主权安全情况”与“经济危机风险状况”两大类,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二级指标体系;张汉林 等(2011)在将经济安全划分为八个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指标体系来测算我国的经济安全程度。

对第一种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研究,是从“正面”对经济安全进行的研究,即根据研究的目的,定义明确的经济安全概念,之后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而且这类研究体现了我国与国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那就是国内的研究虽然兼顾了国家安全层面,但更多的是将其他与经济安全问题同属于国家安全的一些要素放在了经济安全这样一个主题下考虑。虽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国家安全中的很多要素(如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也确实与经济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每一个概念应该有其明确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反对将经济安全变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明确内涵的同时注重外延却是可取的。

第二种研究,借鉴了国外对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的研究成果,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安全问题。这可以说是从“背面”对经济安全进行分析,即从经济不安全的角度来研究。如张宏民 (2002)提出利用风险分散、金融衍生品等手段对冲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安全的冲击;庄芮 (2005)指出我国钢材进口基本不会影响经济安全,而其他金属矿石进口会增加我国的潜在经济风险;王雪峰 (2006)发现房地产泡沫会转化为金融风险,进而最终演变为经济不安全。这种研究思路,受限于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理论的发展,成果主要集中于财政金融或者说虚拟经济领域,但这一思路下的经济安全研究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也有学者将上述的两种思路结合起来研究经济安全问题。聂富强 等(2005)类似于第一种研究,将经济安全分为十个方面后,利用每一个方面中具体的指标体系来分析经济安全,但其思考的出发点更多的是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第三种研究,侧重于考察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的冲击。这类研究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对外开放转轨期,国内市场逐渐向全球开放,吸收的外资不断增加,同时,外资的进入又冲击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我国逐步被纳入全球经济分工的大版图中。因此,按照开放的时间进程,我国经济安全研究也出现了相应的热点轮动。

最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热点较多集中于外资进入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的影响。魏浩 (2005)认为当前外商通过直接投资已经控制了我国的部分产业,垄断了部分国内市场,恶化了我国处于技术附庸地位的状况,加剧了我国的人才流失状况,对我国经济安全已经有了显著威胁。罗志松 (2005)则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要从外贸、生产、投资、科技、金融、资源、税收七个角度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逐渐开放,研究热点转移为市场对外开放的风险。李飞 (2006)重点研究了零售业开放对经济安全的影响,认为通过初步判断,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度仍然处于安全警戒线之内。鲁茉莉 (2004)认为我国服务贸易还处在较低水平上,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挑战,应当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改善行业内部结构。

随着外商投资手段的不断升级,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由简单向复杂不断发展,近年来,外资并购逐渐成了外商投资方式的主流,而它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也逐渐增大。陈华 (2006)认为当前外资的大举并购中蕴藏着危机,可能会导致我国市场被垄断,产业品牌、技术等被控制等问题,根据西方国家的做法,设置适当的外资进入负面清单是合理的,即对基于垄断市场或投机动机的跨国并购应该禁止,或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李善民 (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外资并购我国产业多具有正向作用,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改善管理等确实带动了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而我国对产业控制力的下降则是利用外资进行产业升级的“成本”,然而,对于企图控制我国经济命脉产业、全产业链的并购,则需要审慎对待,必要时应采取政府干预。

第四种研究,涉及一些经济安全研究的交叉领域。比如王铮(2002)研究了气候保护支出对经济安全的影响;余翔 (2004)研究了利用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危机预警体系增强经济安全能力的思路;顾海兵(2008)提出建立《国家经济安全法》,以使对经济安全问题的处理程序化,并分析了这部法律的认识基础、法律基础和机构基础;徐维余 (2009)从法律角度,提出在法律层面界定国家经济安全,弥补当前法制的疏漏,以及通过“消除危险协议”来化解“国家经济安全”不易准确界定的弊端等建议。

综合前两部分的论述可知,经济安全研究虽然是世界众多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根据各国自身的实际情况都有不同的侧重。美国与俄罗斯的研究主要是将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最重要的一环;而日本的研究更多的是将经济安全视为资源的保障供给;印度与中国都是发展中的大国,因此对经济安全问题的考虑的核心出发点仍然是保障经济发展。所以说,经济安全研究是具有国别特点的研究。正因为不同的国家对经济安全的研究的重点不一样,所以造成了经济安全研究的内容有些庞杂。为了能更好地借鉴“他山之石”,深入探讨经济安全问题,还需要在继承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经济安全研究的方法论。

[1] Medvedev,V.,“Problems of Russia's Economic Security”,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1998,39(6):4-24. s1+Mf8hnCXJsW+5YD8io8Tac49j8vmdl6s8lYJh6qz1DPxdJzi7IrKHJ9PCdV0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