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特朗普上台之后的东亚地区合作走势

姜跃春

摘要 】现在预判未来要摆脱传统思维,用新的视角研判当前国际形势。未来东亚地区合作的多元并存格局不会改变,亚太自贸区的兼容性更强,有望成为未来区域合作的共同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成为亚太区域合作的模式。

特朗普胜选出人意料,包括一些重要智库和很有影响的学者也没有说对。其实,押错宝算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从这个点可以看出,当前的国际形势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事件的难以预料,如英国脱欧、特朗普胜出等。这里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现在预判未来要摆脱传统思维,要用一种比较新的视角来研判当前的国际形势。关于未来的东亚地区合作形势,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未来东亚地区多元并存的合作格局不会改变

这是由东亚地区的特殊情况决定的。第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搁浅”,替代的框架或将出现。TPP作为美国精心设计的一个所谓“面向21世纪”的超前的自由贸易安排,是一个“高标准和全方位”的自由贸易协定。它反映了美国对未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总体设计,通过国际经济规则的重新制定使美国在未来全球经贸秩序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的高标准和高门槛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将中国拦在门外,这将直接阻碍中国的崛起,有利于美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争夺中保持有利地位。因此,特朗普作为美国优先主义的政策制定者,在其站稳脚跟之后,很可能另起炉灶,采取换汤不换药的策略,推出具有特朗普“孤立主义”色彩的地区合作框架,以继续主宰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第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作为东亚合作“升级版”,在地区合作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TPP压力下,该合作框架取得了加速发展,合作方在资金、关税、项目、制度等方面提升合作水准,既考虑到顺应未来国际贸易演变趋势的一面,也注意到相关方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各方参与谈判的意愿有所上升,距离达成协议的时间有望缩短。第三,亚太自贸区(FTAAP)建设提上日程。2014年APEC北京峰会发布的路线图,明确指出了构建FTAAP的基本原则。推动FTAAP建设是顺应当前全球贸易、区域合作和FTAAP自身发展实际的内在要求,确保了APEC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地区合作上的前驱引导作用。另外,启动FTAAP有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自由化进程以应对更隐蔽的贸易保护主义。此外,该地区还有中日韩、三个“10+1”等合作路径。在本地区尚未出现大家共同认可的路径之前,多元并存的局面难以终结。

二、FTAAP的兼容性更强,有望成为未来区域合作的共同选择

(1)FTAAP成为亚太国家的共同选择。FTAAP的构想最早是2004年加拿大在APEC会议上提及的,2006年美国在河内APEC会议上正式提出,同年APEC将FTAAP列入长期目标。2010年,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18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仅敲定了FTAAP建设要采取具体措施的合作基调,而且通过了《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可能途径》这一成果文件。2010年以后,FTAAP议题虽然每年都会被提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一直被搁置,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作为2014年APEC会议的东道主,中国于2014年初提出了及早开展FTAAP可行性研究、启动FTAAP建设进程的建议。而在该次会议上,FTAAP也确实成为最重大的议题。2014年11月8日,APEC外交和贸易双部长会议宣布:会议就《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达成了共识,同意启动并全面系统地推进FTAAP进程。因此,该路线图将成为APEC历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文件。

(2)FTAAP的兼容性更强。除了APEC成员之外,包括印度在内的APEC体系以外的国家也会被吸纳到FTAAP体系中来。更重要的是,FTAAP能够阻止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进一步分割化和碎片化,而且可以使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区域贸易协定(RTA)殊途同归,实质上完成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飞跃。根据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发布的《区域国家2014—2015年度报告》的预测,到2025年,TPP的出现将为全球经济新增2 230亿美元的产值,RCEP的贡献将高达6 440亿美元,而FTAAP如果能够达成,将给全球经济带来2.4万亿美元的红利。

(3)FTAAP前景展望。FTAAP建设涉及范围之大、覆盖之广,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参与国在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都存在巨大差异,发展阶段、政治制度、管理水平、商业习惯等千差万别,由此决定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全然不同的利益诉求,寻求各国利益平衡点以达成共识的难度非常大。其中最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相关大国博弈,阻碍一体化进程。目前,亚太地区大国几乎涵盖了世界上主要大国,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在内的大国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就推进一体化进程而言也有各自不同的战略安排。尤其是美国“重返亚太”,组建TPP,企图主导亚太地区合作,直接点燃了区内大国博弈和经济集团之间的战略对抗,也打乱了各成员国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造成谈判资源的浪费,使各方政策立场更难以协调。二是该地区政治问题复杂,影响深度合作氛围。美国试图将代表美国利益的价值观强加给亚太地区各国,影响亚太地区政治生态,但是符合美国需要的标准并不适合其他国家,亚太地区各国在政治体制和社会价值观上并没有相同诉求,美国在“统一亚太”的道路上只是一厢情愿并适得其反。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扭曲引发了政治分歧、社会隔阂和民间对立,对经贸往来的负面影响某种程度上比武装冲突更可怕。中日韩三国因此长期不合,东北亚地区互信基础遭受重创,严重影响FTAAP建设进程。

三、“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成为亚太区域合作的模式

(1)合作目标的“同体性”。所谓同体性就是命运趋同性。“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这里包括几个重要理念:一是强调平等合作。国家之间不分大小,经济体之间不分强弱,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国家一律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二是主张互利共赢。这就是要兼顾各方的利益所在和关切,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充分体现各相关者的智慧和创意,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和所能,充分展示各方优势和潜力。三是达到共同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倡导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进行共同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联合。四是强调开放包容。“一带一路”不是实体,不划定范围,不搞封闭机制,临近各国甚至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如果有兴趣均可参与,成为该倡议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加广泛的区域。它还倡导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理念,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抓大放小、求同存异、相互兼容、和平共处,达到共生共荣的合作目标。

(2)合作内容的务实性。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和地区,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制约。互联互通不仅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大势,也将为突破经济增长瓶颈贡献力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是互联互通,既包括政策、民心的相互沟通,也包括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联通,还包括贸易、金融政策的便利化,是非常务实的经济合作。具体而言,政策沟通,即相关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求同存异、协商沟通,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设施联通,即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贸易畅通,即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资金融通,即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民心相通,即经济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所以加强人民友好往来是开展区域合作最重要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以上“五通”从政策到民心,从设施到贸易,乃至资金,可谓虚实结合、软硬并重,是激发世界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

(3)合作理念的“包容性”。在亚太地区,刚刚达成基本协议的TPP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安排。其主要特点是高门槛。它作为一个“面向21世纪”的超前的自由贸易安排,是一个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过去自贸协定的主要内容是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很少涉及劳工和环境保护等内容。而TPP不仅将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的关税,还将涵盖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以及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标准之高和覆盖领域之广远远超过一般自贸协定。美国是希望借助这一高端设计,重构国际贸易规则,主导亚太区域合作进程,达到暂时制约中国在规则制定阶段的话语权,维护美国在全球的经济金融霸权地位的目的。而“一带一路”倡议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FTA,也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既包括中国和东盟的双边关系,也就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中国与中东国家、上合组织在谈的自贸协定,也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印度洋的中巴(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这种多元化合作机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多元性。另外,从合作对象的开放性来说,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既有亚洲国家,也有欧洲国家,还有非洲国家。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一带一路”倡议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是一种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由此可见,美国主导的TPP、东盟国家主导的RCEP都可以跟“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程度不同的对接,形成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lYtUBEFy/adY7+QQ2GIFRFIrX6IAPHz7tRzl8r6VAuP8kWHP54s62iYZtf17/x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