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集团副总裁&CIO 吕意凡
经过30多年的成长,华为已经成为国内最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当下,更是兴起了一股学习华为的热潮,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中国企业从学习外国企业转向学习咱们自己的企业,值得骄傲和欣慰。但是,一些人往往对华为的成功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演绎,更多的是在展示自己的观点、深度和境界,违背了学习的初衷,掩盖了华为的真相,反而令学习者更加迷惑了。
面对华为今天的巨大成功,不去思考其发展过程和昨天,一味地处于仰视的角度,就容易陷入盲目崇拜和冲动学习中,容易爱屋及乌,偏离学习本身。学习华为之后,不可能再创一家华为,聪明的做法是体悟华为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企业。诚然,一个公司的成功秘诀,并非显而易见,探究和学习并不容易。但是,从一些基本的思路出发,探求本质,我们或可一窥端倪。
简单心态学习
一个人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其实往往很简单,并不复杂。
任正非刚从深圳南油集团出来时,和普通人并没有多大区别,以至于他当时南油的同事对他后来能够把华为做得这么成功和其展示出的才能感到很吃惊,这说明他在南油时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过人之处。他的这种才能更多的是在他经营华为的过程中获得的,与他经历的事、见过的人和遭遇的困难有关。任正非没有时间与人闲扯,而且几乎从不喝酒,从不抽烟,也从不坐下来品茶,他会有计划地去选书读,有计划地和人交流。他一直处在学习、思考、求生存的状态中,对现实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向往,驱使着他不断地前行。长期艰苦奋斗,使他身体患有多种疾病,曾动过两次癌症手术。这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感召力,他用自己的身教垂范他人。以这种精神从事其他行业,相信任正非也能成功。用任正非的话说:“因为我不比别人差,我又如此拼命,怎么会不行呢?没道理呀。”能够这样做事,不成功反而不正常了。其实道理都很简单,大多数人也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篇《货殖列传》,对西汉富豪们的致富秘诀进行了总结,答案只有一句话——“此皆诚壹之所致”,就是专心经营一件事的意思。这句话放到现代同样适用。华为的成功也不例外。华为围绕通信行业,提出“聚焦管道战略”,一心一意就做一件事,包括现在大力做的手机业务也是围绕这件事。通过制定《华为公司基本法》,更是从制度上确保了华为长期稳定地行驶在既定的航道上,有的只是小的调整和纠偏。而许多企业,经不住诱惑,今天房地产挣钱就做房地产,明天金融挣钱就改做金融,后天手机挣钱又改做手机,三心二意,没有定力和坚持,又怎么能把企业做好?
系统理性学习
企业是一套系统,具有自己的内在运行逻辑,所以学习一个企业,一定要系统理性地学习。如果有人说华为的研发好我就学华为的研发,华为的人力资源好我就学华为的人力资源,华为的项目管理好我就学华为的项目管理,听着很有道理,也很有针对性,实则不然。就像某品牌手机,各项配置可能都不是最高的,但它用起来体验却是最好的。而有些手机,某方面配置确实如宣传的一样是业界第一,但是运行效果却并不好,原因就是不兼容,单项第一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做企业也一样,你学华为的长期艰苦奋斗,教育员工要做一个奋斗者,但是不给员工高工资和股份,没有配套的绩效管理体系,说破天又能有什么用?你学华为的研发,却舍不得研发投入(华为的研发人员占了几乎一半),你能成功吗?
所以学习一个企业,决不能浮于表面、照搬照抄,一定要系统地学习,理性地思考,体悟其成功的经验,借鉴到自己企业的运营中。这正是《华为你学不会》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成长对标学习
学习一个企业,如果一定要说有捷径的话,大概就是成长对标学习。但凡一个值得学习的企业,肯定是它已经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华为发展到2016年已经有18万人,销售收入5 216亿元,而很多学习的企业可能就几百人,营业额也就几亿元,直接把华为成功的做法复制过来,肯定是不合适的。就像一个小孩向成年人学习健身一样,更加恐怖的是这个成年人还是运动冠军级别的,这就很可能不但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早早地就把身体练垮了。科学的方法应该是,看看这个成年人在他还处于小孩这个阶段时,他是怎么补充营养的,他是怎么健身的。
更特殊的是,向企业学习,即使发展阶段相同,但相同的阶段所处的市场环境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谓“世易时移”,企业还要适当地变通,进行“环境还原”,才能真正消化吸收,达到学习的目的。
华为成功的原因很简单,但是学习华为却并不简单,关键是知道了能不能做到,知行能不能合一,重要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我希望通过《华为你学不会》这本书,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习华为,也希望华为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最后也更加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像华为一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