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资源聚焦客户

明确了客户需求之后,围绕客户需求集中配置资源是一种合情合理的选择。

但是在实际中,许多企业却不自觉地走上了资源分散的歧途,究其原因是经营者的自我膨胀,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经营者又自认为遇到某个成长或扩张的机遇时,就容易阶段性地遗忘企业经营与客户的直接关联,为满足自我膨胀之心,贸然选择多元化经营。但是,多元化扩张可能导致业务面摊得过大,导致企业最终难以将资源集中于一个领域去切实发力,故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资源分散的困境。华为的聪明之处在于:始终坚持资源聚焦,从源头上规避资源被无端浪费。

1.2.1 多元化的利弊

纵观已经成长起来的大中型企业,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在资源聚焦理论指导下“集中经营某一方面业务”的企业。更多的企业是以单一品牌为起始点,在取得成功之后,快速杀入多元化业务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苹果、小米:从单一品牌到多元化发展

苹果:以PC(个人电脑)起家,成就于智能手机,而后研发生产的iPad、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产品,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现在又开启了苹果支付业务,甚至在尝试进军汽车领域。

小米:小米是以手机业务发家的。公司创立伊始,小米一度以“专注、极致、口碑、快”为发展口号,但如今小米公司已经广泛进入小米盒子、路由器、插座、手环、净化器、家装、PC等多个领域。虽然我们对其后续产品开发的效果不甚明确,但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似乎不太可能回归到单一的手机业务领域。

事实上,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是,多元化既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能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固然降低了所有“鸡蛋”血本无归的风险;但是,要对每个“篮子”都悉心照顾,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又会导致新的风险。

巨人:盲目多元化导致全局崩溃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反省其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1993年和1994年,全国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开始涉足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等行业。1993年,巨人集团在生物工程行业刚刚打开局面,却决定向房地产领域发起进军,奢望在房地产领域大展宏图的巨人集团又一再改变设计——巨人大厦从18层加到70层,投资额也从2亿元增加至12亿元。而当时仅有1亿资产规模的巨人集团,根本无力承担起这项大工程,且新进入的领域也绝非其优势所在。但是,史玉柱却急于铺开摊子,使得巨人集团的有限资金被完全套死。1997年,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各方债权人纷纷上门讨债,巨人现金流彻底断裂,“巨人”至此倒下。

和史玉柱一样抱持同样观点的企业经营者很多,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企业经营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在主业务上,而是进行多元化经营,偏离了原有的专业领域,而后因盲目扩张而资源分散,最终陷入难以自拔的经营困境。这也给企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对于那些资源和能力有限的企业,照顾一个“篮子”勉强为之,要照看多个“篮子”时往往会更加力不从心。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盲目地追求多元化,不仅无法分散风险,而且还会浪费资源,降低经济效益。一言以蔽之,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并不一定是在分散风险,有时可能是在自我扩大风险,而企业也将由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经营者必须克制“贪多”之心,冷静思考企业下一步的走向。在华为创业初期,除了智慧、热情、干劲,几乎一无所有。而在华为发展壮大后,任正非发出指示:“我认为,企业业务不需要追求立刻做大做强,还是要做扎实,赚到钱,谁活到最后,谁活得最好。华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其实就是我们坚持活下来。所以现在我还是认为不要盲目做大,盲目铺开。”“要成为领导者,一定要加强战略集中度,在主航道、主战场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我们要避免多条战线作战,才能减轻疲于奔命的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华为面对外界各种赚钱的项目皆不为所动,完全拒绝多元化发展。

1.2.2 坚持资源聚焦

不搞多元化经营,通过资源聚焦来保障资源优势,为既定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专业的服务,这是华为的基本战略。在实践中,华为主要从两个层面予以把控和落实:一是客户方向的锁定,始终坚持一个方向不动摇;二是围绕这个方向设定多个实现路径——华为称之为“航道”,而后围绕主航道进行聚焦式资源布控。

(1)锁定客户方向

任正非这样描述华为的资源集中战略:“华为选择了通信行业,这个行业比较窄,市场规模没那么大,面对的又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聚焦,只能集中配置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犹如部队攻城,选择薄弱环节,尖刀队在城墙上先撕开一个口子,两翼的部队蜂拥而上,快速把这个口子向两边拉开,千军万马压过去,不断扫除前进中的障碍,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将缺口冲成大道,城池就是你的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应当敢于尝试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将资源集中投放指向客户。

万科:明确的客户方向

万科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那就是:“做什么?给谁做?”王石说:“这两个目标没有确定下来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在各个行业里摸索,直到1992年年底我们才最后确定把住宅作为万科未来的产业来发展。”

王石表示:“多元化发展在现今市场及产品服务逐渐趋向专业化的背景下,都很难保持长久的专一的发展潜力。”他认为,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去展开多元化经营,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企业经营范围过于广泛也会产生很大的后遗症。比如容易导致企业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且可能出现管理失控的局面。很明显,万科之前所走的无数弯路,便是为此付出的代价。

华为: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998年,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讲话,任正非决心把华为的目标定位成一个设备供应商,认认真真搞技术,将自己的主业务定格在通信行业。虽然任正非设定的这个目标在开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最终还是被确定下来。随后,华为采取了“调整业务体系,剥离非核心业务,建立核心竞争能力”的竞争战略,将大部分精力、资源从非核心业务中抽离出来。以电源业务为主的安圣电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7.5亿美元卖给了艾默生电气。

再比如,1999年年底华为仅有一家合作单位,虽然至2003年已经发展到200多家,但基本上都是通信工程公司。华为将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单位,自己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主业务上,这使华为最终在通信行业取得巨大成就。

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客户是谁,而后才会真正有的放矢地服务于客户,并考虑清楚将资源最终聚焦在哪里。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确定下来,企业就容易偏离方向,资源就容易分散。

(2)聚焦于主航道

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30年里,华为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且从来没有发生亏损,盈利额名列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首,在国际市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相继在俄罗斯、土耳其、新加坡、巴西等市场签订重要合同。而这一经营奇迹诞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华为能够使其资源聚焦于一个方向,能够得以集中发力。但外界却一度提出质疑和批评:“有线也做,无线也做,资源怎么可能是聚焦的呢?”

华为:聚焦主航道,不是唯一航道

任正非认为,有线、无线都是传输信息的东西,所以华为的资源开发始终聚焦于这些信息传输的载体。

任正非特别强调:“大家不要把主航道理解成唯一航道,多路径是朝着一个目标和方向,这不叫背离主航道。”他还进一步解释:“有线、无线这两条河就合拢了;继续往前走,还会有一个河口……这个世界就是不断把下一个河口告诉你,实际上还是这条河流。不认识到这一点,大家以为公司的战略总在变,长江流到宜昌了,大家喊我们到宜昌啦,三峡多美啊!到武汉了,大家喊我们到武汉啦,江汉平原多富饶!到南京了,说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到上海了,说我们终于走向大海了!……我们看整个过程,其实还是长江,这个主航道并没有变化。”

事实上,这也是华为将终端业务纳入整个集团的主航道的原因所在。企业资源就像长江水一样聚焦在主航道,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水能。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佳之时,唯有将企业资源全部聚焦于主导行业,企业的专业优势才能得以充分显现出来。

1.2.3 坚决有所不为

要做到资源聚焦,除了要把握好需要聚焦的方向或方面,即决定做什么,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抵挡得住诱惑,决定不做什么,避免误入歧途,也就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任何一家企业在任何时期都需要一种有计划的放弃策略,尤其是在动荡时期。”对于每一种产品、服务、流程或活动,管理者都需要每隔几年自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身在企业中,我们是否仍然会制造这种产品、提供这类服务或参与这项活动?”由此,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它是不是客户所需要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管理者就应该果断地作出决策——放弃资源投入。

华为公司涉及的业务很多,但是华为并不亲自做所有业务。华为会有所选择,通过规划、管理、开放、监控、验收等环节来确定哪些业务必须要做。任正非认为:“坚持在少数业务上保持‘两个海军陆战队’的实力,投入大、人力精,就行了。”

GE:对德鲁克“有计划地放弃策略”的实践

杰克·韦尔奇刚进入GE公司时,公司有100多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的市值约为1亿美元,整个公司的市值约为100亿美元。但是,杰克·韦尔奇离开GE的时候,公司市值是4800亿美元,是当时全美市值最高的企业。这归功于杰克·韦尔奇对德鲁克的“有计划地放弃策略”的执行。德鲁克指出:“作为管理者,要经常问自己,如果你现在做的事情,在几年前没有开始做过,依照现在的形势,你是否还要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件事就该考虑放弃了。”杰克·韦尔奇将它理解为“数一数二战略”,他认为GE公司的100多个事业部,如果哪个不能做到行业的第一、第二,就裁掉、卖掉。在这种“有计划地放弃策略”下,GE公司只保留了12个事业部,且这12个事业部在行业内都是数一数二的,资源分散的问题也由此得到解决。

同样,华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质上是“收缩核心,放开周边”,这也是管理成熟的标志。

华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在“有所为”方面,华为坚持自主研发手机芯片——麒麟芯片。华为的高端手机全部使用自产芯片,哪怕是当小白鼠,哪怕影响竞争力,也在一直坚持使用。经过10年打磨,华为的麒麟芯片综合表现已力压对手。

在“有所不为”方面,华为认为从事不熟悉和不拥有资源的领域,公司是非常危险的。例如,华为的基础网络建设讲究“抓大放小”。基础支撑的系统华为自己做,并加大投入。但是,对于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内容、不影响核心支撑网的事项,华为则放弃不做,交给别的公司做。

再比如,在产品战略上,任正非特别指出:“不能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搞,要敢于放弃,只有懂得放弃,才能说明你有明确的战略。市场需求大,成长性好,技术成熟的可以重点自研;市场需求小,成长性差,技术准备不成熟的可以考虑以合作方式共同研究。”

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企业可选择的机会很多,但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才会聚焦,才会有竞争力。如今华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策略,在业务上收窄产品面和客户面,更多的是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2014年,任正非在日本研究所工作汇报会上指出:“为什么公司现在收窄作业面,要纵向进攻,不横向进攻?因为所谓大流量的制高点,人很少,或没有人,不会与人形成利益冲突,而且将来价值链大……我们纵向进攻,抢占的领域是‘无人区’,没有竞争对手。”而在2014年中的子公司董事赋能研讨会上,任正非宣布:“公司部分领域我们已进入‘无人区’了。”可见,这套在客户方向指引下设定的“有所不为”路线,切切实实地保障了华为的资源聚焦,促使华为将全部资源聚焦于既定客户方向,由此也使华为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至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gvKB7aXWH0o+rMxjEXraIldc5b1HCaCVJoR9P1UMRlQIWeSvQwbwU4/fJpwCrZ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