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新闻规律
——新闻理论研究的直接追求

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习近平

人类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但不能由此认为,关于人类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虽然在人类的行为中显示出一种不适用于自然界中任何其他对象的因果关系,即动机,但我们仍然必须承认,有确定的因果关系,一定会像适用于物质领域一样适用于社会领域。

——[美]路易斯·沃斯

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

——苏秉琦

一门学科或一个领域的探索研究,在真理论意义上 就在于揭示相关对象比较稳定的内在机制、本质关系或运行规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其实,“对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对于各门科学来说,寻找有效的规律才能为本学科的持存意义做辩护” ,才能奠定自身的根基与地位。“任何一门学科都以研究和把握某种规律为己任。任何一种学说要成为一门学科,就必须研究、把握某种规律。” “一门学科对其所研究对象的规律,特别是基本规律能否做出科学的揭示和准确的说明,也是表现该门学科是否达到较成熟的即系统理论的水平和阶段的一个基本标志。” 一个领域的研究,原则上说,只有达到规律层次的认知,其形成的观念见解、理论学说,才可以说步入了比较成熟的状态,才有根据和底气依据人们的需要转换为合目的的实践观念,发挥比较有效的稳定的实践指导作用,这自然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导论中,我先就“新闻规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主要对象与方法论观念特别是整部《新闻规律论》的基本内容加以提纲挈领的说明。

当人能被称为人时,便是社会性的存在、交往性的存在,物质交往、精神交往是交往最基本的形式。因而,可以说信息活动、新闻活动是人类固有的活动、本体性活动,信息需要、新闻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生存活动离不开的需要。“一切生命均靠信息运行。” “所有的社会进步都依赖于信息的获取和认知。” “传播是满足我们的需求和实现我们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切形态的财富盖源于信息的运动” 。新闻活动,用现代眼光来看,是人类主体间的(新闻)信息交流、意见交流、精神交往、文化互动活动,它贯穿渗透于人类整体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或整体的生存发展活动之中,展开于一定社会的整体历史过程之中,运行于一定社会系统各个领域、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人类活动。

探索、研究规律,是以坚信规律存在为前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人类活动是有规律的,但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社会、思维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历史的进化像自然的进化一样,有其内在规律。” 社会规律就是社会“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 。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斯就说:“人类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但不能由此认为,关于人类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虽然在人类的行为中显示出一种不适用于自然界中任何其他对象的因果关系,即动机,但我们仍然必须承认,有确定的因果关系,一定会像适用于物质领域一样适用于社会领域。” 人类作为自然之子,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则而生存、活动,人类作为可以自觉创造自我的自然存在,又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其他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水平,因而,可能拥有特殊的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社会生存演进规律、历史活动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构成规律系统最为宏观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规律。如果世界具有统一性,那就可以相信,自然、社会也有作为物质统一性的共同运行规律。

像人类其他社会领域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交流活动一样,新闻活动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规则、有规律的主体性活动。对此,马克思有一段被人反复引用的著名论断,他说:“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 内在规律 ,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 。中国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在谈及新闻史学的科学性时也指出,“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衍变规律的科学” 。新闻规律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问题、存在论问题、本体论问题,而非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当然,我们现在说新闻活动是有规律的,那是对人类新闻活动、新闻实践认识、反思的结果,并不是贸然的断论或纯粹的信念。

马克思所说的“内在规律”,就是报刊(现在可以扩展到所有新闻媒介去理解)活动的客观规律,是不可任意改变的,是在报刊的客观运行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专家陈力丹在解读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时指出,“马克思在这里从内、外两方面谈到尊重报刊的内在规律:对于报刊内部的工作人员来说,不应为了政治需要或经济利益而不遵循报刊的工作规律;报刊外部,更不能强加给报刊职能以外的要求” 。实际上,扩展开来说,只要有新闻活动,就会有新闻规律;只要有不断变化演进的新的新闻活动方式生成,就有可能生成新的具体的新闻活动规律;只要有新闻活动存在,新闻规律就会产生作用和影响。这是人类新闻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提供的事实和认知结果,并非仅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或理论逻辑。

过往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使人们经验到、体会到、认识到了规律的存在、作用和影响,从而承认新闻规律的存在。过往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也使人们知道了新闻规律是有变化的,一些旧的规律会因曾经的新闻活动方式消亡而逝去,一些新的规律会因新的新闻活动方式形成而逐步出现。这是促使人们不断展开新闻规律研究的前提,也是激发人们持续探索新闻规律的重要根据和动力。

“新闻规律”是“新闻活动规律”“新闻传播规律”等说法的简称。 新闻规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新闻规律,正是新闻规律研究的直接学术目标,也是整个新闻学特别是新闻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或者说,新闻理论研究的主要学术追求,就在于不断认识持续变化的新闻现象特征,逐步揭示始终都在变化、变革的新闻活动的内在稳定关系、演进趋势或基本规律。

《新闻规律论》的目的,在于以既有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人类新闻活动史为基本参照,以新闻学的基本问题 ——事实(新闻事实)与新闻(新闻报道)的关系——为依据,并根据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的最新变化与发展,特别是依据中国新闻业的实际情况,对新闻规律做出比较深入系统的新探讨,力求做出新的观察、思考、分析和阐释,做出一些可能的新的概括和总结,努力建构一种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或参考价值的研究框架,深化或提升新闻规律研究的水平。因而,《新闻规律论》不仅有认识论的追求,也有方法论的意图,并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

“科学的新闻传播观念来自对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如果能够形成对新闻规律不断真理化的认识,我们就有可能为新闻实践提供比较长久而深层的学术支持。当然,我们十分清楚,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事实上,“人的全部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无论大家是学习文史哲、政经法还是数理化、天地生,我们都要去认识规律,这意味着人要合规律性地去生存,他才是生活。但是人又不是单纯地要合规律性。为什么要合规律性?人要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人就要合目的性地去生活” 。探求新闻规律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单纯为学术而学术的理论追求,更在于发现新闻规律、尊重新闻规律、自觉运用新闻规律,使新闻活动能够以合乎新闻本性的方式有效展开,促使新闻活动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服务,为一定社会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服务,实现新闻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任何理论都是关于一定对象的理论,任何规律都是关于确定对象的规律。规律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新闻规律论》将以人类新闻活动从“前新闻业”到“新闻业”再到“后新闻业”的整体历史演进过程为基础参照 ,主要从现代新闻业的诞生特别是从当今时代新的媒介环境特征、新的媒介生态结构出发,或者说从人类新的新闻活动状态、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的整体趋势出发,着重以新闻活动的基本矛盾或基本关系——新闻传收关系——为主要对象,对新闻规律展开比较系统的探讨。因而,《新闻规律论》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大全”式的一般探讨,而是围绕核心性新闻活动的研究,围绕当今时代新闻现象的重大变化的研究。

落实到具体研究中,《新闻规律论》尽管会以职业新闻活动中的新闻传收关系为核心对象,但同时也会始终关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后“民众新闻活动” 中的传收关系。也就是说,《新闻规律论》会自觉认识、把握整体性的人类新闻活动现象,努力探求不同类型新闻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共同规律与特殊规律,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闻与社会都在经历深刻转型的时代” 。大众化、公共化的民众新闻传播、“脱媒新闻传播”现象 已经成为“后新闻业时代”的常态现象,一定程度上已经打破了传统“新闻业时代”职业新闻机构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结构,并且形成了新的具有一定融合性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结构。一个具有一定“偏向”性的“共享新闻资源”“共产新闻文本”“共绘新闻图景”“共同新闻主体”的“共时代”初现面目。 在不断发明、创造的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整体“技术丛(群)”的支持下,一系列新的新闻采集、加工、制作、传播、收受、互动方式层出不穷,正在创造着人类新闻活动方式的新图景、新模式。有学者明确指出,“自从廉价报刊在一个半世纪前到来,我们现处于新闻界最大的变革时代” 。因而,《新闻规律论》的研究对象,必须延伸、扩展到新的现象、新的活动领域,与传统研究相比,要有一定的转换,即原则上要以“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活动为对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以“作为职业现象”的新闻活动为主要对象,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属于时代性的重大问题,因为“新的媒体生态需要重构,而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实践规律的新闻学自然而然也要顺势而动了” 。事实上,我国哲学家孙正聿在普遍意义上就表达过这样的看法:“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和社会的。整个人的存在方式发生变化了,我们的研究范式没有相应地发生变化,我们的研究怎么会符合时代的要求呢?” 只有符合实际变化的研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真实互动,诚如有位学者所说,“从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发现、提出和探索重大的理论问题,又以重大的理论问题回应、深化和破解重大的现实问题,这是理论研究的真实内容和根本途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闻规律论》在一般新闻规律或普遍新闻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会特别关注中国的新闻历史特别是当代中国的新闻实际与发展变化趋势,也会特别关注现代新闻文化在中国的表现特征。尽管中国事实是世界事实的一部分,具有与世界事实相同、相似的特点,但毕竟又像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事实具有自身本土化的特点一样,中国事实也有自身的特征或特色,正如有学者所说,“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结构复杂、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所面临的问题无不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而不可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同步同样”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应该更多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经验出发,探讨新闻规律在中国新闻现象中的特殊形式,更多地为中国的新闻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智识支持。 [1] “所有理论都有所依据,去语境化的理论是不存在的” ,只是有些理论依据的语境范围大一些,有些理论依据的语境范围小一些。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重要开启者甘惜分、王中等老一辈学者,始终主张新闻理论研究应特别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闻学的研究既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现实,孤立地考察新闻事业,也不能从主观动机和愿望出发,更不能从虚幻的社会存在出发,而必须从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从不断变更的群众生活条件中,探索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 。我自己也说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应该首先观察中国社会,发现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做好中国的事情” 。所以,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务必要从中国国情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中国问题,提出本土化的理论与设想。当然,能否提出自己的理论,能否提出原创性的思想,不是随意的,而是要看条件、看需要,“理论是由人创造的,但也只有在创造它的条件齐备的时候,它才能被创造出来”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世界各处都声息相通,动静相关” 。我们只有在足够长的历史尺度上,在足够大的范围内,才能看清一个复杂对象的真实面目,正如有人所言,“在一种足够大的整体中看待事实,这对当下中国和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因而,中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也像其他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一样,尽管不可避免地具有中国特色或中国特征 ,但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中国实际,又要具有世界眼光” 。“必须承认,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相伴而兴的新闻传播学,西方世界肯定是先行者。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均发端于西方。以更宽阔的胸怀与世界对话,我们还是要虚心学习、善于借鉴。” 尽管新闻学基于不同实际,一定会形成多种学派、多种风格和多种具体的理论,但对世界来说,只有一种新闻学。

人们看到,当今的中国,是改革开放中始终以“发展”为基本主题的中国,是改革开放中逐步发生社会转型的中国 ;中国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是坚持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中国;中国是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融中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织中的中国;中国是一个正在被世界结构的中国,同时也是一个正在以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方式结构世界的中国,中国与世界确实变得谁也离不开谁,进入一个相互嵌套的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和理论,正在扩大自己对世界的影响。从1840年以来‘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正在被‘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取代” 。中国,正在建构新的世界观、新的中国观,新的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观。中国的新闻就是如此背景中、如此现实中的新闻,它的丰富与复杂是空前的。因而,只有从中国事实出发,特别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从中国的追求出发,才能真实揭示中国新闻活动的特点和可能的规律。但作为学术研究,我们只能首先把中国作为事实对象,而不能预先作为价值对象。我们在对中国之“是”的揭示中,也许可以对人们产生一些中国之“应”有所启示。

在方法论观念上,《新闻规律论》继续保持我以往“新闻九论” 的基本模式与风格,主要运用历史考察、概念分析、逻辑思辨、理论阐释为主的方法,在新闻哲学层面上对新闻规律展开力所能及的分析与论述。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来说,越是基本的问题、基本的概念,越是需要以哲学的方法展开清理,“没有哲学来澄清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进行语义整编,就容易导致严重误解” 。但是,我会以新闻实践为根本依据,也会以学术界既有经验实证研究的成果为重要参照,以避免规律探索陷入纯粹的宏大叙事或空洞的想象之中。“我们要真想切实地认识世界,就要‘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这就是说,欲要获取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就要将实证的研究和辩证的思维结合起来。” 因为,我深知,“理论要向实践学习的东西,远比它能指导实践的要多” ,“哲学思考和理论创新也是基于深入的经验观察而抽象出来的,不是凭空而来的” 。只有那些基于实践事实的研究,才会获得可信的结果,才有可能对实践有所启示和指导。

在方法论观念上,我始终认为不同的方法各有所长,关键是方法与问题之间要有比较好的匹配关系。概念清理、逻辑分析、有根据有理由的说明解释,就是方法;以理性的方式讲清道理就是最基本的方法。讲道理,有时需要解释,有时需要实证,而实证也是解释,不过是另一种不同于概念分析的解释,“社会现象客观性和主观性兼具,一般说来,要得到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都不可或缺” 。对于那种迷信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取向,我以为还是谨慎为好,而那些固守旧观念、老方法的做法,自然也需要反省。在研究技术、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之间,对于充满人文问题的社科领域并没有那么简单的必然关系。研究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种方法的适应性。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不同性质的所有问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并没有一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我们不能奢望有一种方法论或研究方法可以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所有问题的研究,以多元主义的态度对待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更为恰当” 。“几乎任何研究课题和理论建构都包括了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两种方法”,“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没有人文的科学可能是不完整的” 。每一种具体方法的选用,都要充分考虑到它的适用性,考虑到它与具体环境之中问题的匹配性,“任何一种研究方法,或者是专业术语,必然有其自身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至于一些研究把重点放在了方法的炫耀上而不是问题的探索上,就更是本末倒置了。

新闻活动并不是纯粹的新闻信息传收活动,而是以新闻信息传收活动为基本活动内容与方式的一种复杂社会交往、交流活动。其复杂性在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各种社会力量无不参与其中,各种社会逻辑(权力逻辑、经济逻辑、技术逻辑以及各种其他社会资本逻辑)无不运转其间。这就意味着,探究新闻规律,仅仅用传播学、新闻学的眼光、知识、思维、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综合视野(跨学科或超学科视野)中对其做出整体性的把握。“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称得起在认识分类表中占有一个唯我独尊的位置” ,“如果新闻学研究变得过于与世隔绝,只关注新闻生产的实践世界、快速发展的科技变革、未来的融资模式,或是去比较专业身份,那么,新闻学与公民价值观的根本关系将来可能会变成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 。事实上,任何一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是具有社会整体性的活动,单一视野、单一学科只能把握到有限的内容。只有综合性的立体认知,才有更大可能使人们认识到对象相对系统的、复杂的内外关系,把握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诚如有学者所言,“在现代意义上,没有一个问题是单一学科能够解决的,是需要大家共同来思考的” 。其实,“人类活动领域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个领域的活动往往对其他领域产生出意料之外的影响” ,“学科只是行政和历史的产物,学科本来无领域。本着所有的知识都在解决问题的预设,天下学问皆可为我所用” 。针对新闻研究,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讲得更为直截了当,“新闻业应该是所有相关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一个对象,因为新闻的生产和流通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研究新闻的人应当让自身超脱于狭窄的‘新闻学’领域,应当从整个‘大学’的科系设置中汲取养料” 。国际知名的媒介体制研究专家丹尼尔·哈林在被问及自己的研究身份时也说,“我以为界限分明的学科观念意义不大,大部分学科都有重合的部分,只是做着不同的事情” 。法国学者贝尔纳·瓦耶纳指出,“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以及其他本身还在摸索的整体人类学的研究者,他们都关注新闻学,这说明了由大众传播交织的极其复杂的事件和关系网中新闻学不可能是任何一门学科的特权。相反,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探索,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新闻学这门学科” 。美国学者芭比·泽利泽说得更加到位,“新闻学始终是跨学科的,囊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包括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 ,“把新闻置于不同学术视角的中心至关重要,在那里它可以有最丰硕的成果” 。其实,这也正是我在探究新闻规律、研究新闻问题过程中的学科态度。 这也足以说明,探析新闻规律是件非常艰巨的学术任务。当然,新闻学研究必须有自身的学科专注,而不能漫无边际。

《新闻规律论》将在比较零散的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尽力建构起关于新闻规律研究的基本概念体系与理论框架,努力对新闻规律系统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做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探索。《新闻规律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九大方面。

(1)新闻规律的属性与特征。新闻规律是社会规律系统中的一种或一类。新闻规律属于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社会规律,是主体性规律,是一种社会领域活动规律。新闻规律在一般意义上就是指新闻现象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和演变趋势,或者新闻活动内在的稳定关系及其变化趋势。新闻规律具有社会活动规律、主体性规律的一般特征,诸如客观性、相对稳定性、有限性(范围性)、历史性等。同时,新闻规律具有作为人类一种特殊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特征。比如,新闻规律是以传收规律为核心的互动交流规律,是以新闻信息为核心内容的交流规律,是新闻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的规律,是高度依赖以传播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丛”演进的规律,是人类不断追求新闻自由的规律。

(2)新闻规律的形成。规律不是先在的、预制的,而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产物。自然规律是在自然万物的自然运行中逐步形成的,而对人类这样相对“小时间尺度”的生命存在来说,自然规律看上去几乎是既在的、永恒的或不变的。社会规律是在社会事物的变化演进中形成的,不是一般的自然“事物”运动规律,而是“人类事实”或“人事”规律,是人类的活动规律,是相伴人类而生而成的生成性规律。按此逻辑,新闻规律是在人类新闻活动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人类新闻活动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自在形成的,同时也是在人类新闻实践活动中自觉自为形成的。

规律的生成性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规律有自身的历史性特征。在新闻学视野中,尽管存在着贯穿人类新闻活动始终的可能规律,但有些新闻规律只是一定历史时代的规律、一定社会范围的规律、针对一定新闻活动方式的规律,而非永久性的规律、普遍的规律,有些新闻规律会在新的新闻活动方式产生、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而有些规律则会随着人类某种具体新闻活动方式的消退而消亡。

(3)新闻规律的系统构成。新闻活动系统具有自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新闻规律是个规律系统,具有自身不同维度的构成方式与特点。新闻规律系统的构成分析,实质上是新闻规律的类型化分析,这是从构成形式上对新闻规律更为精细的把握方式。

如果以系统论作为基本的方法论工具,新闻规律系统可分为两大子系统:内部规律系统与外部规律系统。内部规律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各个系统要素本身的演变规律,二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规律。外部规律系统也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新闻系统与社会整体(环境系统)的关系规律,二是新闻系统与社会各个领域系统特别是主要社会子系统(如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系统等)的关系规律。如果从新闻规律系统的层次结构出发,则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的规律:基于人类新闻活动总体特征的新闻活动规律;基于一定社会新闻活动特征的活动规律;基于不同媒介形态特征的活动规律。

如果以现代职业新闻为参照,新闻规律则可以分为人类社会现象意义上的新闻活动历史规律和职业新闻活动规律。而其中包含第三个大的问题:职业新闻与非职业新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当非新闻职业的社会主体也能够像职业新闻传播主体那样生产、传播新闻时,两类新闻活动主体间的关系规律,更是成为极为热门而重要的论题,这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意味着整个传统新闻学开始进入转型时代。

(4)新闻系统要素演变规律。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新闻活动系统是由传者、内容、媒介、收者几个要素构成的,它们的演进规律是新闻内部规律的集中表现。

新闻传播主体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整体上是一个由私人化传播主体为主向大众化传播主体为主的历史变迁过程,最终则是所有社会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都成为可进行大众化新闻传播主体的过程。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成为自主性、自由性越来越强的新闻传播主体,成为越来越能够冲破时空约束限制的传播主体。这在本质上是人类整体以及每一个体新闻自由度不断提高和扩大的过程。因而,可以笼统地说,新闻传播主体的演变规律,就是社会主体不断走向新闻自由境界的规律。所有可能的智能机器的新闻生产传播并不能改变人在新闻生产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智能新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显示了人类作为新闻传播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新闻传播内容的历史演进过程,是与其他内容逐步相区分的过程,是新闻内容相对独立化的过程,也是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过程。伴随历史进程,人类新闻认识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内容在不断深化。这说明新闻与人们的生命、生存、生活、生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作为人类认识、反映甚至塑造、建构事实世界的一种方式,不仅变得须臾不可离,变得越来越清晰和相对独立,而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媒介化社会、媒介化生存进一步表明,“人类离不开新闻,新闻不会消亡”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新闻消亡的流言可能大大言过其实,我们将目睹的也许是新闻的重生而非终结”

新闻媒介是最能反映新闻系统规律的一个要素。媒介形态的实质是各种技术或技术组合的支持与显现。不同媒介形态都有各自的典型性符号系统,不同媒介形态的信息承载介质各有特性。媒介形态的演进过程,在历史的主线上,是不同媒介形态叠加的过程,是后继媒介形态对前在媒介形态的补充过程,是一个加速度进化的过程,也是媒介越来越人性化的过程。媒介形态演进的总体性基本机制是“扬弃”过程,既有新的发明创造和对既有媒介形态的继承,又有对旧有媒介形态的抛弃。

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根基。在宏观历史尺度上看,新闻收受者大致经历了作为人际新闻传播的收受者、作为大众化新闻传播的收受者、作为各种新闻传播模式融合中的收受者三个历史时期。这是一个收受角色逐步自觉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一个由新闻中模糊的收受角色主动性(人际传收)到清晰的收受角色被动性(大众化的传收),再到积极的收受角色主动性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就是当今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收者角色传者化变革。这一过程表明了人类新闻活动方式的变化,而背后最根本的是媒介方式的变化、技术支持的变化。

(5)新闻活动的核心规律。新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新闻的生产、传播和新闻的收受。新闻传收始终是新闻活动的基本关系、核心关系。狭义的“新闻规律”,就是“新闻传收规律”,或“偏向”新闻传播主体一方的“新闻传播规律”。

新闻活动中,传播与收受处于总体的互动之中,离开任何一方的新闻活动都是不完整的。“传收互动”是新闻活动内部的总体性规律,新闻传收活动的规模、效率、方式、模式和实际内容标志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以至整个人类新闻活动的整体状态和水平。

整体性的新闻传收互动规律,是由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收受主体之间的具体活动机制、活动规律呈现的,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选择律,即新闻传收过程,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主体选择行为,选择机制支配着新闻传收过程。二是效用率,即完整的新闻传收过程,是在传播者追求传播效果、收受者追求新闻效用的互动中展开的。三是接近律,即新闻传收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分享,知情意直至行为的互相接近与一致是新闻活动持续不断的根本动力机制。

(6)新闻活动的宏观规律。新闻活动是人类众多社会活动形式中的一种,与整体的社会环境及其他各种活动形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其对社会系统的运行以及个人生存、生活、工作的作用和影响,都是直接可见的经验事实。新闻活动与社会整体的互动规律,应该是新闻规律系统中最为宏观的规律。

在整个社会有机系统中,新闻活动本质上属于认识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精神交往活动或精神文化活动,同时也是贯穿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活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对社会物质系统的依赖性;而建制性、职业性或者说机构性新闻活动(表现为新闻传媒业)的上层建筑性质、意识形态属性,又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对一定社会政治系统的依赖性。对经济、政治、技术的整体依赖性,是新闻活动存在、变化、演进的总体性宏观规律,可以称之为“新闻依赖律”。一定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将从整体上决定新闻发展的水平,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将从整体上决定其新闻制度和新闻运行方式。

技术发展是新闻活动演进的根本动力,这种根本动力关系,从新闻规律的角度可概括为“技术主导新闻律”。技术主导新闻律的主要内容为技术主导新闻业的整体演进,技术主导新闻活动主要方式的变革,技术主导新闻媒介形态的更新,技术主导新闻思维的变化。

(7)党媒的特殊规律。对新闻规律论研究来说,既要探索普遍的新闻规律,更要探索特殊的新闻规律。“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现实,这就使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律。” 党媒体系是中国新闻事业的核心体系。党媒就是党所创办拥有的媒体,是党所领导管控的媒体。

党媒运行有三大规律:一是党性统摄律。党性是党媒的灵魂,党性原则是主导和统领党媒事业、党媒工作的最高原则、总体原则,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总过程和各个环节。二是人民中心的价值律,即人民中心律。“属于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显著特征。”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党媒的价值目标,党的新闻事业也是人民的新闻事业。三是舆论引导的方法律,即舆论引导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媒运行方法律的核心内容。正确舆论的根本标准,就是与党和政府的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用正确的方法反映舆论、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是党媒的核心职能。

党媒运行的三条规律共同构成了党媒规律的有机系统。党性统摄律,是党媒最具特色的运行规律,属于党媒本体性的规律;人民中心律,是党媒运行的价值律,它揭示了党媒运行的价值根源、价值动力与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居于党媒规律系统的灵魂地位;舆论引导律,反映的是党媒的核心任务以及主要工作方式方法的内在特征,属于党媒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法律。

(8)新闻规律的实践体现。新闻规律是看不见的存在,隐藏贯穿在人类的新闻活动中。但是,新闻规律的客观作用与影响会体现在新闻实践活动之中,新闻活动主体在不同的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生产与传播活动、新闻收受活动、新闻管理控制活动等)中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违背)新闻规律。在新闻理论研究中,人们通常更为关注的问题是新闻规律对传播主体“提出”的客观要求。

在传统新闻业时代,大众化新闻传播的主导性使得新闻实践者与研究者都特别关注新闻规律在职业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所谓体现,侧重点是指新闻规律对职业新闻传播活动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新闻活动主体对职业新闻生产与传播活动提出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诸如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公开、透明、对话等。如果新闻活动主体对新闻规律的认识把握是准确的,并且确实是按照新闻规律制定新闻准则的,那就可以说,新闻活动主体的新闻行为体现了新闻规律,而那些依照新闻规律制定的活动规范就是新闻规律的直接体现。大概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们经常把依据新闻规律制定的一定行为原则或规范直接当作了新闻规律本身,但这在理论逻辑上是有误的。

在人类新闻活动进入“后新闻业时代”,传统上依据新闻规律针对职业新闻传播主体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应该“普遍化”到非职业新闻的生产传播活动之中。尽管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但其“应当性”是不可否认的。何况在目前的新兴媒介环境背景下,非职业新闻的生产传播即民众个体与“脱媒主体” 的大众化新闻生产与传播活动不仅越来越广泛,而且对整个新闻业和人类新闻活动方式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结构性影响。因而,按照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展开新闻活动,应当成为所有新闻活动主体应有的基本素养和规范自觉。

(9)新闻规律的作用机制。新闻规律作为一种客观的新闻活动机制,有其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的基本方式。从区分意义上看,主要有两种方式:自发为主的作用方式、自觉为主的能动运用方式。从综合意义上看,则可以说,新闻规律总是以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方式或机制对新闻活动主体产生作用和影响的。

新闻活动主体既可能不自觉地遵守新闻规律,也可能不自觉地违背新闻规律。若违背了新闻规律,规律就会以自己的客观力量惩罚新闻活动主体,从而使新闻活动主体在经验教训中体会、认识到新闻规律的存在,进而改进自己的新闻行为。

更重要的是,新闻活动主体应该积极认知、探索、掌握新闻规律,也就是认识和掌握新闻活动的基本特征,认识和掌握新闻活动内部以及新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稳定关系,并且自觉尊重新闻规律、按照新闻规律去从事新闻活动。

认识新闻规律、掌握新闻规律、运用新闻规律,都是相伴新闻活动实践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作用机制同样是一个历史的统一过程。

如前所说,规律探索是学术研究追求的直接目标,在学术范围内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自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规律研究特别是社会活动规律的研究是高难度的探索工作。“规律的发现和论证是非常严肃而艰苦的事,它要经过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表面上升到本质的思维过程,与工作经验总结不是一回事。”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说:“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 有学者谈及经济规律探索时写道:“人的行为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由此决定了探索人的行为以及有关的经济运行规律,比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实际上更为困难。” 这些判断其实适用于所有的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领域,当然也适用于关于新闻规律的探索。而且,与其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规律研究相比,新闻规律研究也许更加困难,因为与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相比,新闻活动方式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简直是日新月异。伴随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传播技术的飞速提升,新的媒介形态、新闻样态不断涌现。如何在变化万千的新闻现象中,在不断更新的媒介形态关系中,在不断改变表现形式的传收矛盾关系中,发现、认识比较稳定的内在关系或基本发展趋势,确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而关于新闻系统与社会整体运行的规律性关系,新闻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规律性关系,就更是庞大和复杂的问题,需要比较全面系统且专深的人文社科素养。

规律研究也是“风险”较高的一类研究活动。仅从学术意义看,规律认识是所有理论研究中带有终极性追求目标(但认识活动本身没有终极性,也不存在终极性的真理)的研究,即学术研究的目标就在于认识相关对象的内在本质、揭示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即使那些声称人类活动没有规律的研究者,一旦仔细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立即就可发现他们实质上也在探索对象领域中稳定的要素及其各种可能关系,这无疑就是关于规律的探索。事实上,如果认识了一定对象的变化发展规律,也就意味着完成了一定阶段的认识任务,可以开启下一阶段的认识活动,可以探求更为深入、细致或更为宏观、一般的规律,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同样如此。

因而,在新闻规律探索中,也要像在其他规律探索活动中一样,不轻言发现了规律、认识了规律,更不轻言已经掌握了规律。恩格斯的一段话是值得时时牢记的,“给随便遇到的平凡事实加上一个响亮的名称,把它吹嘘为自然规律,甚至吹嘘为基本规律,那末科学的‘更加深刻的基础的奠定’和变革,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甚至对柏林《人民报》的编辑部来说,都是可以做到的了” 。认识规律的目的是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如果动不动就说已经认识了规律,或者说只有“我们”能够认识规律,都不是科学理性的精神。自然规律的“绝对性”使人类可以“预告”一些事实/现象将会确定发生,但并不存在具有这样功能作用的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是统计性的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性规律。因而,只要能“预测”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很“好”的社会规律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我们曾经轻言认识了规律、掌握了规律,于是便随心所欲、任意妄为,给我们的事业带来重大的伤害,我们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科学精神已经完成的就是使人们在施展自己想象力的时候能够比一厢情愿的自我中心者做得更好” 。新闻规律,对于新闻研究者来说,是个具有整体性、本质性的问题,自然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而“复杂的问题是没有简单答案的” ,我们需要沉心静气地慢慢探索。


注释:

[1]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这一名称,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参见陈力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J].新闻记者,2017(9):70-80;宫京成.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新闻学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兼与陈力丹教授商榷[J].新闻记者,2017(10):65-71。

依我之见,中国特色新闻学是可以说的,也是有客观根据的,参见杨保军,李泓江.新闻理论研究的当代中国特征[J].新闻界,2018(2):23-39,46。我以为,新闻学只有一种,但可以有基于不同客观社会环境的不同新闻学派。所谓中国特色新闻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属于新闻学的一个特有学派,并不能替代新闻学这一学科总名称。中国特色新闻学,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逻辑建构的。改革开放以来(始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参见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kOIi4K3K4tZDrV4zanA4SS/ROW6Muc+xUipfrNFwL6V5W4htUIdxjwI72X+5/U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