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4)总体情况分析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4)编制方法与上一年相同,15个基础指标计算出5个分指数,再合成一个总指数。具体做法是先对15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然后用乘法合成公式和指数等权重法计算出5个分指数,再合成一个总指数 。根据这一方法对201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发展总指数和5个单项指数进行得分测算和排序,结果见表1。

从CMDI(2014)总指数来看,与往年相比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整体排名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东部沿海地区排名基本都靠前,中西部地区排名较为落后,这与目前这些地区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是基本对应的,表明中国传媒业发展总体上也呈现出板块式结构特征。与2011年相比,有12个省区市的总指数排名没有发生变化,变化较大的省区市是云南(-9)、内蒙古(+6)、新疆(+6)、海南(-4)、福建(-3) 。虽然从局部来看,部分省区市的排名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动,但过半省区市在指数排名中位置相对稳定,没有排序上的大幅变化(指上下幅度超过两位),因此从传媒业的整体格局来看还是比较稳定的。从增速上看(见表2),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除海南、云南、上海外其他省区市总指数得分均比上一年有所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总指数增速最快的8个省区市是新疆、辽宁、河南、内蒙古、甘肃、贵州、四川、天津,它们是2012年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增速最慢的8个省区市是上海、云南、海南、福建、湖南、湖北、河北、北京,它们是我国传媒综合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似乎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为了进一步厘清中国传媒业在2012年的发展特点,下文将利用四分位数法和历时性的跨年度比较从不同角度对CMDI(2014)进行深入分析——既关注各指数的总量水平,也注意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期全面把握中国传媒业2012年发展的特点、脉络和趋势,并加以阐释。

表1 CMDI(2014)主要测评结果
(2012年数据,北京不含中央,下同)

表2 CMDI(2014)总指数与分指数增长速度排序(按可比口径计算)

(一)对CMDI(2014)的结构性分析

利用描述统计四分位数 的方法,笔者对CMDI(2014)全国总测评表与增速 (见表1和表2)进行结构性分析。根据这个方法,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三个四分位数是:Q1,云南(55.29),Q2,福建(57.19),Q3,辽宁(63.81)。 由这三个四分位数,可以把31个省区市分成如下四个等份。 前25%省区市: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天津、辽宁;中前25%省区市:湖北、四川、河南、黑龙江、湖南、陕西、内蒙古、福建;中后25%省区市:河北、重庆、新疆、山西、安徽、吉林、江西、云南;后25%省区市:广西、甘肃、宁夏、贵州、青海、海南、西藏。以上总指数排序和分类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传媒产业2012年综合发展水平的大概情况。

1. 四类省区市成员变化比较

其一,前25%省区市和后25%省区市成员相对稳定,中部50%省区市成员变化较大。

从四类省区市各自成员来看,与2011年相比,前25%省区市 中湖北跌出,辽宁进入,其余省区市没有发生变化;在中前25%省区市中,云南跌出,内蒙古由中后25%省区市进入中前25%省区市,湖北由前25%省区市跌入中前25%省区市;中后25%省区市中,云南由中前25%省区市跌入中后25%省区市,新疆由后25%省区市前进到中后25%省区市;后25%省区市中,广西由原来的中后25%省区市跌入后25%省区市,新疆则前进到中后25%省区市。可以看出,前25%省区市和后25%省区市的成员变化小,而中前和中后25%省区市的成员变化大,相对而言成员变动较大。这是因为这一部分省区市的指数得分区间较小,两类别省区市成员更易发生频繁更替。

考虑到中部50%省区市的成员指数得分比较接近,部分省区市的指数排名并不稳定,仅与上一年比较无法把握其变化的特征,因此笔者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去比较四类省区市成员的变化。2007年至2012年6年间固定处于前25%省区市的成员有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固定处于中前25%省区市的成员有河南、福建;固定处于中后25%省区市的成员有江西、安徽、重庆;固定处于后25%的成员则是西藏、贵州、甘肃、宁夏和海南。值得一提的是,前25%省区市中排名第8的成员在6年间变化相对较大,先后有四川、辽宁、湖北处于这一位置,并且排名不断交替。这是因为前25%省区市排名第8的成员传媒业整体实力优势不明显,与中前25%省区市排名靠前的成员得分相近,因此这一位置的竞争较为激烈。

总体看来,中前25%和中后25%省区市的固定成员相对较少,前后25%省区市的固定成员较多,再次说明中部50%省区市成员变化较为频繁。处在这个中间地带的各成员传媒实力并不稳定,充满变数,它们之间的竞争格局也还没有固化,更具发展潜力与活力空间,往往容易成为异军突起、打破僵局的新生力量。有不少成员凭借某一两项分指数的迅速增长在总体排名上进步较快,但从短期内看仍难以撼动前25%省区市的领先地位,而后25%省区市成员的传媒实力与其他三类省区市相比落后较多,也很难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提升。

其二,传媒产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受到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有时部分省区市的传媒发展会偏离其经济发展水平。

从2012年四类省区市各自成员的地理位置来看,前25%省区市大部分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后25%省区市大部分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间50%省区市在地理位置上未表现出明显特征。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6年间总指数排名始终处于前25%的省区市大部分也都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排名始终在后的省区市则大部分位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展的东西部不平衡现象在传媒业上同样得到体现。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传媒产业实力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比较四类省区市成员传媒发展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特点,我们将CMDI 6年间排名上升3位以上以及下降3位以上的省区市列出来进行分析。上升3位以上的省区市有5个,它们分别是陕西(+9)、湖南(+7)、湖北(+4)、辽宁(+4)、黑龙江(+4);下降3位以上的省区市有6个,它们分别是河北(-8)、山西(-6)、福建(-5)、青海(-5)、江西(-4)、吉林(-4)。陕西在5年间从中后25%省区市上升到中前25%省区市,上升幅度最大,湖南、辽宁也分别向前上升了一类省区市,黑龙江、湖北仅在本类省区市的排名上有所上升。河北和山西均由中前25%省区市下跌到中后25%省区市,青海由中后25%省区市下降到后25%省区市,福建、吉林、江西仅在本类省区市的排名有所下降。纵观这11个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大的省区市,90%以上都是在中部50%省区市发生变动,与上文的结论一致。从它们的地理区域分布来看并无显著规律,从侧面反映出在地理位置上同处相同区域的省区市其传媒业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同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陕西传媒业发展就较快,排名上升较多,而青海则与其他省区市相比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受各省省情、政策方面的影响。东西部的传媒业发展状况从各自内部来看参差不齐,有时部分省区市会超越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成为带动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 四类省区市指数得分比较

其一,在总指数得分上,前25%省区市分差较大,其他三类省区市分差相对较小。

从四类省区市总指数得分来看,前25%省区市处在84~62,中前25%省区市处在62~57,中后25%省区市处在57~55,后25%省区市处在55~47。由间距来看,前25%省区市为21个单位,差异较大,各省区市发展较不均衡,整体实力悬殊,但与上一年相比缩小了一个单位。其他三类省区市的指数得分间距分别是5、2和8,在上一年中,中前25%、中后25%、后25%省区市的得分间距分别是5、4、8。由此看出,与上一年相比,2012年中后25%省区市的传媒发展程度逐步接近,而后25%省区市和上年一样,各省区市的传媒发展不同步,实力差距较大。纵观6年的CMDI数据,总指数排名均是前25%省区市的分差较大,其他三类省区市的分差相对较小。

其二,前25%省区市传媒发展全面领先于其他三类省区市。

从四类省区市总指数的平均得分来看,前25%省区市的平均分为72.09,分别比全国和中前25%省区市的总指数平均分高出12.13和12.92个单位。同时,前25%省区市的巨大领先优势拉高了全国传媒业总体实力的平均水平,其余类别省区市的总指数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前25%省区市的平均分为59.17,与全国平均分相近。中后25%省区市和后25%省区市的平均分分别为56.14和51.36,分别比全国平均分低3.82和8.6个单位。以上数据显示,后50%省区市的传媒实力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中前25%省区市中,过半成员的传媒实力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前25%省区市的传媒实力在四类省区市中遥遥领先。

从四类省区市五个分指数的平均得分来看,前25%省区市在盈利指数、受众消费指数、媒介环境指数上的平均分均超过全国平均值10个单位以上,其中在媒介环境指数上领先最多(19.93),其次分别为盈利指数(13.74)、受众消费指数(12.61)、生产指数(8.23)、广告竞争指数(6.16)。中前25%省区市除在生产指数上的平均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四个指数的平均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分差最大的是受众消费指数(-3.08)。中后25%省区市除生产指数外其余四个指数的平均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在媒介环境指数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相差了6.87个单位。后25%省区市除广告竞争指数外其他四个指数的平均分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在生产指数、媒介环境指数和盈利指数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最大,均超过10个单位以上。

以上数据显示,前25%省区市的传媒发展水平全面领先于其他三类省区市,其中媒介环境方面的优势最为突出,又一次显示出经济发展水平对传媒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宏观经济发展与传媒业发展的联动效应也带来前25%省区市在盈利能力、受众消费能力方面的较大领先优势。

3. 四类省区市指数增速比较

其一,与2011年相比,后25%省区市传媒业整体实力进步较快。

2012年四类省区市除前25%省区市外总指数平均分均比上年度高出了1个单位左右,而后25%省区市的增幅最大,达到1.59个单位。由此可知,传媒整体实力上升最快的是后25%省区市,已经连续两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前25%省区市的平均分则比上年减少1.73个单位,显示出其增长速度与其他三类省区市相比有所放缓。

人们一般会认为,传媒业发达地区增长较快,而传媒业落后地区增长较慢。但以上数据显示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对比前25%省区市和后25%省区市,前者增速排名大部分都低于其指数排名,后者连续两年全部省区市增速排名都高于其指数排名,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方面得益于该类省区市各成员传媒实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他类省区市传媒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特别是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前25%省区市要想在原有的传媒产业基础上更进一步尤为困难。

具体来看各类省区市内部成员的总指数排名与增速排名,前25%省区市中除辽宁(全国第2)外,所有成员增速排名均低于其指数得分排名,特别是上海,其增速排名全国垫底。中前25%省区市中,内蒙古、河南、四川、陕西的增速排名均高于其指数排名,其中增速排名最高的是河南(全国第3),最低的是福建(倒数第4)。中后25%省区市中,新疆、安徽、吉林、江西的增速排名均高于其指数排名,重庆的指数排名与增速排名持平,其中增速排名最高的是新疆(全国第1),增速排名最低的是云南(倒数第2)。在后25%省区市中,所有成员的增速排名都高于其指数排名,其中增速排名最高的是甘肃(全国第5),最低的是海南(倒数第3)。值得注意的是,在后25%省区市里,除西藏、海南、广西外,其余成员的总指数增速排名均在全国前50%。

图9 CMDI(2014)四类省区市各指数平均分

以上数据显示,四类省区市内部成员的发展速度不一,表明每类省区市各成员的发展态势是不一样的,少数发展较迅速的成员极有可能成为该类省区市的潜在增长极,甚至实现质的突破前进到前一类省区市,而一些发展显出疲态的成员则可能跌到后一类省区市,即使在成员较为稳定、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前25%省区市也酝酿着潜在的竞争。例如,山东、天津的总指数排名在2007年以来稳定在第6和第7,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则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上海在总指数排名继2011年被广东超过后2012年又被江苏超过,显示出前25%省区市内部成员激烈的竞争。而后25%省区市里西藏排名相对稳定,海南则排名上下波动幅度较大。

其二,四类省区市五个分指数发展速度参差不齐。

在生产指数上,只有中后25%省区市的生产能力进步较快,其生产指数平均分比上年提高了2.21个单位,由上年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升到领先全国平均分1.19个单位。其他类省区市与上年相比生产能力均有所下降。在盈利指数上,除了中前25%省区市有所提升,其他类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下降最多的是前25%省区市,因此相较于其他类省区市的领先优势有所缩小。在受众消费指数和广告竞争指数上,四类省区市都有所提升,其中受众消费指数上升最快的是中后25%省区市,提升了5.73个单位,广告竞争指数上升最快的是后25%省区市,平均分增加了6.85个单位。在媒介环境指数上,除中后25%省区市外其他类省区市均有所提升,速度最快的是前25%省区市,上升了2.95个单位,说明在媒介环境方面前25%省区市的优势进一步增强。

综上,除了在传媒总实力上四类省区市的增长速度不一样,五个分指数的增长速度也参差不齐。总的说来在生产指数和盈利指数上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省区市都有所下降,但降幅不一;在广告竞争指数、受众消费指数和媒介环境指数方面,绝大部分省区市的平均分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受众消费指数上,后50%省区市和前25%省区市的增速比较接近,说明与2011年相比,大部分省区市在受众消费能力的培育上有所突破。在广告竞争指数上,后25%省区市的增速远超过前三类省区市,表明排名比较靠后的省区市由于基数较小、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原因,在广告竞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广告竞争力已然成为这类省区市的传媒增长极。

4. 四类省区市传媒发展特点小结

通过对CMDI(2014)的横向分析和纵向对比,四分位数法划分的四类省区市传媒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其一,前25%省区市传媒发展特点:从整体来看属于均衡发展强势领导型,从内部来看属于传媒实力及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的非均衡发展型。

前25%省区市在总指数及分指数上均强势领先于其他类省区市,但是从内部来看,其总指数分差接近20个单位,该类省区市中排名第1的成员比排名最末的成员高出了19.58个单位,这一差距远高于其他三类省区市的总分差(仅为14.53个单位)。这一方面体现出前25%省区市的领先优势,但与此同时也说明前25%省区市各成员的传媒产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从纵向来看,该类省区市的各指数平均分仅在受众消费指数、广告竞争指数和媒介环境指数上比上年有所提升,但其增速与其他三类省区市相比并无优势,甚至略低于其他三类省区市的增速。

其二,中前25%省区市传媒发展特点:从整体来看属于非均衡发展快速增长跟进型,从内部来看属于传媒实力相近的均衡发展型。

横向来看,此类省区市的传媒产业除了在生产能力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明显领先于后50%省区市外,在整体实力、盈利能力、本土受众市场开拓能力、广告竞争能力、媒介环境状况等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前25%省区市的差距较大,而在内部成员间的得分间距较小,说明各成员传媒实力接近,内部发展较均衡。纵向来看,该类省区市各指数平均分除生产能力外其余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在广告竞争指数、盈利指数和总指数的增速上高于前25%省区市。

其三,中后25%省区市传媒发展特点:整体来看属于非均衡发展缓慢增长追随型,从内部来看属于传媒实力相当的均衡发展型。

横向来看,该类省区市在生产能力、盈利能力方面紧跟中前25%省区市,而在广告竞争能力和媒介环境方面与中前25%省区市和后25%省区市的差距都相对较大,既显示出对后25%省区市的领先优势,也显示出与中前25%省区市相比仍然落后较多。需要指出的是其本土受众市场开拓能力领先于中前25%省区市,其内部成员总指数得分间距仅为1.67个单位,说明大部分成员传媒实力相当,内部发展非常均衡。纵向来看,该类省区市各指数平均分除媒介环境和盈利指数外其余指数均有所提升,其媒介环境指数是四类省区市中唯一有所下降的,而生产指数则是四类省区市中唯一上升的。

其四,后25%省区市传媒发展特点:从整体来看属于全面落后的低水平稳定均衡发展型,从内部来看属于传媒实力及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的非均衡发展型。

横向来看,该类省区市在本土受众市场开拓能力和盈利能力上紧跟中后25%省区市,在广告竞争能力上反超中部50%省区市,在生产能力和媒介环境状况方面则落后其他三类省区市较多。内部来看,该类省区市得分间距为7.21个单位,略小于中部50%省区市的差距,与上年相比得分间距进一步缩小,但其内部成员的传媒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纵向来看,后25%省区市的传媒实力虽有所提升,但由于其原有传媒实力与其他三类省区市相比相差太多,所以在指数排名上仍全面落后于其他三类省区市。各指数平均分除盈利指数和生产指数外均有所提升,其中受众消费能力和广告竞争力上升幅度较大。

(二)对CMDI(2014)的动态分析

用四分位数法对31个省区市的分析仅体现出四类省区市的发展特点,下面笔者将进一步从整体去把握CMDI(2014)增速的变化特征。

1. 指数得分和增速之间的相关分析

从前面的结构性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总体的传媒发展水平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但从指数的增长速度上看,情况却大相径庭。当以2007年为基点,对比2012年总指数得分变化情况时,结果显示,所有省区市6年间传媒实力均稳步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前8个省市依次是云南、辽宁、广西、江苏、山西、甘肃、海南、湖南,升幅均达10个单位以上,上升幅度最小的8个省区市依次是上海、河北、北京、福建、山西、吉林、安徽、内蒙古。这些省区市既有传媒实力强大的东部地区也有传媒实力欠佳的西部地区,显示出增长速度快慢与其原本的传媒实力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指数得分排名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指数得分与增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媒介环境指数外,4个单项指数及总指数同它们的增长速度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都很小,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而媒介环境指数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依赖性最强,与原有的经济基础排名关系较大,因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指数得分排名与增速排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另外通过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 和Kendall协同系数 以度量变量间非线性的单调关系后发现,盈利指数、受众消费指数、广告竞争指数和媒介环境指数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见表3)。

综上,生产指数、总指数得分与其指数增长速度之间既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也不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可见,从总指数的增长速度上看并没有体现出区域性特点,同总指数得分也没有明显联系。这是因为一些原有实力较差的省区市即使增速较快,但在短期内要追赶原本实力就很强的省区市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指数得分排序上很难有较大上升,与之相反,一些原本传媒实力就很强大的省区市,即使增速有所放缓,其排名依然靠前。因此增速的排名并不能完全反映各省区市传媒实力的变化。我们看到几年来一些中西部地区在各分指标的增速排名上不断变化,显示出其缺乏一种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而与传媒业发达地区相比,其原有实力不够强大,增长动力不足,因此很难在指数排名上有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传媒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看到其传媒实力扩张的速度和潜力,这对于缩小东西部传媒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差距是个利好信息;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传媒基础比较薄弱,相对于其他地区,这一增速优势在短期内并不足以带来传媒实力的大幅提高及全国排名的明显上升。

表3 指数得分与增长速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r表示Pearson相关系数,rs表示Spearman秩相关,T表示Kendall协同系数。

*p<0.05,**p<0.01。

2. 指数增速比较

其一,五个分指数与总指数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分指数中受众消费指数上升最快。

比较2011年总指数与单项指数的全国平均分增速,受众消费指数增长最快,其他指数按增长速度依次为广告竞争指数、总指数、媒介环境指数、生产指数、盈利指数,其中生产指数和盈利指数均出现了负增长。这一情况与上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主要以盈利增长为主要突破口,在本土受众媒介消费能力的维持上显出疲态,而2012年广告竞争指数和盈利指数的增长有所回落,受众消费能力则大幅提高。

将31个省区市的各分指数增长速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显示(见图10),各分指数增速大体呈“S”形曲线,其中受众消费指数曲线起伏最大,其次是广告竞争指数、盈利指数、生产指数和媒介环境指数。这表明,分指数增速排名最前几名和最后几名的绝对值差在明显拉大,一方面显示出各省区市在发展传媒业时各自的强弱项存在很大差别,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最终分指数的增速差距也会反映到总指数增速及排名的差距上去。

图10 CMDI(2014)五个分指数年增长速度

具体到位于不同排名位置的省区市时,其传媒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部分省区市在各项指数上全面均衡发展,有部分省区市仅依靠某一两项指数的突出优势形成其传媒业发展的增长极。具体来看各省区市五个分指数的年增长速度,在生产指数上,仅五分之一省区市有所增长,增速最快的吉林和增速最慢的黑龙江之间增速差为近4个单位,分差较小,主要是因为构成生产指数的两个分指标报纸总印数和电视年播出时长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在盈利指数上,仅有六分之一省区市有所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湖北和增速最慢的上海之间增速差为11.58个单位。在广告竞争指数上,六分之五的省区市均有增长,增速最快的贵州和增速最慢的上海之间相差21.64个单位,差距有所缩小,但还是显示出各地在广告竞争能力的开发程度上是不同的。在受众消费指数上,大部分省区市都实现了增长,增速最快的新疆和增速最慢的云南之间的增速差为25.38个单位,是所有指数中差距最大的。与2011年相比,分差的拉大显示出各省区市间在受众消费能力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媒介环境指数是增速差距最小的一个分指数,除西藏外,其他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增速最快的江苏和增速最慢的西藏之间分差为3.25个单位,而两地的指数得分排名也相差较多,显示出媒介环境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影响。与2011年相比,媒介环境指数增长最快和最慢的省区市相同,分差缩小,说明在媒介环境方面各地发展较为稳定。

以上数据显示,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不仅在地域上显示出不均衡性,不同指数的增速差距也反映出了其传媒产业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从五个分指数看,各省区市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省区市在某一项指数上发展较快,而其他指数则发展较慢,这说明其传媒业各方面的发展仍然不够均衡。另外,各省区市在生产能力和传媒环境指数的增长上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大多数省区市呈稳定增长,而在本土受众媒体消费能力的开发和广告竞争能力上,各地的增长速度极不一致,差距较大,既有大幅上升的,也有大幅下降的,呈现出传媒产业发展路径多样化的特征。得益于受众消费指数的大幅提高,近几年来依靠广告竞争能力作为传媒产业发展突破口的状况在2012年发生了变化,也说明中国传媒业不再单纯依靠广告增长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而是兼顾受众媒介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开发,从传媒产业的需求市场来寻找传媒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其二,2007年至2012年6年间CMDI总指数与分指数动态变化分析。

现根据CMDI 2007年至2012年6年间总指数与五个分指数的全国平均值(见图11),进行中国传媒发展指数历年趋势比较分析。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国总指数和各分指数平均值大部分达到最低点,而在此后的2009年经济好转之后急速发展,连续四年保持稳中求升的发展趋势。具体来看各指数的变化情况,总指数、生产指数及媒介环境指数基本呈平缓曲线,历年变化不大。盈利指数除在2008年大幅下降外,2010年也经历小幅下降,在之后的2011年又出现高速增长,2012年则再次下跌,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反映出各种媒体仍在不断探索各种新的盈利模式,短期会有一些波动,但长远来看,盈利能力仍然稳定上升。受众消费指数继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持续增长之后,2011年也经历了高涨回落期,但在2012年又一次迎来高速增长期,说明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仍在不断调整经营模式,以形成新的核心优势,稳定自己的受众市场。广告竞争指数则在2008年之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虽然在2011年增速有所放缓,但在2012增长加速,反映出中国广告市场还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

图11 2007—2012年CMDI各指数全国平均分走势

综上,媒介环境指数和总指数拟合度最高。其他指数从短期看会出现一些不均衡发展的波动现象,但从长远看大部分保持均衡发展,表现为某些年份某个单项指数会落后或超越于其他分指数的发展,但在下一年又恢复同步,从而达到整体的均衡向前发展。

(三)主要结论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4)课题组通过对生产指数、盈利指数、受众消费指数、广告竞争指数、媒介环境指数这一指数体系的比较分析发现: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良性协调发展,从实力格局来看比较稳定,从增速上看大部分省区市的传媒总指数得分与2011年相比均有所上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四类省区市中前25%省区市大多属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后25%省区市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呈现出区域性板块格局,但在总指数增速上则是后25%省区市发展较快,在分指数发展速度上参差不齐,有着各省区市内部的特点。除媒介环境指数外其余指数与其增速间不存在简单线性相关,从短期看五个分指数没有保持同步发展,从长远来看则呈现均衡发展。进一步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通过对CMDI(2014)增长速度的分析发现各省区市的总指数以及五个单项分指数的增长速度不像传媒整体实力那样有着明显的区域性板块格局,总体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势头良好,总指数增长速度的排名大都比较靠前,呈现追赶的态势,这对于提高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传媒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差异是极为有利的。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传媒业落后地区发展的绝对速度不是很明显,其传媒发展水平同传媒发达省区市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纵观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这6年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东高西低的区域性板块格局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东西部不平衡现象在传媒业上同样得到体现,并且在短期内较难扭转,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这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传媒产业实力的形成和变化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们选择媒介环境指数作为CMDI指标之一的原因所在。

第二,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社会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必须有与其相应的经济基础,其实质可看作一种经济资源的社会分配。而这种经济资源的社会分配必将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种相互影响制约的动态过程。传媒产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传媒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表现在短期内各省区市指数增长速度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各分指数增速没有保持协调同步,但从长远来看各分指数的增速之间仍保持相同的走势,最终依靠一两个优势指数和部分省区市传媒业的优先发展带动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与往年相比,2012年各指数发展的最大不同是受众消费指数大幅增长,增速超过了广告竞争指数。对比往年的数据,通常是广告竞争指数在五个分指数中增长最快;但在2012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广告竞争仍然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受众消费能力上升更快,成为传媒业可以期待的一个新的发展突破口。而随着受众媒介消费需求市场的打开,将会带动传媒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广告市场的扩张,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革。

(执笔者:李凤萍) QY3ygURsSMQc7VDUOuoLKjcKOlS1AAUTtg7MyF42QQUpdYfGOsrSta8DCAB4C+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