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一、基于互联网的逻辑:中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一个市场的领导者给这个市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比较容易看得到的是它对于市场份额的强力分割和占有,但我们不大容易看到的是它对于市场标准、市场运作法则乃至市场基础设施的重大改变。譬如,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它不仅占有了中国电影院线的巨大票房,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胃口”和标准。而今天传媒领域的领导者是谁?毫无疑问,是互联网。互联网对于我们今天的传媒领域而言,不仅仅是它攻城拔寨、摧枯拉朽的市场进取的态势,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从传播领域的底层设计上改变着传播运营和价值实现的基本法则。

一直以来,我们做传统媒体的人往往只是把互联网及互联网所创造的种种传播形态(如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视为传统媒体价值链条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这其实是传统媒体的自信傲慢所导致的战略操作上的一个严重误区。只要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传播领域的基础性的底层设施,就像一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一样,规定着你的运作方式、决定着你的价值评估、划定着你的运营空间。你不依循它的规则和逻辑,你就是一个画地为牢、坐以待毙、没有未来的“活化石”,你就无法真正地有效利用今天由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机会、便利和资源。我们今天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种种压力、挫败和困境大体上都来自对于互联网逻辑的懵懂无知。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的逻辑呢?面对这一逻辑,我们传媒操作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至少有这样两个关键词应该记取:

(1)关联。互联网就是对于一切社会要素、市场要素的关联整合的过程。互联网进入我们生活的最初阶段,是利用它的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实现了对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内容供应状态的互联互通,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第一代综合门户网站构成了最初的“内容网络”;紧接着,它以包含现实体验又超越现实体验的方式实现了某些内容服务与人的需要的极致化对接,如第二代功能型门户——百度、腾讯和淘宝——所做到的那样。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则实现了人际网络的互联互通,使人和人的沟通和社会协同呈现出一种无远弗届、无所不至的巨大可能。这种巨大的可能性空间大于社会的价值就在于:原本散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闲置的时间、闲置的智能与智识以及闲置的资源在全人际的范围内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调用和功能性配置,形成种种价值协同的社会形态。以维基百科、互动地图的智识生产为代表的“众包生产”就是这种资源配置、社会协同创造价值的典型。

下一步的互联互通就是物联网。再接下来就是内容网、人际网和物联网之间的互连互通及基于这种连接的社会协同,其所创造的巨大的价值增量空间是难以想象的。由是观之,如果我们不搭上互联网这列通向未来的列车,那么我们还有多少自我盘整的空间呢?

(2)开放。首先是自我的开放。要打开自己的视野和运作格局,不能仅仅盯着自己把控的“一亩三分地”。要将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产业整合和市场协同中利用别人的资源、别人的品牌、别人的渠道去做传播和社会服务,这是媒介融合和市场“碎片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机遇,对于这样一个机遇视而不见是最大的机会损失。

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什么是机会?只有能够生出新的机会的才是真正的机会。进一步说,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别人的机会,我们就没有机会。合作共赢是互联网时代功能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基本法则。就今天的传媒发展和运营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以人为本的传播规则的创新:旨在实现媒体和用户关系,特别是权利关系的重构。其中“以人为本”的内容服务逻辑,传播权力中选择权、接近(决策)权以及表现表达权的规则化社会分享是其操作要点。

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的创新:旨在实现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市场版图与价值资源的重构。

系统协同下盈利模式的创新:以“关联—节点式”的价值对接方式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盈利模式的重构。

最后想引用一个寓言。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为什么能够把大象雕琢得如此栩栩如生。米开朗基罗说,大象就在石头里存在着啊,我不过是把不是大象的那部分石头去掉了而已。我想说的是,互联网的逻辑就在那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存活在那个趋势和逻辑中,把不属于那种趋势和逻辑的东西抛弃掉。

二、本报告内容简介

本报告所建构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hina Media Development Index,CMDI)体系强调把对全国和各地区的传媒综合实力的整体监测与评估,放到一个大的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中去,着眼于从媒介的生产结构和规模、传媒的盈利模式、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传媒经营本身的发达和利用程度,以及媒介消费特征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去搜寻、整合和挖掘我国现有的各种权威、经典的经济统计和传媒专业指标及数据,并辅以科学方法进行归纳、研究与处理,从而构建出一个综合、动态、结构性的指标体系。

我领导的课题组自2008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传媒发展指数”这个概念,并创建了一整套用于评价测量的指标体系,其目的是:其一,将我国现有的各种权威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数据与传媒业的数据形成关联,在这种关联中形成新的指标,实现对既有统计数据的价值挖掘;其二,构建传媒发展状况的评测指标体系,监测与评估全国及31个省级行政区(即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区市)的传媒综合实力,为制定传媒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其三,通过舆情监测方法观察与评估媒介业在整个社会议题中的热点、重点和关键所在,以期为媒介业提供一个社会观照的镜子;其四,对我们锁定的当下传媒业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并以专项评测报告和研究专论的形式加以呈现。

本报告分为6个部分:主报告、分省区市报告、专项报告、研究专论、传媒观察、附录。

主报告又分为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4)全国总报告和区域比较研究报告两大部分。总报告着重描述和分析了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4)的最新主要研究结果,并对这一指数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包括公布2012年度中国31个省区市的总指数得分、排名及聚类变化,研究CMDI(2014)总指数、分指数与上年度的动态变化,比较CMDI(2014)全国主要区域的指数平均值与排名,并选取若干代表省区市进行传媒实力比较和原因分析。

分省区市报告,对全国(不包含台、港、澳)及31个省区市分别进行全国及各地区情况概述。此外,在分省区市报告中还包括2012年度的分省区市的指数指标的基本面分析。

本年度专项报告有二:一是中国区域传媒经济的差异研究与相关性因素分析。我们基于相对差异分析的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5年间的宏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传媒经济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一系列有理论认识和实践价值的结论;二是对于中国媒体官方微博(简称官微)2012—2013年度运营状况的系统测评。白皮书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和分析了媒体微博运营的背景及现状、媒体微博影响力、媒体微博平台特性、媒体微博案例分析、媒体微博营销趋势,并由此对媒体微博的运营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本年度的研究专论部分收录了7篇文章,首先,我们在《未来传媒产业的主流经济形态: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到集成经济》中集中探讨了互联网作为传播领域“操作系统”的基础架构后传媒产业的主流经济形态——“集成经济”,该文是我国关于媒介产业理论的创新之作。其次,我们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传播学研究的新范式,介绍和分析了语料库方法作为一种大数据研究方法的价值和意义,研究了产业结构对不同媒介广告支出的影响,并对新兴的移动互联广告的关键词进行了定义。我们还在实践总结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对于时下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可行性模式“项目制公司”的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我们以《纽约时报》从“付费门”到“付费墙2.0”的演进为例探讨了报业转型的发展进路。

传媒观察,是从基于舆情分析技术的社会视角对于我国传媒业发展状况的独特观察。它包括社会视域下2013年中国传媒业总体状况和变化特点、十大传媒行业年度观察、年度媒介人物、年度媒介规制、年度传媒产业声音观点等。

此外,还有附录,包括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4)15个基础指标标准值一览表、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4)主要测评结果、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指标定义与公式、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14)指标原始数据等,以方便人们对本报告概念的理解和资料的查阅。

本报告是集体智慧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所承担的国家“985课题”经费的支持,感谢选修了“当代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课程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传媒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特别要感谢本书编委会的全体成员,尤其各位主笔的通力协作。

喻国明谨记于2014年2月24日 d4/WOMr6GywY8oaUHK0HN+7PCjQzfHxEYpD7sh+PlIUjnluwlNDnNbr4CZEwDZ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