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精神分析好学者四心态

李孟潮

2008年,CAPA班第一期在上海开办了,我和几位同学兴奋地日以继夜、起早贪黑地学习。而汶川地震让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正式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镁光灯下。我们一边认真学习CAPA老师教授的危机干预技术,一边摩拳擦掌要奔赴灾区奉献一腔青春热血。

12年匆匆而过,当年的同学们现在大多已功成名就,成为行业精英。

有的仗剑走天涯,走进美国精神分析研究院继续闭关苦修;有的招兵买马,开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有的在大学里教书育人,期望带给学生爱与自由的真谛;还有的依然那么低调,默默守着精神分析一亩三分地的小田园、小确定、小幸福,收获一堆堆反移情、一点点咨询费、一滴滴力比多。

他们的心情和故事,就汇集在这本书中,既有趣,又温馨。

收到沛超邀请写序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因为发生了一个共时性事件,我担任编辑的英文期刊 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 ,今年正好准备出版一个专辑,来回顾、评述中国各种精神分析培训班的经验和教训。

在中国精神分析的发展历史上,各种班层出不穷,CAPA应该是最独特的一个。

CAPA全称为The China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lliance,译为“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它实际在 2006年就成立了,起源于美国精神分析师Elise Snyder。她在成都出差之时,遇到成都同行诉苦,他们因为没有个人分析和系统培训而心如刀绞。

Elise一开始的想法只是做一个中介机构。因为美国的精神分析正日薄西山,退休分析师无用武之地,不少精神分析学院面临关门的困境。美国精神分析协会开会,都快要变成夕阳红联欢晚会了。

而中国却正好有蓬勃的需求,有志于精神分析的青年漫山遍野,郁郁葱葱。

然后有精神分析的有志青年告诉她,CAPA也许可以仿照另外一个班——中德心理动力学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的体制,先在国内做一些动力学治疗培训,使用Skype等软件,然后慢慢地从优秀学员中选拔一些人去做精神分析师。

之后,CAPA班就开班了。十多年下来,CAPA几乎成了中国心理咨询界的质量认证管理体系ISO 9001。有些机构招人,也写明要CAPA班毕业的,关键就在于它有几个优胜之处:

第一,全程英文无翻译。英文阅读和英文对话,在“90后”的一代看来,也许是理所当然。但是这个门槛对“60后”到“80后”的中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巧妙的筛选机制。

第二,超小班教学,超高强度课程设置。CAPA基本上保持了美英等国的精神分析培训原貌,10个人一班,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对一的分析师、一对一的督导师,每周都有足够的案例讨论会和理论阅读,理论阅读的材料也动不动就是几本上百页的英文书。

第三,师资配置精英化、全球化。CAPA的老师几乎全部都是免费贡献自己的时间。不少人是美国精神分析界的中流砥柱,比如写作《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的Blackman,比如移情焦点治疗的创始人之一Yeomans,比如波士顿变化研究小组的Alexandra等。除了美国老师外,我们惊喜地发现,CAPA的老师里面居然还有以色列、德国等其他国家的分析师。

第四,“互联网+”式教育。在CAPA之前,全球进行精神分析远程教育的机构,大概就只有华盛顿分析师David Scharff 创办的国际心理治疗学院。2008年的时候,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其他领域也是新生事物。当时的社会对远程治疗、远程培训有不少反对、质疑之声。CAPA在这方面显得非常前卫,也受到不少歧视。

第五,CAPA的学员们形成了非常牢固、稳健的同学关系系统。尤其是上海的CAPA小组,他们组建了一个同行组织,定期民主推选,新老更替,不断出版书籍,转介个案。这种同行关系,比较类似现代城市的自由公民行会。

在这五大特色的加持下,CAPA学员变成了传说中一种神奇的存在,在人们的幻想中,她们总是身穿新中式旗袍,在上海滩的隐秘弄堂中左手端皮爷咖啡,右手持最新一期 New York Times ,杂志看累了,她们就打开iPad Pro,在脸书的荣格讨论组中和巴黎的拉康爱好者辩论,在微博上呼吁心理学本土化,在微信里因为《弗洛伊德全集》英文版的微小翻译错误而愤慨不已。

这类幻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犹如费里尼电影《八部半》中那芭蕾舞般滑走平移的长镜头,串连起中年危机的回忆、梦境和思考。

它的本质,还在于潜伏期的防御机制,学习如何被内化为一种人格资源,最终投射幻化出各种精神分析学习班的历史尘埃。

也就是说,学习,作为中国儒家的禅修法门,虽然丧失了其历史神圣性和超越性,但是其潜在的潜伏期-青春期力比多代谢形式以及客体关系投射性认同,仍然是“统治”中国各班各学员的无上神力,就像破解瘟疫的金刚铠甲神咒一般威力无边。

根据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各位治疗师的总结,我们可以观察到四种学习心态:

其一,自闭态。正如Ogden在其论文《论自闭-毗连态之概念》( On the Concept of an Autistic-Contiguous Position )中所言,这是一种生命早期以感知觉建立客体关系的心态。体现在学习中,最主要的是老师的声音清晰度、图像稳定度,最灾难的莫过于老师突然断线,犹如死神带走了婴儿花朵般的笑容,或者老师突然跨出屏幕,真的走到了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 305教室,犹如一场瘟疫突破了客体关系界限,让人剩下的防御只有自我隔绝、自我封闭。就像小说《香水》中的格雷诺耶,一个曾隐居闭关于外省山洞的法国系列杀人犯、香水炼金师及反社会人格障碍者。

其二,偏执态。这是指此人把“老师”这一客体表象一分为二,划为“好老师”与“坏老师”来说。“好老师”投射到美国人、美国白种人、美国本土白种女人身上;“坏老师”投射到中国人、中国男人、中国农村英语差且皮肤黑的男人身上。遇“好老师”则欣喜若狂,发奋恶补。遇“坏老师”则愤怒沮丧,拖延厌学。

其三,抑郁态。这是指学员意识到每个老师都既好又坏,从而为曾经疯狂理想化“好老师”而深感自愧、羞耻,为曾经贬低歧视“坏老师”而内疚、自责。他觉察到好老师/坏老师、中国/美国等二元对立概念无非都是“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他领悟到学渣学霸、学神学者在心理动力学层面上是自性实有,在量子动力学层面则是本性空无,“绿水青山枉自多”,“一样悲欢逐逝波”。

第四,超验态。这是指一个人能自由进出以上各种心态。超验心态是Grotstein在 1996年的文章《比昂在“O”、物自体、“真实”中的转化:超验位概念的提出》( Bion’s Transformation in “O”, the “Thing-in-Itself ”, and the “Real”: Toward the Concept of the “Transcendent Position ”)中提出的。既然精神分析方法的建立是试图根治神经症,而神经症其本质是文明的惯性,所以精神分析师们必然发现有一个超验态的存在。否则一个活在时间空间、生死本能中的人,如何可以超越这一切神经症的基础设施、存在母体?然而,既然存在超验态,而精神分析中的“主体”,如果本质上如弗洛伊德或者拉康等所言,不是神经症性主体就是性倒错主体的话,超验如何可能?故而,1998 年,Grotstein又写了论文《精神分析主体的启明性及普在性》( The Numinous and Immanent Nature of the Psychoanalytic Subject ),提出了主体与无意识关系的超越性和终极性的观点。

这样正式确立了精神分析实践的先验超越性,也就是说,它就像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的单曲 China Reggaeton 所展示的,在Bob Marley的牙买加雷鬼节奏烘托下,韩国民族风说唱开始倾诉男性主体在功利化、工具化后被无情抛弃的凄美爱情故事,随着港岛无根中年的油腻地下摇滚的空性领悟而异军突起,再推拉摇移出后殖民弱势青年的空心躁狂。

这四种心态盘根错节,彼此转化,正如下图所示,三个角分别是自闭、偏执、抑郁态,而串联三个角的圆圈则是超越态。

“自闭-偏执-抑郁-超越”态三位一体图

对于这种精神分析主体超验动力学原型,卫礼贤在其注解的《易经》中,利用云雷屯卦作如此说明:“云和雷由明确排列好的爻来表示,这意味着在初始的困难、混乱中,秩序已经隐含其中。就像一个人从打结线团中理出线头,并把它们编成绞绳一样,君子也必须整理和组织初始时期的无数混乱时刻。为了在存在的无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必须既能分离又能联合。”(Clouds and thunder are represented by definite decorative lines; this means that in the chaos of difficulty at the beginning, order is already implicit. So the superior man has to arrange and organize the inchoate profusion of such times of beginning, just as one sorts out silk threads from a knotted tangle and binds them into skeins. In order to find one’s place in the infinity of being, one must be able both to separate and to unite.)(译文选摘自叶文玲。)

如何既能与各种客体分离,又能和它们联合重聚,也事关每个分析师的心性修养。藕益智旭禅师,一个非常讲究心性修养的江苏人,明朝崇祯十四年,岁逢辛巳,西历 1641年,那年他 43岁,正在福建泉州闭关。有人邀请他用佛法来注解儒家的《周易》。这时候,一场瘟疫正在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后来有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明朝的灭亡应该归结于这场瘟疫。4年后,乙酉年,47岁时,藕益大师的《周易禅解》完稿。

在论及屯卦的时候,他写道:“佛法释者:六四正而不中,以此定法而修,则其路迂远难进,惟求初九之明师良友以往,则吉无不利矣。《象》曰:求而往,明也。佛法释者:不恃禅定功夫,而求智慧师友,此真有决择之明者也。”

明师良友,吉无不利,求而往之,抉择之明。这正是 2006年初,乙酉年末,CAPA成立对于中国学人的意义。此书记录了 16位CAPA学人从乙酉年到庚子年的心性成长之路,值得我们所有同道中人回望、凝视、默观、敬仰。 HcRgYOT6Wt22RukBWRbGsYiZ2G2K/gAYPjBjNN+D5/6uGG6XaRmWHIdqVeb0Hx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