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次听说“老佛爷”

1987年底,我在陕南一个小镇上准备生孩子、坐月子,小镇上每周都有集,逢大集时,狭窄的街道上人群摩肩接踵,两旁挨着店铺门口是一个接一个的地摊,摆放着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的吃喝拉撒的东西。当然,生活日用品主要是从武汉的汉正街和西安的康复路批发来的,琳琅满目。即使挺着个大肚子,我仍旧乐此不疲地逛着,从街道的这头到那头。很令我诧异的是,在那个仍显封闭的小镇上,竟然能发现像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图腾与禁忌》《文明及其缺憾》,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以及勒庞的《乌合之众》等这类的书,我买了几本感兴趣的,悄悄藏在了枕头底下。后来,我才知道,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掀起的第一个心理学学习高潮。

生完女儿后,丈夫很快返回单位上班,留我一个人在婆婆家坐月子。首先是生活上完全不习惯,结婚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城市,而那时却待在真正的农村小镇,住土屋、用旱厕,没有自来水,靠炭火取暖。关键还有语言不通,当婆婆家人彼此讲当地话时,我在旁边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所以,没有办法交谈,当然,我的内心也有很大的抵触和排斥,我能和农村妇女有什么共同话题?

丈夫的家人和亲戚是淳朴、憨厚、耿直和善良的,特别是婆婆,虽然那时候她并不是很认可和喜欢我这个从城里来的媳妇,但还是竭尽全力在饮食和生活起居上给予最大的照顾。

前前后后,我在那里一共待了将近 2个月,在丈夫离开之后,我想,除了生活上的不适之外,精神上是孤独的,没人可以诉说。而且,后来回忆起当时的种种,我应该多少还有些产后抑郁。因为不能母乳喂养,女儿被我强行地进行“科学喂养”,3个小时喝一次奶,中间她醒了,饿了,撕心裂肺地哭闹,我也冷漠地不为所动,不理不睬,在一旁看我的书。那种典型的对女儿的要求不回应的“冷静”,几乎天天都在上演,有时候,女儿哭的时间太长了,嗓子都有些嘶哑了,婆婆在门外的院子里来来回回地转,眼里含着泪水,嘴里用地方话嘟哝着……

学习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人都非常清楚,我们 3岁以前心身发展以及被养育的方式等将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人生!一个人如果能在婴儿早期得到非常安全的照料,基本需求有适当的回应和满足,就容易建立基本的安全感。能及时恰当地回应婴儿的就是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而这个“足够好的母亲”作为女孩的第一重要客体和依恋对象,因为在早期与女孩建立了非常真实的情感关系,给予了女孩充分的爱和抱持,就能使女孩的自我有一个健康的发展与成长。

我想我应该算是一个“问题”母亲,没能给予孩子“足够好的陪伴”,并且试图训练她按照我的“方式”成长。

那些日子里,陪伴我的就是当时买的那些书!有些,比较容易的能理解,而有些则很难看懂,有些地方,自认为是看懂了,但是在心里不愿也不敢认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看弗洛伊德的著作,对于他的人格发展分期,在那个年代,“肛欲”“性器”,这些都是没办法跟旁人张口讨论的,所以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除了对医学专业以外的这些东西感兴趣可能都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吧! YFArPWERyJ3IIc1zPuxSPJtwda5G/pxGMPKrBAkcei6ONrGQo7FKMm2HVB9yr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