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段
第一段

人生在世,欲望颇多。如天子尊位,非我等可置喙也。承其血脉的诸王末裔,非凡人可比,实属尊贵。摄政 、关白 之姿容自不必说,自彼之下至普通朝臣,能被赐予舍人 的阶层皆气度不凡。其子孙虽没落,亦超凡品。再往下,偶有依家格、乘时运而飞黄腾达者,得意扬扬,自以为是,而旁人实谓之无趣之至。

世间,法师最不受人羡慕。清少纳言 曾写道,“人皆视其为木屑” ,正是如此。某法师即使权势滔天,炙手可热,人们也不认为其身份高贵。正如增贺上人 所言,执着于世间声名只会令人心生苦闷,故与佛祖教诲背道而驰。但是一心弃世之人,反而令人羡慕。

人皆渴望容貌英俊、风采出众。言谈举止清新脱俗,人见人爱,言之有物之人,无论相处多久都不生厌。本以为出色之人,忽露低劣之本性,则令人失望至极。身份容貌乃天生之物,无法改变,心性却可经磨炼而日臻完善。容貌性情优于常人,而才学欠佳者,与品劣貌丑之辈相提并论,甚至不如,殊为可惜。

第二段

应掌握的教养,首推正统学问,如汉诗、和歌、管弦才能。再者,精通朝廷惯例和政务礼仪,为他人之典范,可谓优秀。字迹笔法成熟流畅,声音清丽能为领唱,被人劝酒虽不情愿也能一饮而尽,可谓好男儿。

第二段

忘却昔日圣代 善政,不知民众愁叹、国力疲惫,以万事穷尽奢华为荣,装腔作势、妄自尊大之辈,必然不知进退,行事鲁莽。

“始自衣冠及于车马,随有用之,勿求美丽。”九条殿 遗诫中亦有此条。顺德院 记录禁中规制的著作中亦有“天子着用之物,以疏为美” 的记载。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三段

即使凡事出色,却对艳事不甚关心者,正如玉卮无当 11 之心境。

为追求理想女性,不惧霜露,四处徘徊,忧惧父母责罚、世人诽谤,心无余裕,胡思乱想,终究求之不得,独守空房,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此等才甚为有趣。

然则,并非一味沉迷女色,须令女子知晓,自己非苟且之辈,才最为可取。

第四段

不忘来世事,有心向佛者,甚为雅致。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五段

深陷悲痛之人,不应轻率出家,浑浑噩噩、不辨东西之时,闭门蛰居,放空自我,静心度日,方是上策。

相传显基中纳言 曾言,愿于流配之所,以无罪之身眺望明月,我亦有同感。

第六段

无论身份高贵抑或低贱,皆以无子为好。

前中书王 、九条太政大臣 、花园左大臣 ,皆祈愿子孙断绝 。著名的染殿大臣 也说,“若无子孙,甚是幸事。不肖子孙,反而不美”,记载于《世继翁物语》 中。圣德太子生前建造陵墓时也命令,“此处必断,彼处必切,欲绝子孙后代”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七段

倘若化野之露不散,鸟部山火葬之烟不消 ,我等众人永生于世,则情趣多为之失色。此世间因无常更显珍贵。

纵观世间生命,人最为长寿。如蜻蛉一般朝生而暮死 ,似夏蝉一般不知春秋 之生命,亦存于世间。人即使悠然自得度过一年,这段时间也可称为无比长久安乐之人生吧。如若不知满足,感到遗憾,即使长生千年,也会如黄粱一梦般空虚吧。在不能永生的此世,即便活到垂垂老矣,色衰貌丑,有何意义?“寿则多辱” ,四十岁之前去世为佳。若是超过此龄,则无意自己的老丑,一心混迹于人群中,以夕阳将倾之老龄,含饴弄孙,祈求亲眼看到子孙立身出仕之未来,愈加执着于俗世欲望,终于变得不通情趣,实在可怜可叹。

第八段

若论最易蛊惑人心之物,当数色欲。人心何其愚钝。芳香转瞬即逝,明知衣物熏了香,却为这不可名状的香味而心神荡漾。传说久米仙人 因窥视洗衣女子雪白的小腿而丧失法力。的确,手足肌肤之美,丰润肥满,色泽光鲜,非外物附加,连仙人也难抵诱惑。

第九段
第九段

女子美丽的秀发,最易引人注意。其人品脾性,由言谈举止可察知,即使隔着帘帷,无法目睹芳容,也自会知晓。有时只是女子不经意的动作,便能惑乱男子之心。女子为春思,不能安然入睡,甚至不惜自荐枕席,遭遇不堪对待也能强撑过去,只因心生爱欲。

人对爱欲的执着,其根源颇为深远。虽说六尘 乐欲 多矣,却皆厌离。唯有爱欲无法抑制,老幼智愚,概莫能外。

因此,相传用女子发丝编织成网,大象都无法逃离;用女子木屐制成笛子,笛音可吸引雄鹿前来。世人须谨慎小心、引以为戒的,正是爱欲之迷惘。

第十段
第十段

宅邸适合其主人,修缮成所希冀之样态,也不过是现世暂居住所。虽然如此,却能感觉到主人的兴趣所在。

适合高雅之人居住习惯的宅邸,连照入屋中的月光都格外沁人心脾。并非新式华美之物,庭院中的树丛透着古老气息,没有刻意修整的草坪也别有一番风味,帘子和篱笆的连接错落有致,十分有趣。貌似无意中放置的摆件也能感觉到古风,令人心旷神怡,格外优雅。

若是众多工匠耗费心力研磨出的和式、唐式,各种稀奇的工具一字排开,连前院种植的草木都是修剪过的,反而不美,令人不悦。在如此宅邸中如何能住长久呢?会不由得联想到,遭遇火灾,一瞬间房屋灰飞烟灭的情景。盖由宅邸可推知居住之人为何性情。

后德大寺大臣 ,为使鸢不停留在寝殿之上,命人用绳子围住。西行 见此言道:“鸢于此停留,又有何妨?公之胸怀如此狭隘吗?”之后便不再登门拜访。绫小路宫 所居住的小坂殿屋顶的栋梁处,不知何时也围了绳网。或许想起实定公之旧事,有人云:“关于此事,因乌鸦成群停在屋檐处,捕食池中青蛙,主人观之可怜,故围之。”若如此,则值得敬佩。后德大寺大臣或许也有其道理。

第十一段
第十二段
第十一段

初冬十月,曾路过东山栗栖野,去山中拜访某人,踩着连绵不绝长满青苔的小路,面前出现一座孤寂的草庵。除了埋在落叶中的导水槽滴水声之外,周围一片静寂。佛龛中随意摆放着菊花与红叶,预示有人在此居住。如此环境竟有人生活,不禁感慨万千。抬眼看到对面庭院中有棵巨大的橘树,果实压弯树枝,只是树被层层围住,略微扫兴,想来不如没有此树。

第十二段

如与志同道合之人平心对谈,有趣之事也好,世间无常也罢,心无隔阂,互相宽慰,实乃欣喜之事。然知己难求,若对方一味迎奉,与独坐无异乎?

平日与人交谈,既有完全赞成之时,亦有意见分歧、争辩之时,说“吾非如是思”,或“以故如是”,即使争论也可聊以自慰。实际上,仅仅发泄心中不满,也可感到对方与自己并非一路人,只是泛泛之谈尚可,却无法推心置腹,与真正的挚友相隔十万八千里,实在寂寞。

第十三段
第十四段
第十三段

独自一人,灯下开卷,与古人交友,是无上的精神慰藉。

说起书籍,《文选》 中各卷皆精妙,以及《白氏文集》《老子》《庄子》等。本国学者文章也好,古时文章也罢,令人深受感动的作品颇多。

第十四段

和歌甚是有趣。卑贱之民、山中樵夫之营生,以和歌吟诵便妙趣横生。即使是凶猛野猪,和歌中咏为“卧猪床” ,则变为优美之物。

近来和歌中仅有一二可取之处,而无古歌那般,能表达言外之深意,令人感觉到余韵盎然的作品。纪贯之所吟的“此道非丝织” ,传说在古今集中被称为最差的作品。即便如此,当世歌人所吟歌品也无法望其项背。古今集时代的和歌,类似的体裁和表达数不胜数,不知为何单单强调这首和歌之差。《源氏物语》中也作为引歌,在彼处写着“此物非丝织”,与《新古今集》中“残松照峰寂”一同被当作劣歌,确实有重复啰唆、散漫之感。可是,此歌在歌咏比赛的众裁中评价却不错,源家长 日记中记载,后鸟羽上皇还特别赐予其褒奖之言。

也有人说,只有歌道今昔未变。实际如何呢?即使今日众人所吟歌语、歌枕 与古人相同,但绝不可同日而语。古人所吟和歌平明自然,品格高雅,感人至深。《梁尘秘抄》 中俗谣的语句也多有令人感动的。古人不经意中说出的诗句,现今都听着超凡脱俗吧。

第十五段
第十五段

无论去何处,久违的旅行都令人耳目一新。在逗留地四处游览,充满乡村气息的地方以及山中,皆是陌生事物。寻觅时机向都城寄信,“种种,请便宜行事,勿忘”,说这些时也甚为有趣。正因在旅途,万事留心。连随身所持工具,都觉得更加好用。有才者愈彰其才,美貌者较平时分外好看。

秘密参拜寺庙、神社,隐匿其中,亦甚有趣。

第十六段
第十七段
第十八段
第十六段

说起神乐 ,最为风雅高贵。一般而言,乐器音色以笛与筚篥 为上等。时常想听的,则是琵琶与六弦琴。

第十七段

笼居山寺,敬心礼佛,并不无聊,被烦恼污染的心灵也得到净化。

第十八段

人若能谨慎俭朴,避免奢侈,不持财宝,无欲名利,则出类拔萃。从古至今,贤者少有富裕之人。

唐土 有许由 ,身无长物,他以手掬水而饮,有人赠其葫芦。一次,挂在树枝上的葫芦被风吹得作响,许由嫌吵弃之不用,再次用手掬水饮之。他心中究竟多么了无牵挂?孙晨 冬日没有寝具,只有稻草一束,夜间在上面睡觉,白天将之收起。

唐土之人将之当作美谈,才会记录下来流传至今,本国 人却不欲其流传后世。

第十九段
第十九段

季节变换,各式风景皆别有情趣。

虽人言“秋季最易感伤”,然更令人无法释怀者,当数春之光景。鸟鸣声亦格外春意盎然,和煦阳光下,自墙根野草萌芽始,春意日深,霞光满照,樱花终于将欲绽放,不巧风雨连绵,又匆匆散落。待到枝头长满青叶之前,无论何事,总令人忧心。花橘 虽负盛名,然梅花香气更能勾起往昔记忆 。棣棠花清爽地盛开,藤花暗淡地低垂,等等,世间万物皆令人留恋。

某人曾说:“灌佛会 和贺茂祭时期,树梢的绿叶清凉茂密,世间景物意趣也越发令人思念。”确实如此。五月,屋顶上插满菖蒲,拔秧的时节,秧鸡犹如敲门般鸣叫,心中会不觉寂寞吗?六月,贫贱之家的栅栏处,隐约看见夕颜 的白花在黑暗中摇曳,点着熏蚊火的场景也沁入人心。六月祓除仪式也颇为有趣。

祭祀七夕二星,十分优雅。夜间渐寒,雁鸣飞来,胡枝子下面的叶子开始变黄,割下早稻晒干,众多事务皆汇聚在秋季。又,台风后的清晨,惹人心动。

虽然说了许多,其实皆已在《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中被多次提及 ,可是也并非不能重复同样的事物。心中所想若不说出口,则胸腹郁积,于是信笔写来,聊以自慰,写完即刻破弃,不足为外人观也。

然冬季凄凉之景致,绝不劣于秋季。池边草上散落的红叶,白霜普降的清晨,引水处上方水汽缭绕,此等景象颇为有趣。年关逼近,人人忙碌不已的时节,更加无上感慨。被当作扫兴之物而无人观赏的冬月,挂在二十余日寒冷萧瑟的夜空,任谁看了都会变得心中不安。御佛名 时,派遣荷前使 的景象,深感无上尊贵。这个时期朝廷的政务礼仪频繁,与迎春的准备并行举办,景象空前盛大。特别是从除夕的追傩 到元旦的四方拜 ,连续的仪式颇有兴味。除夕之夜,黑暗之中燃起松明,至夜半,四处跑着敲人家门。大声喧哗,脚不沾地,慌乱忙碌的人们,黎明将近才安静下来,一年将尽,心中寂寞。除夕,据说去世之人的亡魂,会在今夜归来,祭祀灵魂的仪式活动,近年在京中已衰微,而在东国 仍举行,令人感慨颇深。

如此明亮起来的新年天空,与昨日并无二致,然而仍觉得有些许新鲜之感。洛中大路的景象,门松 一字排开,华丽且喜庆,转而又深有感触。

第二十段
第二十一段
第二十段

某隐士曾言:“此身在俗世间不被万物束缚,只为逝去的光阴可惜。”我深有同感。

第二十一段

万事唯有赏月最宜慰藉心灵。某人曾说:“没有比月亮更富情趣之物。”另一人马上争论道:“露珠更胜一筹。”甚是有趣。只要时机合适,世间万物皆令人感动。

花月自不必说,风才是赋予人感物伤怀之心的本源。又,被岩石阻挡的清泉,不分季节皆很别致。“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这首诗映入眼帘,不禁感慨万分。嵇康也说过:“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没有比远离人烟,寻水草清净之地逍遥,更为惬意之事。

第二十二段
第二十二段

无论何事皆慕上古,好像现世万物皆落了下品。就连木工所做的优美器物,也是古风物品更有情趣。

书信言语之类,也是写在废纸反面的字句文雅。日常使用的口语,逐渐变得无趣。古人说“抬车辕”“挑灯芯”,而今人只会说“抬起来”“挑起来”。本来应说“主殿寮 列队举炬”,却变成“起立点松明”;天皇在宫中听最胜讲 时,所在的房间应称为“御讲庐”,现今却只略称为“讲庐”。某长老叹息,真乃可悲可叹之事。

第二十三段
第二十三段

虽说是衰微末世 ,宫中神圣景象,不染世俗之气,着实高雅。

一提起露台、朝饷、某殿、某门,只听名字便觉不同凡响。低贱庶民家中也有小格窗、木地板、遮雨棚等,若在宫中使用则变得高雅非凡。一说“阵 中设夜灯”,便觉威风凛凛。此外,在天皇寝宫中说“速点灯火”,也非常风雅。上卿 在阵中执行政务仪式的风采自不必说,诸衙门的下层官员也志得意满、习以为常的样子,十分有趣。一群人在寒夜中四处打盹儿,别有一番趣味。德大寺太政大臣 曾说过:“内侍所 的铃声,十分神圣优雅。”

第二十四段
第二十四段

斋王 在野宫 内斋戒,最为优美雅致。特意避开“经”“佛”等佛教用语,而使用“中子”“染纸” 等词,确实意味深远。

大凡神社,皆是令人向往,无比优雅。经年累月,透着古色的森林景致与世间不同,玉垣 环绕,杨桐树枝上挂着白色木棉,诸如此类,何等出彩。格外别致的神社有伊势、贺茂、春日、平野、住吉、三轮、贵布祢、吉田、大原野、松尾、梅宫。

第二十五段
第二十五段

飞鸟川水患,浅滩变深渊,变幻莫测。世事也这般无常,时过境迁,悲喜交错,车水马龙之地也会变为杳无人烟的荒野,房屋已物是人非。桃李无言独自开,谁人相话往昔来 ?特别是未曾谋面的昔日贵人旧宅遗迹,更令人感到人生如梦,万事皆空。

每次见到京极殿 、法成寺 ,感受到建造者的愿望残留至今,但建筑已面目全非,令人感慨颇深。御堂殿 建造得极尽奢华,为此捐献了大量庄园,原为祈求自家永为天子辅臣,国家柱石,荣华富贵延绵不绝,未承想有朝一日会沦落到如此荒废的地步。大门、金堂虽近期尚在,正和 年间南门被焚毁。之后,金堂倒塌,没有再建。只剩无量寿院,作为法成寺遗迹残存至今。堂内九尊一丈六尺的弥陀如来佛像,尊贵并立。行成大纳言 挥毫的匾额,源兼行 书写的门扉,时至今日仍清晰可见,不由得催人感慨。法华三昧堂貌似尚在,只是不知能传到何时?有的连些许遗迹都未留下,只有础石残存,却已无人知其确切为何。

因此,为自己身后事做打算乃全然无用,终究不过黄粱一梦。

第二十六段
第二十六段

并无狂风大作,却褪色消散的娇媚樱花,比它更易变的乃是人心。即便如此,回想起和睦岁月,尚无法忘怀恋人的甜言蜜语,如今离别后变得形同陌路,比死别的悲伤更胜一筹。

因此,有人为白线染成其他颜色而悲伤,为在岔路口分别而叹息

堀川院的百首和歌 之中,有这样一首。

昔见妹墙已荒芜,白茅丛中一点堇。

寂寞之感,跃然纸上,想必实际经历过吧。

第二十七段
第二十八段
第二十七段

让位仪式已举行,终于到了将剑、玉、镜三种神器移交新帝的时节,无比落寞。

新院 花园上皇退位的春天,吟诵了以下诗句。

殿守不顾此,庭中满落花。

新帝 登基,万物一新,诸事忙碌,众人也无暇去新院处拜见,这是多么寂寞的感觉。此时,最见人心。

第二十八段

谅暗 之年,最为感伤。

倚卢御所 内,地板低矮,悬挂着芦苇帘,帘上的帽额 是粗布制,各类工具也很简朴,廷臣的装束、太刀甚至平绪 都与平素不同,特别肃穆。

第二十九段
第三十段
第二十九段

若静心追忆,总会对某些事深感眷恋,无法释怀。

夜深人静时,作为漫漫长夜的消遣,整理身边之物,没有保留价值的旧纸,正准备撕碎丢掉,却发现已故之人的字迹,或随性所绘的画作,顿时回忆起当初的心境。即便是现在仍在世之人的书信,亦经年累月,收到时有怎样的来龙去脉,是何年何月之事,回想这些,禁不住感慨万千。无意中看到故人常用的物品,与过去别无二致,不由得悲从中来。

第三十段

人之仙逝,乃世间至悲之事。

死后做七,亲朋好友移居山中,在不便的狭小处群居,做法事追善供养逝者,实在忙乱。时光流逝之快,无可比拟。待到服满之日,煞是无趣,无话可说,争先恐后地收拾行李,各奔东西。遗属从山中回家后,悲伤之事定是更多。“言不祥,为其计也。”众人交口说着这种话,在悲伤时刻,会觉得人心最是无情。

即使经年累月,也绝不会忘记故人,可是世人常说“去者日以疏” ,无论多么悲伤,也不似逝者刚死去时那样痛彻心扉,也会说笑话,不由自主地笑出来。遗体埋葬在杳无人烟的山中,只在扫墓的日子去拜祭,不久之后卒塔婆 也长满青苔,被落叶掩埋,只与晚风、夜月为伴。

第三十一段

即便如此,若是故人亲友尚在世间还好,他们不久后也告别人世,只听闻过祖先名字的子孙,是否会感到切身的悲伤呢?如此,渐渐变得无人扫墓,不知墓主为何人,只有每年周围生出的春草,在有心人眼中映着哀伤。最终被山风吹散,发出悲凉之音的千年古松,也无法逃避支离破碎沦为干柴的命运,古墓被锄头翻掘成良田。连痕迹都无处可寻,最是悲伤。

第三十一段

雪景很美的清晨,有事必须告知某人,给他去信之际,对雪之事一概没有提及,他在回信中说:“您竟然连一句对雪景的看法都没提,真是古怪而别扭的人,对于您所说的话,我为何要听呢?真是无趣之人。”实在有趣。

现在彼已成故人,这些小事我却难以忘怀。

第三十二段
第三十三段
第三十二段

九月二十日左右,受友人邀请,散步同行,赏月到天明。途中,友人突然想起一处人家,遂前去拜访。友人经通传后进入房内,我在外等候。荒芜的庭院内满是露水,随意焚烧的薰香扑面而来,透着一股遁世隐居的情趣。

时间恰到好处,友人从房内出来,我推想此宅邸主人仪态优雅,在阴影处注视了一阵,女子将角门略微推开,似在赏月。若将客人送出后,立刻关门上锁,则令人大失所望。她怎会知道,有人在窥视自己的背影呢?如此行为,完全是出于平日修养吧。听闻那名女子,不久后也去世了。

第三十三段

新建的皇宫构造,以通晓故实的有识之士来看,并无任何不妥,迁御的日子近在眼前,玄辉门院 御览新皇宫时说:“过去闲院皇宫清凉殿的梳形窗,我记得是圆形而没有边框的。”如此通晓故实,令人佩服。

新皇宫的窗户,上部削成叶形,用木材做边饰是错的,按过去的样式改之。

第三十四段
第三十五段
第三十六段
第三十四段

甲香的原料,是像法螺一样的形状,比法螺略小,螺口处细长突出的贝壳。在武藏国金泽浦有这种贝类,当地人称为“长螺”。

第三十五段

字难看的人毫不介意地给人写信本无妨,说字不好看而找人代笔反惹人讨厌。

第三十六段

“许久未去拜访,想必女子十分怨恨,正在反省自己的怠慢,谢罪之心无以言表时,收到她的来信。‘有无男仆?请派一人前来’。意料之外,不由得心花怒放。喜欢这样真性情的女子。”有人曾如是说,我深以为然。

第三十七段
第三十八段
第三十七段

朝夕相处,毫无隔阂,十分亲近之人,突然对自己客气起来,态度拘谨,或许有人说:“事到如今有必要如此见外吗?”但仍认为对方为人诚实,品格高尚。

反之,平日疏远之人,忽然说些推心置腹的话,一定也会给人好印象,为之吸引。

第三十八段

被名利等欲望驱使,心无余暇,终生困苦是最愚蠢的。

财多而疏于守身 ,财产则成为引来危害,招来灾难的媒介 。死后,即便有堆积如山,可摘北斗的黄金 ,对周围的人只是徒增烦恼。让愚人赏心悦目的财富,也是无聊至极。豪车、骏马、黄金珠宝,对明理之人皆毫无价值。最好的办法是弃金于山,投珠于渊 ,被利欲迷惑的人最愚蠢。

流芳百世是人之所望,但位高权重之人未必优秀。愚笨之人,若生于世家,顺风顺水,也有高居庙堂、穷极豪奢的例子。才能出众的贤者圣人中,也有自甘贫贱、时运不济、缘悭命蹇之人,数不胜数。因此,一味祈望高位高官,是仅次于被利欲迷惑的愚人。

才德兼备,一世卓绝,谁都希望得到如此美誉,但仔细想想,重视名誉相当于以世间评价为喜,有人褒奖,有人诽谤,两者都不会永世长存。听闻评价的人,也很快从此世上消亡。于是乎,到底对谁介意,又祈盼为谁所知呢?名誉是中伤的源头,死后的名声,即使留下也毫无裨益。因此,祈望才智和品德是次于希望高位高官的愚人。

只是,对一心祈求智慧的人,我奉劝一句,智生伪 ,才华使人欲望膨胀。从他人处听说,学得的知识,不是真正的智慧。那么,何为真正的智慧?可与不可皆是同理,并非异质。何为善?得道之人,无智、无德、无功,亦无名。所以,又有谁人知晓,谁人传颂呢?这并非因为得道之人故意隐藏德高,装作愚蠢,韬光养晦,而是因为他本就不在贤愚、得失这种相对的世界中。

以迷茫之心,去追求名利欲望,大抵如上所述。世间万物本就是空,不足论也,不必愿矣。

第三十九段
第四十段
第三十九段

某人对法然上人 说:“念佛之时,有时睡魔来袭,怠慢勤行。如何方能消除魔障?”答曰:“清醒之时念佛。”此言至善。此外,上人说:“极乐往生,信便是真,不信便是假。”极有道理。又云:“即使对往生心怀疑虑,只要念佛便可往生。”也是至理名言。

第四十段

因幡国 某入道 之人的女儿,据说十分美貌,求婚之人络绎不绝。此女只吃栗子,不食米粟,父亲入道说:“此异样之人,不应嫁为人妻。”故不许。

第四十一段
第四十一段

五月五日,去参观上贺茂神社赛马 ,乘坐的牛车前面人山人海,因不见马场,各自下车,靠近栅栏,可是此处特别拥挤,无法挤入。

此时,看到栅栏对面的檀香树上,有一法师坐在树杈上。他一边抓着树枝,一边熟睡,马上要掉下树时突然惊醒,再三反复。见此情景,有人嘲笑,有人惊诧:“真是世间少有的笨蛋。在危险的枝头,亏他能睡得着。”说这话时,我心中所想之事不由得脱口而出:“我等死期,或许就在此时。众人却忘了这事,为了参观赛马而耗费一日,这种愚蠢比那法师有过之而无不及。”此话一出,前面的人都说:“所言甚是,原来我等都在做蠢事。”众人向后回顾,说“请向前”,纷纷让路,让我进入。

这种浅显的道理,任谁都明白,正好时机合适,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共鸣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时会对某些事特别感动。 5PVjB0HUU0RpeqdP+PyveOoASunQscK/55zMN/pFdys7l1uLM/j9shDQ6vLpmh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