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佛教史籍提供的借鉴

佛教源于印度,自两汉间传入中国,至东晋初,其势始盛。沿及南朝,梁武帝佞佛,舍身佛寺,登坛讲经,听众数以万计。一朝君臣,如醉如痴,不啻南朝时期佛教风行之缩影。陈、隋之际,西南佛说与我国传统思想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中国化的佛学。有唐一代,佛学大兴,宗派林立,终于在玄宗开元、天宝间演为极盛之势。武宗毁佛,其势衰微,经历五代纷乱,颓局已成,一蹶不振。北宋一统,理学崛起,中国古代学术翻过佛学鼎盛之一页。宋儒的义理之学,虽以辟佛相号召,实则作为理学理论渊源之一的佛学,其影子是无论如何亦无法从理学中抹去的。而在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学案体史籍,也同样存在佛学的明显影响。这便是它从诸多佛教史籍,尤其是禅宗灯录体史籍中,所获致的有益借鉴。

(一)各种形式的僧人传记

中国佛学的形成过程,是与中国传统学术交互影响、相得益彰的过程。汉魏以来,在大量佛经翻译的同时,受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佛家经录、宗史、僧传等史籍层见迭出,亦呈方兴未艾之势。在各种形式的僧人传记中,既有为佛祖及印度圣贤编写的传记,如《释迦谱》《佛记》《诃梨跋摩传》《婆苏槃豆传》等,也有大量的中国僧人传,如《佛图澄传》《支法师传》《安法师传》《释道安传》等;既有僧人分类专传,如《高逸沙门传》《志节传》《游方沙门传》《沙婆多部相承传》及《东山僧传》《庐山僧传》等,还有贯通古今的历代僧人列传。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早年汤用彤先生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陈垣先生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吕澂先生著《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等,言之甚详,可信可据。以下,谨据诸位先生之所论,对历代僧人列传略加介绍。

现存中国历代僧人列传,最早见于经录体的《出三藏记集》中。全书十五卷,为梁释僧祐撰。该书取法《汉书·艺文志》,编为译经目录。而其最末三卷,则变通班书体制,专述译经诸僧传记,自后汉至萧齐,共记中外译僧三十二人。此为今日尚可见之我国最古僧传。《历代三宝记》是继僧祐经录之后,又一部著名的经录体史籍,亦为十五卷,隋费长房撰。费书又名《开皇三宝录》,体裁与祐录略同,惟所载译人传,已变更祐录体例,改作各经之后分述。费录成书百余年后,唐释智昇撰《开元释教录》出。虽同为经录,但亦如祐、费二书,自汉魏迄唐初,共录译僧一百七十六人本传。

以上,为经录体佛教史籍中的历代僧人列传。而专门的历代僧人列传,据《隋书·经籍志》《北史》诸书载,隋以前知名者,计有:宋法进《江东名德传》、齐王褒《僧史》、梁宝唱《名僧传》、梁慧皎《高僧传》、梁裴子野《众僧传》、梁虞孝敬《高僧传》、北齐明克让《续名僧传记》等。其中最为著名者,当推慧皎撰《高僧传》。该书为类传体僧人列传,共十四卷,凡分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等十门,每门之后,皆有评论。自后汉至梁初,入传高僧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又二百余人。全书义例秩然,文词婉约,成为尔后众多僧传的圭臬。

唐初,南山宗祖师道宣撰《续高僧传》,以接慧皎《高僧传》之所记。全书三十卷,所载诸僧传始于梁初,终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入正传者凡四百八十五人,附见者二百一十九人。体制与皎书略同,亦分十科,惟神异一门改作感通,经师、唱导则合为杂科,外增护法一科。每一科毕,亦皆系以论述。北宋初,以自《续传》以来,僧传失修,于是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命通惠大师赞宁续为撰著。端拱元年(988)十月,《宋高僧传》书成。全书三十卷,上接道宣《续传》,下迄宋太宗雍熙四年所卒僧人,共著录正传五百三十三人,附见一百三十人。体制仍沿《续传》之旧,凡分十科,以类传历代僧人。唯《续传》每科毕所附论述,《宋传》则改附传末,冠以“系曰”二字,以申著者旨意。若言犹未尽,则于有关卷末设为问答,记作“论曰”“通曰”。

(二)禅宗与灯录体史籍

隋唐间,中国佛教形成众多宗派,天台、华严、禅宗、法相、真言、律宗等,比比而立。其中,禅宗以其平易而流传尤为久远。它兴起于初唐,至晚唐而极盛。禅门中人,推梁武帝时来华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初祖。达摩传慧可,是为二祖,可传僧璨,是为三祖,璨传道信,是为四祖。四祖传法,旁支别出,不可胜数,就中以弘忍最能张大师门之说,是为五祖。弘忍门下,徒众繁多,神秀一支传其学于北,深得武则天、中宗礼敬;慧能一支传其学于南,南能北秀,同尊六祖。后慧能弟子北上行禅,以师门顿悟之教掩神秀渐修之法而上,于是慧能之学大行于世,独称六祖。慧能之后,青原、南岳二系,代代相传,流衍不绝。会昌间,武宗毁佛,诸宗衰歇,独禅家宗风益盛。唐末、五代之际,演为临济、沩仰、曹洞、法眼、云门等禅门五宗。禅宗的风行南北,不仅在教内与天台宗相颉颃,成为此后中国佛学的主流,而且于北宋理学的兴起,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佛教之所以宗派林立,就佛学自身的传衍而言,自然系因师承讲论之各别而使然。而作为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佛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深受传统儒学的熏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儒学的开派宗师孔子,有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教,以明其确为古代学术正宗之所在。西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的褒扬儒术,推尊孔子,在各个时代的学术发展中,都存在一个孰为儒学正统的问题。业已中国化的佛学,受这样一个风气影响,佛门中人也不由自主地去争佛法嫡传的正统地位。于是争斗愈烈,鸿沟愈深,不惟登坛舌战,恶语相加,而且竟然刀刃相向,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反映于佛教史籍,便是各派宗史的出现。而最先写宗史的就是禅宗。唐释智炬撰《宝林传》十卷,为今日尚可见之禅宗最早宗史。他如《楞伽师资记》《历代法宝记》《禅门师资承袭图》等,皆属此类著作。北宋嘉祐间,释契嵩《传法正宗记》十卷出,把禅宗始祖一直推到印度祖师释迦,因之而激起天台宗中人反感。于是政和间,释元颖著《天台宗元录》相驳诘,以明天台宗传承。南宋初,《佛祖统纪》《释门正统》诸天台宗宗史先后问世,台禅之争,形同水火。除此之外,南北宋之交,释惠洪撰《禅林僧宝传》三十卷,一改先前慧皎、道宣、赞宁诸家高僧传,以专述禅者为特色,实为一部传记体的禅宗史。稍后,祖琇承其未竟,撰为《僧宝正续传》七卷,亦属传记体宗史。

与宗史相辅而行,禅宗独创传灯录,以记其师弟相传之心印机缘。所谓传灯,言禅家心印传承,若灯火照暗,师弟相接,世代不灭。就体制而言,同传记体宗史有别,灯录体史籍则专在记言。而同样记言,它又与不分时序先后的语录异趣,系依世次记载,故隐含合世次、语录于一堂之意。现存禅宗灯录,以五代末《祖堂集》为最早。而在朱熹《伊洛渊源录》问世之前,流传最广、影响一时儒学最大者,则当推“北宋三灯”,即《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和《建中靖国续灯录》。

《景德传灯录》,宋释道原撰。书成于真宗景德元年(1004),后献于朝廷,杨亿等奉诏裁定。亿以能文名,润色其文,是正误谬,遂冠以景德年号而盛行于世。全书三十卷,上起七佛,下迄法眼诸弟子,所记凡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著者为青原一系法眼宗传人,故录内述青原诸宗尤详。景德录颁行不及二十年,仁宗天圣七年(1029),临济宗传人李遵勖《天圣广灯录》出。李录亦三十卷,天圣去景德未远,顾名思义,著者意在增广道原前录。所以该书于各宗世次,增加无几,只是对章次、人数、语句等略作更易扩充而已。北宋末,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云门宗传人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问世。与李录不同,此时去景德录已近百年,世次繁衍,大师迭出,灯录确有续撰必要,故书名不称广而作续。全书亦三十卷,另有目录二卷,所载一千七百余人,分隶于五门之中,依次为正宗门、对机门、拈古门、颂古门、偈颂门。

南宋淳熙、嘉祐间,又先后有二部灯录问世。一为临济宗悟明撰《联灯会要》,一为云门宗正受撰《嘉泰普灯录》。理宗朝,临济宗大川法师普济聚南北宋五灯为一体,辑为《五灯会元》二十卷,于宝祐元年(1253)刊行。至此,有宋一代灯录,可谓集其大成。历元、明诸朝,迄于清初净土宗兴起,各种灯录比肩接踵,代有续作。佛家灯录的盛行,既为禅宗师资传承保存了丰富史料,也对儒学发展产生了无形影响。诚如陈援庵先生所教:“自灯录盛行,影响及于儒家,朱子之《伊洛渊源录》,黄梨洲之《明儒学案》,万季野之《儒林宗派》等,皆仿此体而作也。” R+xH7IhYRKmbhNYUMrM/6/Uk4O2SVSKcrW2bsFGx+GeLnoCV3Tpwl/pEj15BmDr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