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卡通画描述的是一个人掉到了湖里,在湖中挣扎时,他冲着岸上的狗喊道:“快去求助!”在第二幅画中,这只狗躺在精神病医生的诊台上。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帮助”的含义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非暴力沟通》
培训目标=说出概念、写出经历、做到行为、得到成果
● 课后,学员将能够说出哪些课前不能说出的概念、名词、想法等?
● 写出哪些相关的经历、故事、经验、心得等?
● 做到哪些相关的行为、行动计划等?
● 得到哪些相关的成果、收获等?
猜一猜,如果一门课程的内容有100页PPT,其中有1页PPT的分量跟其他99页一样重,最可能是哪一页?
这是我的老师,用友大学原校长、著名实战派培训专家田俊国老师的提问,而他的答案是“描述目标”的那1页PPT。
是的,我们要先定位,明确课程目标,它是一切课程开发工作的导航仪。
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课程目标时,我们不仅可以更加精准地开发课程,而且学员也能知道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从而拥有掌控感,发挥自我效能,让自学和独立思考也融入课堂中。
以下两个课程目标,哪个比较好?
(1)当学习了本节课程后,学员将能够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设定的四动词法。
(2)当学习了本节课程后,学员将能够说出四动词法,并用它来改写一个课程的目标。
是不是后者更明确呢?这就对了。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玄机。
1.制定课程目标的3个误区
我们在制定课程目标时,通常会走入3个误区。
目标太粗
比如课程目标(1)。通常我们会使用的动词是了解、理解和掌握。那请问如何称得上了解?什么又叫理解?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说掌握了?一旦我们如此模糊地描述目标,那就根本没办法检查学员的学习效果了,与此同时,培训效果也很难被衡量。
就像我们人人都想幸福,但是,如果你不自己定义清楚什么是你的幸福,那么即使幸福就在你面前,你也看不见。
目标太细
这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企业培训领域,从教育界引用了很多概念、理论,其实很难适用。比如说到课程目标,就会提及加涅、布鲁姆等教育“大咖”罗列的几百个行为动词,请问,在绝大多数企业培训里用得上吗?最后沦为“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的迂腐。小牛拉大车,根本拉不动。你甚至会发现很多如此讲授的老师,他们自己的课件也没有按照此规则书写,因为根本不实用。即使强行写出来,也根本实现不了。有时候我们太急功近利了,动不动就想“一夜暴富”,希望老师讲干货,然后学员就像手机安装App一样瞬时就会了。
目标与评估两分离
其实从逻辑上理解,一旦定了目标,就等于定了评估,因为目标就是期许的终点。比如,你的目标是去成都,那是否到达成都就是评估标准了。
但是,通常业界的课程都会单独提到“柯式四级评估”,理论本身没有错,但往往答案和最初的目标不匹配,造成脱节。
为了解决以上3大问题,我给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方法,叫作“行为四动词法”,它能实现目标设定、教学活动和效果评估三者合一。
2.三者合一的行为四动词法
课程目标的行为四动词法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就是4个字:说、写、做、得(见图1-2)。
图1-2 课程目标的行为四动词法
▪ 说,是验证学员是否了解的标准,能说出某个概念,证明他记住概念了。
▪ 写,是验证学员是否理解的标准,能写出相关经历,证明他关联经验了。
▪ 做,是验证学员是否掌握的标准,能做到某个行为,证明他开始实践了。
▪ 得,是验证学员是否实现绩效目标的标准,能得到某个成果,证明他的实践发挥作用了。
对应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员说、写、做、看得到了什么。比如,如果讲解时间管理方法“收集”,我们可以让学员说出“收集”的定义,写出过往记日记的经历,现场利用纸笔记录大脑里的想法,最后看是否效率更高。
要评估效果,也就是对应看你能不能说出、写出、做出、得到。针对知识,可以通过考试和作文/演讲得到;针对技能,可以通过评定/竞赛和绩效考核/观察得到。
因此,可以说,只要定好了目标,就可以随时教学,随时评估。
就是这么简单、实用。你也不妨试试看?借助上面的评估表,写出你要开发或修订课程的课程目标及评估方式。
好写、好练、好评的课程目标才是好目标!
1922年,课堂上一位老师提问:“将来你们过世后,最希望被人怀念的是什么?”一时间,鸦雀无声。老师接着说道:“我不期望你们现在就能给出答案,但是,如果你们到了50岁还回答不上来,那就白活了。”
这一段自问自答,给当时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带来极大的冲击,他就是日后被誉为“管理学家里的管理学家”的德鲁克。
当下课后,你最希望被学员怀念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