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有一套常规的分类方法,然而这种常规的分类方法却忽视了物品的一个属性——使用频率。
很多自认为关注收纳的人,会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认为这样做是对物品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然而,真正使用物品的时候,却发现物品乱作一团。
比如把所有调味品放在一起,由于调味品种类众多,开封的和没开封的混放在一起,一旦使用时找不到已开封的调味品,就会顺手打开一瓶新的。保鲜膜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将各种尺寸的保鲜袋、锡纸、保鲜膜混放在一起,就会导致同时打开多个同款产品的情况发生。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同时打开了3瓶耗油、4个保鲜膜。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在进行物品分类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使用频率。
每个家庭都会囤积一些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这些物品可以称为“低频物品”,需要和正在使用的物品分开存放。如果家里设置了专门的囤货区,会让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
正在使用的物品中,有的是偶尔使用,称为“中频物品”,需要放置在相对顺手的位置。
而最常用的物品,也就是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的物品,称为“高频物品”,需要放置在最顺手的位置——最佳位置,最佳位置也被称作“黄金区域”。
真正的收纳并不是把同类物品放置在一起。只有根据使用频率来整理物品,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分类清晰。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使用某种物品时,把东西弄得特别混乱,也不会同时打开多个同样的物品。设置囤货区,也可以使“把握物品总量”这件事变得更轻松。
上图中,调味品分了三个区域来摆放。灶台右侧台面上是最顺手的黄金区域,摆放了“高频调味品”,也就是每天做饭都会用到的油、盐、酱油、醋、鸡精等,取放非常方便。
灶台左下方的抽屉里摆放了“中频调味品”,包括八角、香叶、肉桂、冰糖、孜然等。这些调味品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但使用频率并不是非常高,弯腰打开抽屉即可取用。
灶台左上方的吊柜里摆放了“低频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基本都是囤货类物品,使用频率很低,只有在分装补给时才会用到。存放时搭配手柄式密封盒,既能密封防尘,又能让我们很方便地取下高处的物品。
在囤货区的密封盒上贴标签,可以提醒自己里面的物品是什么。另外,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囤货是否充足,并及时补充。
把调味品按使用频率分成三类来摆放后,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再也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