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靠什么致君尧舜?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都有士大夫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这种家国情怀的极致表现就是“致君尧舜”的梦想。早在《孟子》中就出现过“使是君为尧舜之君”的表达。千古诗圣杜甫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留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表达了希望自己得到重用,辅佐君王成就超越上古圣君尧舜的功业,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的心愿。同样,一代文豪苏东坡也在其词中多次表达了“致君尧舜”的抱负和理想,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途中寄给其弟苏辙的一首《沁园春·孤馆灯青》中写道:“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这两首诗词集中反映了知识分子共同的心愿: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成为治世之能臣,惠泽万民、兼济天下,在动荡之际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体现了读书人的生命价值、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正所谓“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上古时期的伊尹、皋陶,便是呕心沥血辅佐圣君的典范,其功高德厚,千古流传;还有商鞅变法图强、诸葛亮两朝开济、王安石变法强国、张居正整顿吏治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致君尧舜”不仅描绘了文人的政治梦想,也反映着其作为士大夫的宽厚胸襟——这是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靠什么致君尧舜?凭借一己之力显然是一种极不现实的理想主义。致君尧舜的理想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寄希望于恰遇“明君”,辅佐明君开创一代伟业,为百姓带来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实际上,这种幻想大都破灭了,甚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杜甫一生贫困潦倒、颠沛流离,虽有鸿鹄之志,但怀才不遇,一生难展其治国之才,抱憾终身。苏轼一生四处碰壁,因为“乌台诗案”几乎丢掉性命,后多次被贬放逐,晚年更是写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其坎坷的一生。在这种理想主义的背后,主要还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将国家治理的宏大任务寄希望于特定个人的努力。然而,真正的国家治理应该是一种制度安排,需要依靠一整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体系来推动,需要靠良法善治来实现。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法而治是无法实现善治的。要实现善治就必须有良法,真正的良法除具备规则、逻辑体系一致、完整的法律体系之外,还应当反映民意、谋求人民的福祉,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这就是说,良法要“形”“神”兼具,从而促善治、保善治。苏轼曾经写下一首《戏子由》的词,其中写道“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自嘲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虽然该诗的本意是讽刺王安石变法,但其心意依旧体现了对良法的重视。这或许是对他致君尧舜思想的一种反思和矫正。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法治才是最佳的治国理政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集中体现,而法治首先要求以良法治国。

善治是法治的体现,也是良法追求的目标。“致君尧舜”的希望应该被寄托于制度而不是个人之上,其实,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充分发挥其能力,为国效力,而不需要明君的特别赏识。人类社会的历史已经证明,个人纵有天大的本领,在历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杜甫与苏轼虽然饱读诗书,诗情词才冠绝古今,但未见得就是治理国家的人才。杜甫在表达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时,首先讲的是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同样认为“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就可以“致君尧舜”。实则不然,治国和作诗毕竟是两回事。治国理政的思想必定源于实践,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而非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纯粹的读死书对于治国不仅作用有限,甚至可能有害——所以古时有所谓“书生误国”的说法,并非全无道理。就治理国家而言,“纸上得来终觉浅”,势必要结合实践,特别是结合民众鲜活的生活实践,才能获得成功。善治应当是一种民主的治理、依法的治理,一种选贤任能的治理、一种礼法并举的治理。

历史上,有辅佐圣君抱负的知识分子甚多。然而,实际获得辅佐君主机会的知识分子少之又少。即便是那些获得辅佐君主机会的知识分子,也时常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这种治国抱负的追求方式是有天然缺陷的。这种将治国目标寄托于特定个人的想法,没有充分认识到个人能力的不足——这需要被辅之君具有圣君的潜质,还需要君主受到制度和规则的约束,不受个人喜怒哀乐的影响,等等。这些知识分子常常受制于君主个人无常的喜怒,甚至会在实现辅佐抱负前就丢了性命。与此相比,制度的力量则要大得多,同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法立而能守,则德可久,业可大。” 也就是说,只有确立法度并且严格坚守,事业才有可能壮大。法治所蕴含的良法价值追求与善治相得益彰,必将形成良好的秩序和状态。

在这样一个崇尚法治、信守法治、厉行法治的新时代,良法和善治将使一个社会生机盎然、生生不息,使古代读书人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成为现实。 6xQPc/BSXuNZSjVzJ+ySyOzJa3lL62rXmoVPwb9tZ7FeFxugDCQXjwKCMG08qYf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