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飞跃性质变。三十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促使政治体制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的突破、高科技的发展,逐步稀释了原有的生产力形态。根植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的熟人社会结构开始瓦解,原有依赖熟人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关系社会”正趋向弱化。受市场经济与西方思想的冲击,一种前所未有的、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经历过的社会变迁,颠覆着以“血缘、地缘、情缘、面子”为主要特征的“熟人社会”交往价值观。中国人在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路径上越来越趋向于多元与复杂。
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以及“陌生人社会”法治、契约、有律的理性人际关系理念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古国。人治、人情、无律的非理性“关系社会”已滞后于现代企业的治理。管理学与社会学研究领域,通常把出生于1980年后且目前已在社会上就业的群体称为新生代员工。中国的新生代员工,一方面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果实,另一方面承载着企业体制改革所引发的各种不确定利益碰撞。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历了探索市场、雇佣机制、现代薪酬管理制度的全面转型。伴随着各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博弈,激发了员工关系管理的多方面变革。现有固化的管理理念及沟通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以人工智能、5G等为特征的数字化引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驱动着就业市场向更深层次变革。这些根本性的改变,呼唤着企业管理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创新。
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仍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还处于不断修正与探索之中。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管理改革,以人为本的和谐员工关系管理等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近十年来,一方面,全国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自发性的员工群体性事件呈快速上升趋势,这标志着我国劳资矛盾进入“高敏感期”;另一方面,新生代员工难以沟通、不易交流的问题越发凸显,呈现对企业的“低容忍”
状态。都市化的建设、信息技术的革命加速了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化的陌生人社会的变迁,助推着新生代员工的人际交往行为更趋向于“规范化”与“平台化”。网络沟通方式的普及,弱化了一部分新生代员工的人际相处能力。
中国社会的变迁与转型,从根本上说还处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企业管理制度、组织管理行为也相应地处于自身辩证地否定、修正、发展的调整中。企业的制度、章程、文化等,也正处于不断学习、模仿、借鉴、修正、否定与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从利益相关角度来剖析,新生代员工在企业的归属感、安全感、组织认同感方面表现得相当淡漠,甚至出现情感对立。具有多元价值思维特点的新生代员工,在企业中“难以沟通”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管理者并影响着企业管理效率。
本研究依托社会转型的主线,以合规管理为视角,聚焦新生代员工有效管理沟通问题,重新审视并构建符合其沟通特点的通道,探索解决沟通冲突的应对策略,旨在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进而提升新生代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为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启示,拓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