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佛教道教藏经和目录

中国传统的四部书,往往不包括释道文献,很多丛书也是如此,因佛教和道教典籍自有自己的丛书,这就是佛藏和道藏,也是我们应当熟悉的。

关于历代大藏经的编纂情况,可以参看周叔迦《〈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 ,或者下引童玮《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书前的《概述》。要把握佛教的藏经,最好的途径是先熟悉《开元释教录》。此目为长安崇福寺沙门智升编,二十卷,成书于开元十八年(730)。书分两帙,上帙为《总括群经录》,包括《历代出经录》,记东汉至开元时译经及译者传记;又《叙列古今诸家目录》,共41家。下帙为《分别乘藏录》,分为有译有本、有译无本、支派别行、删略繁重、补阙拾遗、疑惑再详、伪妄乱真等七录。智升又撰《入藏录》两卷,实际是《有译有本录》的略出本,共有 1076 部,5048卷,分作480帙。从《崇宁藏》开始,刻本大藏经都有《开元释教录略出》,收经1080部,分成478帙。因为后来的藏经大多数是按《开元释教录略出》来编排次序的,所以熟悉了《开元录》,就把握了大藏经的基本构成。

但有些《开元录》著录的书后来散佚了,还有些智升不收的疑伪经其实是更有历史价值的资料。这些书后代有的大藏经收录了,还有开元以后产生的佛经陆续被编入新的藏经。我们要了解哪本佛书在哪个大藏经中,要查阅下面的两部工具书。

童玮编《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中华书局,1997年),系两种经录和二十种刻本汉文大藏经的对照索引,包括《开元录》《房山石经》《大正藏》等,共收佛典4175种,按汉语拼音排列,每条列名称、卷数、译著人名、时代、经典异名、汉语拼音、梵文、英文译名、简要英文解题,最后是各个版本的索引。后有译著者索引、梵英文名称索引。这是最新最方便使用的大藏经目录。

蔡运辰编《二十五种藏经目录对照考释》(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其较童书所多出的本子都是较晚出的普通藏经,但它的主体目录,第一是按《大正藏》顺序排列的目录,下面表列各藏的有无;第二是《大正藏》没有的经典目录;因为《大正藏》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学术性的藏经版本,所以此目自有其方便的地方。最后是作者所作各种大藏经目录的考释。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100册,是日本大正年间以《高丽藏》为底本,校勘多种藏经和抄本而成的,包括中国撰述部、图像部、古逸部与疑似部、日本撰述部,其中还包括部分敦煌、日本写本保存的藏外文献,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学术版。但其标点有很多问题,需要留意。现在台湾的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所做的电子版《大正藏》,比纸本的还要精确。

南北朝时开始编《道藏》,唐朝也有多种《道藏》及其目录,但都没有留下来。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编《政和万寿道藏》,凡5481卷,并雕版印刷,惜已亡佚。但宋真宗时张君房编的小道藏《云笈七签》保存了下来。

现在保存的唯一一部道藏是明代的道藏,正编是明英宗正统九年至十年(1444—1445)编成的《正统道藏》,续编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编成的《万历续道藏》,正、续合起来,共收道教典籍5485卷,正续《道藏》后都有相应的目录。除明代雕印的经夹本外,20世纪30年代上海涵芬楼影印为线装本,1977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影印精装本60册,同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精装本60册,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合作影印精装大开本36册。过去看到道藏的人不多,30年代影印本也比较贵,多为西方、日本学术机构购藏,这也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外道教研究发达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了精装本,就比较方便使用了。要查找哪部道教典籍在上述五种版本道藏的哪一册,可以使用施舟人原编、陈耀庭改编《道藏索引——五种版本道藏通检》(上海书店,1996年)。又胡道静等编《藏外道书》 36册(巴蜀书社,1992—1994年),广收正统、万历正续《道藏》未收的明以前道书,以及此后直到1949年的各种道教典籍,为道藏的补充。

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全49册,华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前48册,最后一册《目录·索引》目前也已出版。本书是继明代《道藏》之后,对道教经书所作的系统整理。在保留三洞四辅名目的前提下,据经书内容性质和时代先后、所属门派,重新分类编次,计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目录索引等七大类。对每种经典做了校刊、补佚、校注、标点等工作。所收明《道藏》经书1476种,以1988年影印的三家本为底本,另外酌情收入黄老道家简帛佚籍、敦煌道经写本、金元藏经刻本孑遗等,共1526种。第49册《目录·索引》包括《中华道藏》诸经的分类目录和笔画索引;明《道藏》所收的《道藏经目录》《续道藏经目录》和《道藏阙经目录》;以及《中华道藏经书引用书名笔画索引》;后者的索引收录经文中出现的书名,有助于考察道教典籍的源流。类似工具书还有大渊忍尔、石井昌子、尾崎正治等编《六朝唐宋の古文献所引道教典籍目录·索引》(改订增补版,东京:国书刊行会,1999 年)。但《中华道藏》的整理和点校出于众手,水平参差不齐。一般不宜直接引用此本,若一定要用,也要核对《道藏》影印本的原文。最好能同时注出三家本和点校本的出处。

另外,《道藏》的影印本,大陆目前都用三家本,台湾地区则多用艺文印书馆或新文丰本;海外用艺文馆或新文丰本的较多。而《道藏》诸经的编号,也有千字文编号、哈佛燕京编号和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的编号等,应注意引用时编号、册数、页数都不同。

道藏的形成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使用道教典籍,最好先读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也可以参考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和施舟人、傅飞岚(Franciscus Verellen)主编的《道藏通考》(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vols. 1-3,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丁培仁编著《增注新修道藏目录》(巴蜀书社,2008 年),将现存与道教相关文献及其称引的约有5000多种道教典籍按照自己的分类体系重新分类,并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流变等著述情况,成一家之言,但尚不为学界所广泛承认。 RRSPNkzpYEtZE7/cnYBR2oWvSuwBC7XiUWCKH9GPTqVYXUef76sUAyj1HUUpE3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