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战国简牍

1. 信阳楚简

1957年3月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竹简共148枚,可分为两组:一组119枚,疑为一部竹书,是记载申徒狄与周公对话的一篇短文,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思孟学派的佚书;另一组29枚,属遣策。考古简报见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第一队《我国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信阳长台关发掘一座战国大墓》(《文物参考资料》 1957年第9期),早期图录有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文物图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正式考古报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释文可参商承祚《战国楚竹简汇编》(齐鲁书社,1995年)和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 [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2. 望山楚简

1965年冬至1966 年春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1 号墓存竹简207枚,内容主要是墓主卜筮祭祷的记录,2号墓存竹简66枚,内容为遣策。简报见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湖北江陵三座楚墓出土大批重要文物》(《文物》 1966年第5期),正式报告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竹简整理本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释文可参商承祚《战国楚竹简汇编》(1995年)和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 [十四种] 》(2009年)。

3. 九店楚简

1981—1989年年底湖北江陵九店楚墓出土,56号墓出竹简146枚,内容为与农作物有关的文献和日书,621号墓出土有字残简88枚,其中54枚文字漫漶不清,从34枚可以辨认的残文谈到烹饪等来看,当是古佚书。正式报告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九店东周墓》(科学出版社,1995年),竹简整理本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年),释文可参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 [十四种] 》(2009年)。

4. 包山楚简

1986年11月至1987年1月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有竹简448枚,有字简278枚,内容可分为文书、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三大类。简报见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墓地整理小组《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包山墓地竹简整理小组《包山2号墓竹简概述》(均载《文物》 1988年第5期),正式报告为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上、下)》(文物出版社,1991 年)。竹简整理本为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释文可参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 [十四种] 》(2009年)。

5. 慈利楚简

1987年5—6月湖南慈利石板村36 号楚墓出土,存残简4557片,内容为记事性古书,以记吴、越二国史事为主。简报和内容介绍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利县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所《湖南慈利石板村36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 1990年第10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利县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所《湖南慈利县石板村战国墓》(《考古学报》 1995年第2期)和张春龙《慈利楚简概述》,载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6. 郭店楚简

1993年10月抢救性发掘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出土竹简800余枚,有字简703枚,包含多种儒、道家古书。简报见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文物》 1997年第7期),竹简整理本为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另有一枚遗漏竹简见龙永芳《湖北荆门发现一枚遗漏的“郭店楚简”》(《中国文物报》 2002年5月3日第2版),释文可参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 [十四种] 》(2009 年),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增订再版)。

7. 新蔡楚简

1994年5月抢救性发掘河南新蔡葛陵村平夜君成墓,出土竹简1571枚,内容为墓主生前卜筮祭祷的记录和遣策。简报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新蔡平夜君成墓的发掘》(《文物》 2002年第8期),正式报告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 年),释文可参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 》(2009年)。

8. 上博楚简

1994年5月上海博物馆购自香港古玩市场,共计1200 余枚,1994年秋冬之际,又发现一批与此有着密切关联的竹简,共计497枚,由香港友人收购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这批简牍出土时间和地点不明,据专家推测,当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带,内容涉及约百种战国古籍,以儒家类为主,兼及道家、兵家、阴阳家等,其中多数为佚书。上博楚简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10枚楚简可能属于同一批,有的可以缀合。已经出版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三)、(四)、(五)、(六)、(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此外,1942年湖南长沙城东南子弹库楚墓曾有战国帛书被盗掘出土,其性质当与古代的历忌之书相近,主要部分流散到美国,国内现存唯一楚帛书原物由商承祚之子公布,见商志《记商承祚教授藏长沙子弹库楚国残帛书》(《文物》 1992年第11期)。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清理,又出土了一件人物御龙帛画,报告见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子弹库战国木椁墓》(《文物》 1974年第2期),湖南省博物馆《新发现的长沙战国楚墓帛画》(《文物》1973年第7期)。该帛书的出土和外流情况可参看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蓝田,石印本,1944 年),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 1964年第9期)。关于释文和研究概况可参看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之《楚帛书研究概况》(中华书局,1985年)和李零《楚帛书的再认识》(《中国文化》第10辑,1994年)。

先秦的简牍还在不断出现。2008年7月,经校友捐赠,清华大学收藏一批战国竹简,经碳十四测定,其年代约为战国中晚期,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一共2388 枚,这批竹简的性质是书籍,大多与历史有关,甚至有《尚书》和编年体史书,现在一般称作“清华简”。2008—2009 年,整理者简要介绍了“清华简”的基本情况,并发表了《保训》及其研究成果,如李学勤《初识清华简》(《光明日报》 2008年12月1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文物》 2009年第6期),以及李学勤《周文王遗言》(《光明日报》 2009年4月13日)和《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文物》 2009 年第6 期)等。2010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问世(中西书局,2010 年12 月),披露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九篇文献,包括图版、释文、注释。所收前八篇都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的文献,为解决学术史上历来聚讼纷纭的今古文尚书之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02rgoplBUUw3ijyNBTYUfV7WOnbAC3NDA3EDbQKpubd1OFVDiZzKpeX483RmOk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