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3.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吗?

袁佳薇 (外国语学院) :关于本讲的课后问题“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吗?”,我认为,人口数量庞大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工业发展初期,劳动力廉价且丰富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所以当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多。而且根据课堂上老师所讲,由于天才的比例是一定的,人口数量多意味着我国的天才也会更多。

但是,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明人口多就一定是优势。早期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到后来,逐步推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等,也可以显示出人口数量需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环境情况相适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育子女的成本在直线上升。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个普通家庭生育一个孩子,都会带来不小的负担。而且,人们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可是很多人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无疑会造成许多贫困问题乃至犯罪问题,使得城市化畸形发展。而且,现在的扶贫政策一般都是落实在乡镇地区,对于城市的真实贫困人口并没有足够的保障。同时,政府还需要将大量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给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

人口多还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为人口多,但是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很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人口多所带来的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已经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因为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很多行业都是劳动力过剩,但高素质人才稀缺。此外,当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人才外流的问题,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所以我认为,我国需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不能觉得人口多就是好,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人口的素质和质量。

林毅夫: 你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任何事物是好是坏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不过在看问题时,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来分析,而不能像一锅粥一样地把许多因素、条件混在一起谈。

就经济发展而言,在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早期,一定是资本相对少、劳动力相对多。此时,如果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劳动力就能充分就业,就会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如果去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就不能充分就业,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这个道理在人口多的大国和人口少的小国都是相同的。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所以实行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以及在80年代之所以实行计划生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工业赶超战略下创造的就业机会少,不能给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我国的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却从人口少、人口密度小的中西部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是因为东部沿海省份较好地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另外,我们在课上讨论人多是不是优势的问题时,是基于以下两种条件:前现代社会的技术发明靠经验;未来中国的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达到世界技术前沿,进一步的技术创新需要在科学指导下靠实验来发明。那么,在这两种条件下,相比于人口少的情况,人口多是优势还是劣势?应该是优势。因为在第一种条件下,人口多代表农民、工人多,生产经验多,技术发明也会较多;在第二种条件下,技术发明靠资金的投入和个人的天赋,人口多,可投入的资金多而且天才也会多,从而技术发明也会较多。

至于人才外流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给人才提供好的发挥才能的机会,而不在于人多人少。人口多是否给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就大,还取决于发展的方式和可用于环境治理的资源等。

胡阳子 (经济学院) :关于人口多在未来是不是优势,我觉得要结合未来的其他前提假设来考虑。

首先,基于课上给出的假说来看,人口更多,试错的次数会更多,有好奇心和致力于技术发明的人也会更多。但是倘若技术分布曲线不变,可能的发明区间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只有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未来资源开发程度提高,可用物资改进;教育水平提高,高天赋人群的比例增加;科学知识取得重大突破,产生更大技术进步空间——时,技术分布曲线向右移动,才能使人口多的优势发挥出来,否则就只能消耗固定的发明区间,使得技术进步的速度递减。

分别考察上述三种情况:

第一,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包括目前使用的资源的新发现和开采量扩大,以及新资源的使用。目前使用的资源,其总存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很难有数量的飞跃,但是也不排除新技术出现使得其他资源转化成目标资源,从而使存量增大的可能。新资源的发现和使用应该是重中之重。风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在21世纪逐渐被开发出更先进的用途,在未来也不难想象会有更多新型的物理、化学、生物资源可供我们使用。这些是物质形式的资源,除此之外也有非物质形式的资源。例如,马云说:“未来的资源是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可能被列为一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学模型中加以考虑。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资源开发程度可以得到提高。

第二,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样是大概率事件。观察现在的教育,学生培养超前化、更新快。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看当今的小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普遍在学的少儿编程、第二外语,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都比较鲜见。这一方面得益于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公平事业的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在深化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地位,只要坚持这个改革方向,未来教育水平的提高就是可期的,从而会提高高天赋人群的比例。

第三,至于科学知识取得重大突破,这是一个不可预测的事件。林老师在课程视频中提到的引力波,应该是2016—2017年的事情。未来是否会取得学科的重大突破,会在什么时候取得重大突破,都是未知的。但是乐观的想法是,重大突破会产生,而且会不止一次。

综合以上讨论,在未来资源开发程度提高、教育水平提高、科学知识取得突破的前提条件下,人口多应该能在未来发挥基数大的优势,推动社会更快地进步。以上观点可能不够成熟,期待得到林老师指正!

林毅夫: 我认为人口多在未来是否会成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优势,取决于我国的技术和世界前沿水平的差距。如果有差距,能够以引进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来源,那么人口多就不见得是优势。如果我国追赶上了发达国家,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沿水平,那么人口多就会是优势。因为当技术处于世界前沿水平时,生产力水平、教育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也会处于世界最高的水平,人口多的国家经济规模大,可以用于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资金总量就多,而且,人口多的国家天才的绝对数量多,所以在新技术的研发上取得的突破就会多。因此,人口多就会成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优势。

赖富捷 (国家发展研究院)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笼统地讨论一个事物的优劣性;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我认为人口多一定是优势大于劣势的。理由如下:

第一,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知识的突破已经放缓了,而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或技术进步的前提。以物理学的发展为例,目前“已经不再是黄金时代了”(杨振宁)。有人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的时代,是否如此还不能预见。但总体来说,科学的发展确实放缓了。

第二,技术需要积累。对于技术进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实验(试错),而这需要大量投资。

第三,要发展科学技术,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放缓的今天。而在现代科学已经基本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只要社会足够稳定(贫富差距问题不严重,社会基本保障足够等),人们就可以反复试错而不危及人的生存根本。此时,人口多意味着实验(试错)更多,从而有新发现、新突破的可能性就更大。

林毅夫: 有道理,但前提是我国的技术和经济发展已处于或接近世界前沿水平。这样,一方面,我国不能再依靠后来者优势,以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创新的来源来加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以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到了那个阶段,我国也才有能力为不断的实验投入大量的资金。到那时候,人口多、天才多就会是优势。

张骁哲 (法学院) :一方面,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人才总数量也会越多,同等条件(如科研投入、设备等)下更有可能产生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口意味着经济体相对较大,无论是从需求还是从供给来看,在国际经济市场中享有的话语权也更大,更可能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虽然中国出现了老龄化的倾向,但是人口红利归根到底看的是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未来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会愈发不明显,就需要依靠科技来提高生产力。

毛瑜晨 (法学院) :但是人才的绝对数量越多,就应该配置更强的条件,这样才能有更多发明创造的可能。假如设备等条件相同而人数更多,则可能会出现边际生产率下降,效果反而不理想。所以我认为,为人才配置更好、更充足的科研条件非常重要。

林毅夫: 如我对经济学院胡阳子同学和对国家发展研究院赖富捷同学的答复那样,人口多是否在技术创新上是优势取决于我国的技术和世界前沿水平的差距。如果差距大,代表我国的发展水平低,能配置到科研上的资源少,即使人口多、天才多,能配置给他们的设备等条件不充分,他们的才能也会难以发挥,此时,技术创新以引进更具优势。但是,当我国的技术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时,收入水平也会处于世界前沿,能配置到科研上的资金就会比其他人口少的高收入国家多,人口多、天才多就会是优势。

韩昌峻 (法学院) :此外,较大的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还可能面临本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升高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对于人口数量对本国在国际市场处境的影响,还需更细致地辩证看待。

林毅夫: 确实,在利用国际市场时,小国可以把国际市场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当作给定的,大国则不能,你的这一点观察是对的。但是,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会比只用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更有利,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绩效比较就是很好的证明。只不过小国利用国际市场得到的利益会大于大国得到的利益,这在贸易理论里也是已经得到证明的:两国贸易对双方都有利,但是小国所得到的利益会大于大国。但是,到了需要以发明作为技术创新主要来源的发达阶段,技术的突破会受到专利保护,在专利期里可以有垄断的定价权和利润,就像微软、英特尔、高通、辉瑞等美国高科技公司一样,不会再遭遇我国现在出口什么产品,什么产品的价格就低的困境。所以,到了需要以发明作为技术创新主要来源的发达阶段时,人口多、天才多会是我国的优势。

刘光伟 (国家发展研究院) :林老师您好!从我个人的角度理解,人口多在未来仍是一个优势,但这是在一定前提之下的。

首先,人口多的优势不应该仅指人口基数大,而是指在人口基数大的同时有着合理的人口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保证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正常。结合我国近两年来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不难看出,如果人口结构不合理,则人口多也不能成为一个优势。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人口多带来的人口红利。

其次,我国的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战略保证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人口素质的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人口多会带来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各方面的竞争力。我曾选修过“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概况”课程,在课上了解到,古巴的人口虽然不多,但是由于教育普及率高,古巴拥有着先进完善的医疗体系,并培养了大量医生,人均医生数量位于世界前列。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因为我国有着更大的人口基数,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升,高素质人口的增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再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需要足够大的市场,而人口多正是一个大市场的前提条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移动支付普及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人口多、市场大,需要更加便捷的交易手段,同时也使催生出的新行业有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最后,人口多也有很多弊端,诸如贫困人口多,教育普及困难,提升整体人口素质的周期长、投入大,人均资源少,等等。但是,在国家实行合理政策的前提下,人口多是利大于弊的,获得的回报大于投入的成本。

林毅夫: 同意你的分析和看法。

曾庆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林老师您好!关于人口多在未来是不是优势,我有一些粗浅的思考和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

1.相比人口的绝对数量,我认为人口结构可能更加重要,因此不能单纯地说人口多是好是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有人分析其中一个原因是在这一时期我国有人口红利,劳动力充足,人力成本低。但发展到今天,在人口红利期之后,似乎紧接而来的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到201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已经接近10%;有测算预计,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可能会达到20%。日本在近十几年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困扰,经济增长有些乏力。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可能也会给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挑战。考虑到作为人口大国,通过进一步增加人口规模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似乎不太现实,因此对于我国而言,人口红利之后的老龄化问题看起来似乎难以避免。那么对于两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协调呢?

2.关于人口对经济的影响,我认为人口多除了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在技术进步方面也是有优势的。正如林老师课上所讲的,当下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更依赖的应当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进步;而大的人口基数无疑能够提升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当然,这一判断的前提是要保证对于科研的投入。从2007年到2017年,我国中央政府对于科学技术的支出从数额上一直呈上升趋势,但相对比例稳定在10%左右。因此我认为,未来想要发挥出人口数量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可能需要增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林毅夫: 同意你的看法,结构问题需要考虑,另外也需要考虑科技投入多少的问题。不过,改革开放以后,人口红利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虽有贡献,但作用有限。更重要的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使劳动力能够充分时,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来降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成本和风险。经济增长可以分解成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人口老龄化主要影响的是劳动力的供给。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平均每年3%~3.5%的增长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大约贡献2个百分点,劳动力的增长大约贡献1个百分点。所以,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以后,劳动力不增长,经济增长率从3%左右下降到2%左右,下降了三分之一,经济增长就表现得很乏力。我国还有后来者优势,每年还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即使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增长,也还有很大的空间利用后来者优势进行产业升级,将现有劳动力从生产率水平低的产业配置到生产率水平高的产业,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此外,我国的退休年龄偏低,可以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来增加劳动人口,也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所以,只要能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好后来者优势,即使出现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我国也能快速发展,不会出现日本所遭遇的问题。 n5ezlJ6qrKw5hgI+cwvWWLr57/e3+bIveHSbTvbttzWwdnXgcS6/uuaJjuZIWC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