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9.关于技术分布曲线移动因素的疑问

张皓楠 (医学部教学办) :林老师好!您在讲解技术变迁时提到发明的机制是试错,导致技术分布曲线移动的因素之一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能帮助排除不可能的选项,减小试错范围。我的理解是科学知识能帮助排除在正态分布中现有技术以左的区间,对一部分掌握科学知识的人来说,减少了不必要的试错。而技术分布曲线的移动主要是通过释放出个人天赋的潜力实现的。

林毅夫: 这取决于怎么定义技术分布曲线。科学知识越先进、个人天赋越高或是可用物资越好,给定现有技术水平右边的面积就越大。科学知识越落后、个人天赋低或是可用物资越不好,给定现有技术水平右边的面积越小。相比之下,这不就代表更大的面积是来自技术分布曲线的右移?

石珂瑶 (历史学系) :林老师您好!您在上节课提到导致技术分布曲线移动的因素包括个人天赋、可用物资和科学知识,我觉得这个框架和理论非常巧妙,可以比较好地回答和解释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即对于“李约瑟之谜”而言,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研究明清经济史的学者李伯重在《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煤炭、铁、木材短缺,使得江南工业必然向节能省材型发展,从而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与之适应的“超轻结构”(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这种工业结构和独立经营手工小作坊的组织形式,与18世纪英国的“煤铁主义”形成对比。而关于技术支持这一点,他在该书中用大量材料证明江南并不缺乏技术知识和创新精神,而是由于能源和材料限制而无法推广技术和进一步创新。

更多学者则把“李约瑟之谜”归因于制度等上层建筑。而您提出的理论模型中的“可用物资”这一条,我觉得完全可以涵盖李伯重提出的能源和材料问题,把物质基础和自然禀赋因素很好地囊括进了这个完整的解释体系中。因此,我在这里向您深表感谢!

林毅夫: 很好!不过,李伯重教授的解释固然说明了我国的工业形态和英国的工业形态的差异,但他并没有解释为何英国的工业形态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而我国的工业形态却没有不断的技术创新。“超轻结构”本身并不妨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所以,没有出现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现象,是因为中国没有科学的不断突破来消除技术创新的瓶颈,而没有科学的不断突破则是因为没有科学革命,使得科学的不断突破无法实现。 MyLukCqR5aHBYIlezGs4blLb3Jzk+G8uDJUBXJQyfnYrB5tyIy84TeXA74frI3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